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红糖、白糖与蜂蜜为外源碳源添加物,探讨葡萄酵素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和乳酸菌生长代谢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微生物菌数;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有机酸含量;邻苯三酚法检测SOD酶活;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和羟基(Hydroxyl radical,OH)自由基清除实验比较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添加碳源减缓酵母生长及乙醇代谢,促进乳酸菌生长及进行产酸活动。其中,红糖、白糖对酵母菌生长及乙醇代谢抑制能力较强,发酵后乙醇浓度各为2.07%vol、1.62%vol,显著低于蜂蜜组(P<0.05);红糖促进乳酸菌生长并提高总酸含量及SOD酶活,发酵后pH由4.16降至3.83,SOD酶活由71.68 U/mL增至91.05 U/mL。与白糖、蜂蜜及对照组相比,添加红糖发酵显著提高葡萄酵素的DPPH、ABTS+、OH自由基清除率(P<0.05)。原葡萄液含有大量酒石酸、苹果酸,添加所有碳源发酵显著增加葡萄酵素中苹果酸、及乳酸、乙酸、柠檬酸等含量(P<0.05),但酒石酸含量在添加红糖条件下显著减少(P<0.05),而添加白糖、蜂蜜对酒石酸含量影响不大。因此,添加红糖有利于改善葡萄酵素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及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有机酸碳源对混合菌株产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优质窖泥中分离得到的多种菌株进行混合菌株发酵研究。以改良巴克培养基为基础,分别用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乳酸以及不同两种酸的组合为碳源,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研究其产酸情况。结果发现以甲酸、戊酸以及甲酸和其他各酸混合作为碳源,只有少量己酸及其他酸产生;乙酸、丙酸、乳酸能很好地被混合菌株利用,以乙酸+乳酸、乙酸+丁酸,丙酸+乳酸,丙酸+丁酸为碳源,对乙酸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混合菌株对底物的  相似文献   

3.
郑江  杨明晖 《食品科技》2007,32(10):161-163
几种有机碳源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菊芳  陈峰等 《中国油脂》2000,25(6):209-211
研究了碳源对隐甲澡(Crypthecodinium cohnii ATCC30566)生长及DHA产量的影响。结果:采用单一碳源,葡萄糖最有利于隐甲藻生长,在5g/L糖浓度下,隐甲藻生物量达到3.3gDW/L;以甘油作为碳源培养,隐甲藻中DHA产量最高,为121.25mg/L。采用的4种复合碳源均可促进隐甲藻的生长,其中糖蜜+甘油培养隐甲藻生物量最高,达到3.47gDW/L。葡萄糖+甘油以及糖蜜+甘油培养均可显著提高隐甲藻DHA产量,分别达到204.67mg/L及183.33mg/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对不同碳源的利用及生长特性。方法在600nm波长处测定12株鼠李糖乳杆菌在不同碳源条件下的吸光度,幵采用差异分析法和分类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迚行分析。结果利用特定时间点的差异分析,在葡萄糖作为主要碳源时,各菌株之间的生长情况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12株菌在乳糖作为主要碳源时可以分为4个生长型,在蔗糖作为主要碳源时可以分为5个生长型。主成分分类法在葡萄糖作为主要碳源时,能将12株菌分为7个生长型,在乳糖作为主要碳源时可分为8个生长型,在蔗糖作为主要碳源时可分为10个类型。结论不同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对不同碳源的利用存在差异,表明菌株在碳源利用上具有菌株特异性,同时不同菌株利用碳源的特异性会受到碳源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平怀  杨勋  时杰  郝宗娣  张森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8):224-226,240
研究不同有机碳源对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细胞生长,油脂积累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探讨其细胞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最佳碳源浓度。结果表明单针藻具有利用有机碳源进行混合营养生长的能力,葡萄糖、蔗糖对其细胞生长、总脂含量和光合放氧速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甘氨酸能够促进细胞生长,但总脂含量下降,乙酸钠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在BG-11培养基中加入5g/L葡萄糖后,细胞生物量、总脂产量和光合放氧速率分别为7.8、3.2g/L和240.3μmolO2·(mg·chla)-1·h-1,是同等光合自养条件下的5.6、8.0和1.3倍;单针藻细胞生长、总脂积累的最佳葡萄糖添加浓度为10g/L。  相似文献   

