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提出,变电站各类一次设备运行信息均需要遵循IEC61850协议上传至信息一体化平台。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变电站高压开关柜中的智能电子设备(IED)。开关柜IED适应开关柜内各种不同的监测单元,符合IEC61850协议和智能开关柜的要求,便于监控中心远程处理数据。它把多种通信方式整合到一起,实现各个监测单元与IED之间的数据通信和控制。IED采用DSP+ARM双CPU结构,具有保护、测量、处理、通信等功能,功能集成度高,满足智能开关柜通信实时性和高速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联网的高压开关柜综合在线监测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电器》2015,(5):1-7
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压开关柜综合在线监测装置。监测单元主要对柜内的断路器、MOA避雷器、母排及触头温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CAN总线、RS-485总线、Zigbee等技术传递给开关柜IED。控制单元对柜内开关量、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控,并通过液晶屏和指示灯显示开关柜状态,同时实现开关柜电动操作控制。识别单元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识别预埋在一次设备中的电子标签信息,对设备进行准确定位、跟踪。开关柜IED接收以上单元的信息,按照IEC 61850协议与站控层服务中心进行通信,实现远程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3.
IEC 61850将变电站智能电子设备(IED)的功能抽象成若干逻辑节点,以达到信息交换的目的。IED及其逻辑节点之间的交互关系复杂,如何正确地设计并实现这种复杂的行为是IEC 61850实施的关键。形式化方法为此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提出采用进程代数方法对各种功能在IED之间、IED内部逻辑节点之间的交互关系、系统行为进行严谨地描述并进行自动验证,以保证分布式功能的正确性。以定时过电流保护功能为例,建立了基于IEC 61850的IED交互模型,采用在通信顺序进程(CSP)上加入时间相关操作形成的形式化语言Timed CSP描述其交互功能及系统行为,在验证工具——进程分析工具包(PAT)环境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描述中潜在的缺陷,有利于指导IED交互系统的设计并节约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能够实现信息感知、可靠传输及高效信息处理,是电力系统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趋势。基于智能电网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业务需求,探讨了电力物联网的框架结构、功能应用和关键技术。电力物联网将电网侧设备在网络上实现一一映射,实现自我标识、全面感知和智能处理,为电网智能化建设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探讨了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在未来与智能电网深入渗透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IEC 61850智能电子设备(IED)间的互操作是IEC 61850实施的关键。为解决在IED生产后对其进行互操作性测试成本高和测试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形式化方法行为树(BT)的IED互操作性描述与验证方法,在IED设计阶段对其互操作性进行描述和验证。首先对参与交互应用的IED的外部行为特征及分布式功能的交互模型采用图形化BT进行建模,然后将交互模型的BT模型转化为通信顺序进程(CSP)模型,进而采用过程分析工具(PAT)对交互模型进行死锁及可达性等交互性验证。以变电站定时过流保护IED交互模型为例进行了建模与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IED设备设计中存在的交互性缺陷。  相似文献   

6.
陈伟  蒋汉贵 《电工技术》2011,(11):73-74
运用物联网传感及通信技术,并结合计算机应用软件,构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变电站运行环境监测系统,对影响变电站运行的各类因素实施全方位的智能监测,组成物联网传感测控网络,促进变电站智能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信计算方法的变电站自动化远程通信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安全功能执行点定位的分析,证明把安全功能执行点定位在智能电子设备(IED)符合IEC TC57无缝通信体系.针对这种安全需求,将可信计算组织(TCG)推出的可信计算方法引入变电站自动化中,在IED中种植可信平台模块(TPM)并建立信任链,采用远程过程调用(RPC)技术将信任关系扩展到远端,设计了一种安全远程通信平台,而报文的安全由公钥基础设施(PKI)或对称加密技术来保证.在此基础上,针对变电站远程控制的安全需求,结合变电站自动化控制操作的动作序列,设计了变电站自动化远程控制的安全通信体系.该设计能与IEC 61850,TCG等相关的最新国际标准保持一致,相关的密码算法遵循国家密码管理局的商用密码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的智能化、自动化、互动性等需求,提出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构建了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模型,从而在信息化、安全运行、供电可靠性等方面得到较大提高,促进智能电网与物联网的相互渗透和深度融合.最后探讨了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煤矿采煤机远程监控,提高其安全可靠性,利用传感器技术、射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结合工业以太网、无线传感器网构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采煤机智能监控系统。对采煤机的电动机电流、位置、摇臂倾角、牵引速度等工况参数、  相似文献   

