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凹凸棒土吸附去除饮用水中典型嗅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水源中通常存在有致嗅味物质,由于常规饮用水净水工艺对致嗅味物质去除效果不佳,导致饮用水有异嗅异味的问题。试验以水中典型的致嗅味物质二甲基异冰片和土嗅素为嗅味代表物质,研究了凹凸棒土作为吸附剂对嗅味物质的吸附行为,探讨了pH值、凹凸棒土投加量、水力条件、竞争吸附等对凹凸棒土吸附水中嗅味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我国饮用水中嗅味问题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我国饮用水中嗅味问题现状、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致嗅物质的分类及测定方法,重点讨论了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技术。旨在阐明高锰酸钾-活性炭联用技术、臭氧-活性炭联用技术均能有效地去除水中嗅味、有机物和色度,是饮用水最有力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水环境的逐渐恶化,饮用水嗅味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热点。对饮用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分类、危害及其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着重从感官分析法、仪器分析法、酶联免疫法(ELISA)以及综合分析法这4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对饮用水嗅味评价及嗅味物质检测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就各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丁文捷 《广东化工》2010,37(12):195-197
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饮用水嗅味事件的不断发生,水中嗅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从感官检测法、仪器检测法和其它检测方法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国内外嗅味物质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发达国家及国内饮用水水质标准中对嗅味的限定,指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饮用水嗅味研究方面的差异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董月芬 《河北化工》2011,34(10):70-72
对原水致嗅物质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并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采用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联用方法,去除水源嗅味。  相似文献   

6.
周政  柴晓利 《山东化工》2021,(2):253-255,257
超微曝气作为一种新型曝气技术已应用在水体治理中,但其对于黑臭水体中嗅味物质的削减效果尚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采集某黑臭河水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比较鼓风曝气和超微曝气处理下水中嗅味物质二甲基三硫醚(DMTS)、二甲基异茨醇(2-MIB)含量变化探究不同曝气技术对嗅味物质的削减效果.鼓风曝气能有效削减水中嗅味物质浓度,曝气一天可...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中异嗅异味不仅影响了感官性状,还降低了饮用水水质。介绍了饮用水中的嗅味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去除技术,特别是常见的两种嗅味物质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典型去除工艺。并分析了吸附处理、化学氧化、生物处理和联用技术的去除效果及优缺点,指出了嗅味物质去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城市饮用水原水主要取自长江,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总量与污水处理能力、长江水体自净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长江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性,同时传统消毒工艺产生的新型消毒副产物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影响不断见诸报端。为了让市民喝上真正安全的饮用水,水务部门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结合武汉市饮用水实际情况从原水水质的保证、制水工艺的改造、城市供水管网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一些可供武汉市水务部门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饮用水处理中土臭素(GSM)、2-甲基异冰片(MIB)的来源、嗅味特性及应用高级氧化处理技术的必要性,并揭示了其中反应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重点介绍了应用臭氧组合氧化工艺(O3/H2O2、UV/O3、UV/O3/H2O2、臭氧催化氧化)、光催化、超声波来降解GSM和MIB。探讨了试验过程、梳理试验结论,并对部分试验的效果进行对比。各工艺在去除嗅味物质的过程中生成的TPs(苯甲醛类物质),其致嗅特性,毒理特性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定性。  相似文献   

10.
水中化学性或生物性致味物质是给水异味产生的来源,通过O3氧化,对饮用水中的2种主要致嗅物质土腥素(GSM)和2-甲基异茨醇(MIB)进行处理,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来检测O3氧化技术对两种致嗅物的去除效果。试验表明,O3对2-甲基异茨醇的氧化去除效果并不显著,相反对土腥素却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65.1%。  相似文献   

11.
彭敏  范洪波  肖媛 《广东化工》2012,39(6):33-34
文章研究了利用电氧化法处理南方某运河水中的致嗅物的氧化机理及影响致嗅物去除率的因素。研究了影响电氧化去除效果的电解时间、极板距离和电解电压。氧化时间存在一个最佳值,达到最佳值后再延长反应时间,致嗅物的去除率不变。在电极板距离相差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极板间距对致嗅物的去除率影响较小。电极电压对致嗅物的处理效果的影响是呈现随着电压增加致嗅物的去除率降低,达到12 V时,除嗅效果达到极限值,电压继续增加去除率略有所变化。从实验现象和数据可判断电氧化机理是直接氧化,是水分子在阳极表面产生OH自由基,OH对吸附在阳极表面的有机物产生氧化作用,从而将还原性致嗅物分解。  相似文献   

