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菁  李迪华  张蕾 《中国园林》2006,22(8):51-55
游憩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与工作同等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市民游憩的重要场所,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菏泽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通过构建城市游憩网络来解决规划与利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探讨将各类游憩资源纳入城市游憩网络进行整体规划的方法与途径。城市游憩网络以市民的游憩需求与行为为依据,通过游憩结点与游憩廊道的空间均衡配置,来综合规划利用土地,从而提高城市生活的游憩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建筑》2015,(1)
车埕聚落是台湾南投县的一个工业遗产聚落,明潭风景区管理处在921地震之后对其进行遗产保护与转型利用,以休闲观光作为其再发展目标,将聚落内废弃的工业核心转型为现代城市人乐享生活的观光核心。通过介绍室外互动空间、室内展示空间、商业空间和餐饮空间,来探讨全程性、怀旧性、空间性和慢活性四种体验对聚落保护带来的有利影响,阐述以乐活精神为核心的车埕聚落的产业重生。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进入后工业化转型时期,如何更新工业遗存,实现经济、产业与空间的成功转型已成为当下我国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创园区型更新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为当前工业遗产更新的一种主要模式。文章以南京晨光1865文创园区和台北华山文创园区为案例作对比研究,总结出效率模式和体验模式。研究发现效率模式下产业迅速进驻,但相比体验模式,空间的活力明显不足,对于创新产业的推动作用也有所欠缺。基于研究,文章认为文创园区型城市工业遗产更新应更加关注于空间体验以及文化丰富度的提升,以促进创新产业的培育,同时为城市创造更好的生活、居住、游憩氛围。  相似文献   

4.
产业空间组织是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存量时代的未来企业发展及其布局引导应当打破传统的产业空间利用逻辑,积极关注小微尺度的产业空间组织。在此背景下,杭州以“新制造业计划”大力建设未来工厂,探索城市未来产业空间组织方案。结合杭州未来工厂认定细则,从“政企人”协同视角出发,构建面向未来工厂的产业空间微组织框架;梳理城市未来工厂的总体发展与分布格局,并以8个不同类型的未来工厂为实证案例,从小微尺度研判其周边产业空间微组织状态;总结形成面向未来工厂的产业空间微组织导向,并提出集约型商务模式、孵化型研制模式、复合型网链模式及工厂型智造模式等4种产业空间微组织模式,为推动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及空间提质增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贺炜  余柏椿 《中国园林》2009,25(7):58-62
当代中国许多城市正经历着产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早期入驻的工业企业逐渐退出,第三产业和新型工业企业逐步进入.在这一背景下城市水道的功能由原来的满足工业运输和农业灌溉逐渐转变为丰富市民生活,周边用地也从原来的工业用地和交通设施用地转换为市民休闲用地.主要探讨城市水道在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功能演变,总结了伦敦水道规划的经验,最后介绍了佛山澜石案例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水道规划所能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生态水道规划来提高地区活力和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都灵是意大利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在城市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策略很多工业遗产进行了更新改造的实践活动,林格托工厂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案例。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林格托工厂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在成功激活自身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区域内人们公共生活的品质,对工业遗产的更新改造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串联城乡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作为一种功能复合的线性土地网络,可以沟通城乡、优化布局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城市宜居性与可持续性、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绿道可以与道路、园林绿化、排水防涝、水系保护与生态修复,以及环境治理等相关工程统筹建设,助力“城市双修”,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8.
以淮南大通矿工业废弃地为案例,从分析工业生产遗留下来的城市废弃地与城市发展需求、以及市民生活品质需求之间的矛盾入手,通过阐述由工业废弃地对城市发展、人口健康、环境景观等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提出利用工业废弃地,将其转化为城市绿色游憩空间,在满足城市新功能需求的同时,综合进行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景观建设以及活化更新,提供市民休闲与游憩场所,建设和谐矿区的生态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建筑团队费煞思量重新设计工厂的布局,务求令这间食品观光工厂对旅客及访客更有吸引力。生产线经过重新编排,改善空间的流动性,保证即使接待大量访客,生产线也不受影响。工厂在战略上加装了天桥与电梯,一则让访客更容易穿梭于工场各个部分,二则在视觉上营造一个壮观的场景,帮助访客了解加工工序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曾经代表城市工业文明、象征城市经济发展的工厂及工厂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些旧工厂的价值及其所蕴含的历史痕迹并未随之消失,相反,随着全新的创意产业、新兴产业等新鲜血液的注入,旧厂房的生命也通过承载功能的变化重新焕发生机,再一次推动着城市的变迁。国外对于旧工厂的改造,最早能追溯到1860年的纽约。1850年的纽约下城Houston街建  相似文献   

11.