10.
智能水电厂可以对水电厂实施有效的管理、维护和减小资金投入,实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友好互动的功能。丰满重建水电厂通过采用IEC 61850实现智能水电厂建设。通过介绍IEC 61850现状,讨论IEC 61850针对智能水电厂的信息通信建设和实际应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难点,为日后其余智能水电厂和智能抽水蓄能电厂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混合技术开关设备(MTS)是在空气绝缘开关设备(AIS)和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紧凑型多功能开关组件,广泛应用于变电站的扩建和改造.介绍和比较了MTS的分类及其与常规AIS和常规GIS的区别,以及最新颁布的相关IEC标准.分析了MTS占用空间、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寿命周期成本方面的特点,介绍了典型MTS产品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中压开关柜的智能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压开关柜智能化技术的两个方面:一是智能化测控保护装置,具有保护功能、控制功能、测量电量功能和通信功能;二是在线监测功能,开关柜母线联结处温升监测和断路器机械、电器性能在线监测等。为加快中压开关柜智能化技术进程,配电网的自动化及改变设备的维护方式应由传统的“定期维护”方式向“状态维护”方式过渡。  相似文献   

13.
中压开关柜技术的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介绍日本小型化中压开关柜研制方面走在世界前沿的情况,如配多功能真空灭弧室的开关柜、固体绝缘开关柜及压缩空气绝缘开关柜等.介绍这些中压开关柜的结构、功能和原理.  相似文献   

14.
介绍以西门子技术开发的SIVACON 8PT低压开关设备,阐述了各项基本的技术指标以及自身具有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5.
宁华  余东海  杨碧芳 《湖南电力》2006,26(6):53-54,60
通过对成套开关柜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成套开关柜内设备以及保护的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红外热电堆为温度传感器,设计了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的高压开关柜火灾预警系统,该系统由温度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单片机,RS485网络和上位机组成。系统能实现对多个开关柜内接点进行温度实时测量,并具有温度预警功能,其测量误差不超过1℃。通过RS485网络,该系统能够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相连,实现远程监测。该系统为高压开关柜提供了超温预警,有效地预防了电气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6~10kV成套配电装置中,由于电弧短路引起开关柜的故障率目前很高.不少电弧短路使整段配电装置着火(有时伴随爆炸),设备损坏,造成用户长期停电,损失非常大.本文简要介绍国外(前苏联)成套开关柜电弧短路保护装置的研制和运行情况,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中 《华通技术》2001,(4):45-45
我国低压开关成套设备行业的特点是厂家多、规模不大、技术人员少、大多数厂家不具备产品的开发能力.产品图纸基本上都是行业转让、仿造和购买外壳组装等形式组织生产,所以产品类型集中,市场竞争激烈.虽然个别力量强的企业也具有产品开发的能力,但由于企业影响力等问题,很难在行业中形成市场.  相似文献   

19.
小中 《华通技术》2004,(2):28-28
曾经为我国大亚湾、岭澳提供核反应堆建造核电站的法国AREVA集团进入我国已有20多年了。近期,法国AREVA集团再次投资1000万美元,在江苏省苏州建立了2座分别生产高压开关和中压开关设备的新厂。  相似文献   

20.
高压开关设备技术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我国电网新增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输配电设备市场快速增容。但我国电网建设一直滞后于电源建设,电网与电源投资的比例为33%/67%,而国外为60%/40%,电网建设欠帐较多。这次拉动内需,国家对电网建设加大了投资,对改善这种状况具有积极意义。随着西电东送、区域电网联网、高压进城等工程的推进,加上全球大气温室效应提升,环境污染加重,电网建设对相关产品的技术水平有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