12.
沈雪  王铮  蔡盛 《净水技术》2023,(S1):64-69
对地下水所存在的异嗅味问题进行异嗅味感官特征评估和异嗅味物质识别分析,在此基础上以铁、锰、异嗅味物质为特征水质指标,试验研究单独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处理、单独锰砂过滤处理及锰砂-低温等离子体复合处理技术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地下水主要嗅味类型为化学味、腐臭味和霉味,且嗅味强度达中等,异嗅味物质则主要来源于水体中苯类、吡嗪类和硫醚类等有机物,呈现多种有机物复合型嗅味特征,硫还原菌属和硫氧化菌属的检出也进一步佐证了硫醚类化合物的形成。此外,锰砂-低温等离子体复合处理技术对铁、锰和异嗅物质的整体去除率最高,其总量去除率分别可达95%、50%和77%,单独锰砂过滤处理技术去除效果也较佳,在实际应用中可综合考虑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武珉辉 《净水技术》2021,40(z1):15-19
水厂中传统臭氧(O3)工艺的处理效果受O3投加量影响较大,同时与传统的O3氧化相比,高级氧化具有非选择性、降解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可将高级氧化工艺作为金泽水源水厂应对复合性嗅味风险的储备技术.文中主要研究4种常见高级氧化工艺对金泽原水中典型硫醚类及醛类致嗅物质的降解效能.结果 表明:O3/H2O2及UV/O3工艺对典型硫醚类及醛类致嗅物质的去除效能明显高于UV/H2O2及UV/PS工艺;在降解率达到预期的前提下,适当降低O3初始浓度有利于UV/O3体系中致嗅物质去除效能的提升;提高O3初始浓度比提高H2O2/O3质量比更有利于O3/H2O2体系中致嗅物质去除效率的提高,建议H2O2/O3质量比日常可控制在1∶1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时期阳澄湖原水中藻类及嗅味物质的变化情况,解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4月~10月对阳澄湖原水中藻类、腐殖质、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等物质进行了连续监测,分析饮用水处理过程中藻类的去除情况,优化生产工艺,高效去除藻类的同时控制水中嗅味物质生成,提升水质,保障供水安全。结果表明,气温的增加有利于藻类繁殖,藻类生长旺盛时期,水中的腐殖质、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含量相应升高,各种物质浓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差异。春季养殖活动以及底泥中微生物共同作用可能是引起2-甲基异莰醇增加的主要原因,夏季嗅味物质的产生主要来源于藻类。工艺除藻过程中,次氯酸钠对藻类的去除率可高达97.24%,高锰酸钾对藻类去除率仅为28.16%。次氯酸钠除藻效果明显优于高锰酸钾,结合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可去除藻毒素等有机物质,降低二次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上海青草沙水库2013年~2015年的典型嗅味物质(2-MIB、Geosmin)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MIB是主要的致嗅物质,2013年~2015年2-MIB和Geosmin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MIB和Geosmin随采样点位、季节温度和水的浊度波动明显,2013年7月2-MIB含量最高,为48.68 ng/L,上游水闸采样点因水的浑浊度较高而嗅味物质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由于富营养化造成的水体嗅味问题日益严重,而常规水处理方法不能有效去除水体嗅味。研究表明,应根据嗅味水源水质,在常规处理技术上结合诛夏处理技术,才能有效去除水体嗅味。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富营养化造成的水体嗅味问题日益严重,而常规水处理方法不能有效去除水体嗅味。研究表明,应根据嗅味水源水质,在常规处理技术上结合诛夏处理技术,才能有效去除水体嗅味。  相似文献   

18.
陈晓萌 《净水技术》2022,(S2):1-7+41
近年来,原水嗅味物质含量较高,且严重影响了饮用水的口感和用户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上海H水厂2021年度进厂原水中的嗅味物质二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 2-MIB)、土臭素(geosmin, GSM)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检测。H水厂进厂原水的主要致嗅物质为2-MIB、GSM,其浓度均基本低于检出限。对2-MIB年变化规律进行探索,发现夏秋季浓度高于春冬季节,且9月达到全年最高值(19.04 ng/L)。GSM浓度基本全年低于检出限,无明显的年变化规律。之后,对2-MIB、GSM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藻类及水温与2-MIB浓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是影响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硅藻、蓝绿藻是造成变化的主要藻类,而浑浊度、耗氧量、氨氮与2-MIB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不是其变化的影响因素。GSM浓度与藻类、水温、浑浊度、耗氧量、氨氮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姚子鸾 《净水技术》2023,(2):177-184
为有效应对原水藻类暴发事件,开展藻类应急处置工作,通过对湘江原水及出厂水中藻类、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2-MIB)等指标的持续监测,分析了制水过程中藻类和致嗅物质的去除情况,研究了生产工艺的优化方案并分析了应用效果。研究显示,臭氧-活性炭工艺对藻类和致嗅物质的去除效果显著;常规工艺通过针对性的药剂组合投加可明显降低藻类和致嗅物质含量;单过硫酸氢钾由于活性氧的存在,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有效应急处置后,出厂水未见明显的生物毒性。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藻类应急处理注意事项的总结,以期为不同工艺水厂的藻类应急处置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嗅味是饮用水中最为关注的水质问题之一,确定不同物质的嗅味类型和嗅阈值等是有效解决嗅味问题的基础。文中以6种硫醚类物质为对象,基于感官气相色谱(GC-O)对同步测定其嗅味类型和嗅阈值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基于GC-O测定时采用1μL的注射体积、3.0 mL/min的柱流速、2∶1的质谱检测器与嗅闻仪分流比,利用10名以上闻测员,通过Logistic回归或几何平均的方式对嗅阈值和嗅味特征进行测定。6种硫醚类物质气相中的嗅阈值分别为0.033(二甲基三硫醚)、0.15(二异丙基硫醚)、0.40(甲硫醚)、0.72(二甲基二硫醚)、0.84(二乙基二硫醚)、1.70 ng/L(二异丙基三硫醚);“臭味”“臭鸡蛋味”“沼泽味”“酸臭味”是硫醚类物质的主要描述;参加过嗅味评价的人员组成的暴露组嗅阈值浓度更低,未暴露组对硫醚的嗅味特征描述更多样化。该方法为同时测定不同物质的嗅味特征提供了可能,对于进一步实现水中嗅味污染的快速评估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