在低碳、环保、永续发展等理念的背景下,大众运输越来越受到城市市民的青睐。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大众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程接驳、站间换乘以及休闲旅游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台北市政府所推动U-bike自行车租借系统为例,说明凭借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提供全体市民一个方便且迅速的替代型公共交通工具。同时,这项工具除了适当地疏解城市交通的拥挤问题之外,也成为市民平时休闲、游憩与运动的重要使用工具。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进程加快推动了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二产"变"三产"迫使老旧工业逐渐走向衰退,工业遗存作为时代发展的遗留物,其功能及产业转型不仅有赖于工业遗存自身要素,也取决于当前城市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对工业遗存更新中依托原发工业产业的"工业+"及文化产业导入的"文化+"两种产业驱动模式的分析,结合首钢工业园区更新中的产业转型实践,阐述了在遗存更新中的"工业+"和"文化+"两种产业模式驱动下的园区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强调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具有地域特色、促进产业转型、生态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旅游名镇的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现代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龙安桥镇定位为"富裕县重点城镇,以湿地温泉旅游、生态农业观光为主的旅游名镇"。在该规划定位指导下,龙安桥镇展开了核心区的概念规划设计,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以湿地为核心,利用湿地保护模式、温泉游憩体验模式、生态栖居模式和农业生产模式,分别对空间布置、功能安排、交通和绿地系统等进行规划设计,推动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郊区发展为新的城市中心区。在土地价值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影响下,工厂异地重建,留下废弃、闲置的工业厂区,如何保留工业记忆的同时使其活力再生是中国城市及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该文以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老厂区转型为例,通过分析厂区现状特点和问题,提出了产业功能更新、空间重构、景观提升与文脉延续的活力再生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一种稀缺和不可再生资源,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进程中,显得尤为珍贵。随着城市发展、规划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许多闲置和低效使用的工业用地严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一些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愈为突出。因此,对工业用地进行盘活改造势在必行,由政府主导的土地收储作为传统的工业用地盘活改造的途径,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瓶颈,本文试图通过对土地收储模式创新的思考,为我市加快存量工业用地盘活,促进产业升级改造和集约化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郁 《建筑创作》2012,(6):164-17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产业观光越来越成为影响工业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原来注重经济、功能、安全的工业建筑设计,开始关注社会、城市和群众的精神生活。本文通过分析三种与产业观光有关的工业设计类型及一个建筑实践,阐述产业观光对未来工业建筑设计的深刻影响和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可知,工业建筑开始具有更多的公共建筑的特性;更注重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工业建筑在造型、空间、材料等方面更为注重表达产品或企业的精神内涵;环境规划更为重视生态环保;室内设计更为人性化和兼具文化性;结构设备电气等相关专业设计也更多借鉴民用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工业城市发展转型面临机遇与挑战。本文以1960—2010年匹茨堡、底特律、芝加哥的城市就业变化为产业转型研究基础,采取数据对比的分析方法,总结匹茨堡产业转型的经验与教训,剖析匹茨堡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所采取的规划发展措施。通过借鉴匹茨堡的经验,思考我国工业城市在转型中如何保持城市独特的个性,及工业城市转型过程中的创新型规划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李均超  徐峰 《小城镇建设》2013,(1):72-79,84
在国内外绿道研究和农业观光发展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借助风景资源管理系统(VRM)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构建农业观光绿道的生态、文化、游憩和产业结合的VRM系统;本文通过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农业观光绿道规划设计的实践,提出其管理目标和管理决策,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观光绿道进行规划设计,以期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渝 《华中建筑》2012,(12):100-104
该文以深圳的游憩规划管理与实践为例探讨城市户外游憩规划。游憩规划是通过土地使用、空间布局开发利用城市闲暇资源,满足人类的游憩需求,其重点是市民户外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和活动计划。深圳的户外游憩系统发展具有明显的典型性和先进性。该文将从深圳的城市游憩环境建设中总结户外游憩规划方法,将游憩规划分为物质性层面的规划和非物质性层面的规划,物质性层面的户外游憩规划分为社区、城市、地区3个层面来研究;选取游憩行为研究、游憩活动计划、游憩管理3个方面探讨了深圳非物质性层面的户外游憩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