7.
几种碳源和维生素对红曲生理活性物质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培养基中加入几种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碳源和维生素,在231nm、238nm、247nm下测定光吸收值,以考察不同碳源和维生素对红曲活性物质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5mg/100ml的烟酸和7%的玉米芯水解液的培养基最有利于红曲活性物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以白桦茸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培养及液体摇瓶培养的方式,观察、比较不同碳源(麦芽糖、葡萄糖、蔗糖、玉米淀粉、乳糖、玉米面粉、果糖、甘露醇、红薯淀粉、可溶性淀粉)对菌丝部分生物学特性及液体发酵产物活性的影响。固体培养结果表明:果糖、麦芽糖、蔗糖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较大,麦芽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0.302 cm/d,果糖和蔗糖可以延缓菌丝老化,而玉米面粉和葡萄糖的菌丝最为粗壮,麦芽糖和红薯淀粉的菌丝生长密度最高(密集处呈羊毛毡状);同时,液体发酵结果表明:玉米面粉总生物量最大,葡萄糖次之。对于活性物质来说,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大部分碳源均可促进活性物质的积累,以葡萄糖为碳源,11 d菌丝体多糖含量最高,其次为乳糖。红薯淀粉、玉米淀粉、麦芽糖、乳糖为碳源时,其菌丝水提液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9.
铜对葡萄酒酿酒酵母生长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模拟葡萄汁为培养基,添加CuSO4设置0、0.05 mM、0.10 mM、0.20 mM、0.50 mM和1.00 mM 6个不同的Cu2+浓度,研究铜胁迫对葡萄酒酿酒酵母生长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胁迫能够延缓酿酒酵母的生长,降低酿酒酵母的存活率,导致细胞呼吸缺陷型形成频率的增加.0.05 mM Cu2+对酿酒酵母的生长活性基本没有影响.但是1.00 mM Cu2+对3株酿酒酵母的生长活性均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试验比较发现,铜对酵母生长活性的影响可能与菌株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剪切乳化技术辅助提取荷叶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探究剪切乳化提取的荷叶IDF对有害菌、益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荷叶IDF可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剪切乳化预处理提高了荷叶IDF对有益菌的促进作用,为荷叶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新疆荒漠盐碱水滩中采集水样,富集培养后进行微藻分离,从中筛选得到一株产油微藻DT025,对该微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特性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探讨了不同p H对该微藻生长及产油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微藻鉴定为小球藻Chlorella sp.,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油脂积累能力,培养2 d即能迅速生长,培养4 d起开始大量积累油脂,培养8 d时油脂含量最高,可达37. 13%。该微藻有较好的pH耐受性,在pH 6. 0~9. 0之间均能较好地生长,适宜产油的p H范围是7. 0~8. 0,其中pH 7. 5时微藻的油脂产量与产率达到最高,分别为1. 580 g/L、0. 198g/(L·d)。此外,在pH 8. 0、8. 5时该微藻仍然具有相对较高的油脂产量与产率,分别达到1. 460g/L、0. 183 g/(L·d)和0. 859 g/L、0. 107 g/(L·d),体现出较好的耐碱产油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不同碳氮源配制合成的液体培养基对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发酵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对培养基的参数进行了比较,确立了最佳的培养基条件。樟芝对碳源利用较广,其中以玉米粉效果最好,而对山芋粉和乳糖的利用较差;樟芝对氮源的利用具有差异性,其中对有机氮源的利用较无机氮源好,以硫酸铵 麸皮复合培养效果最佳,而对碳酸铵几乎不利用。结果表明,采用玉米粉4%、硫酸铵 麸皮1.5%、硫酸镁0.02%、磷酸二氢钾0.2%时,菌体发酵最好。  相似文献   

13.
该试验以酵母菌和乳酸菌为混合菌种,以黄精发酵液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黄精发酵液制备工艺条件,比较了黄精发酵液与黄精水提液的抗氧化活性差异,并分析了多糖、多酚和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精发酵液制备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41 ℃,混合菌种接种量2.1%,乳酸菌∶酵母菌比例2∶1,料液比1∶46(g∶mL)。在此优化条件下,黄精发酵液的羟基、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7.83%、91.40%和91.44%。黄精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高于黄精水提液,且黄精发酵液多糖、多酚和黄酮含量显著高于黄精水提液(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BTS+自由基清除率与多糖和多酚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多糖、多酚和黄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圆酵母(Torula sp.)B84512以不同碳源发酵产赤藓糖醇过程中副产物甘油的生成与消耗情况。发现该菌株在以任何碳源为底物发酵过程中均会产生甘油,且在发酵中后期甘油逐渐被消耗。以甘油为唯一碳源时该菌株合成赤藓糖醇的速率及产率均低于葡萄糖。葡萄糖为圆酵母B84512发酵产赤藓糖醇的最佳碳源。采用分批补料的方式提高赤藓糖醇的产率并期望能抑制甘油的生成,实验结果表明补料至总糖浓度为50%时赤藓糖醇产量最高为253 g/L,产率为1.03 g/(L.h)。但甘油产量与葡萄糖的浓度呈正相关,分批补料并不能有效抑制甘油的生成,反而导致发酵周期大大延长,对于工业化生产极其不利。通过对甘油的生成及消耗过程中关键酶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ctGPD)、3-磷酸甘油酯酶(GPP)、线粒体3-磷酸甘油脱氢酶(mtGPD)酶活测定,确定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为甘油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为以后对圆酵母B84512中甘油代谢途径的基因工程改造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该实验为优化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条件,比较了不同糖碳源(蔗糖、乳糖、甘油、木糖、果糖)、氨基酸氮源(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缬氨酸)、碳氮比(C/N)(1、10、20、30、40)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碳源为蔗糖,发酵5 d达最大乳化活性56.30%;最优氮源为天冬氨酸,发酵4 d达最大乳化活性54.00%;最优C/N为10,发酵4 d达最大乳化活性55.75%。  相似文献   

16.
烷基糖苷APGs作为新一代绿色表面活性剂,以其优异的表面特性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开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深入研究了不同链长的烷基糖苷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胶束化行为以及电解质的加入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APGs溶液的CMC主要取决于其分子疏水端的结构。随着疏水链的增长,APGs溶液的CMC随之减小。相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而言,硫酸钠的加入对溶液的影响较小,主要是通过对疏水链的盐析作用来实现的。在强碱体系下,APGs分子亲水端部分去质子化使得所形成的胶束带负电性,从而导致氢氧化钠的盐析效应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线切割的方法,并在钢丝上人工制造出表面缺陷,研究表面缺陷对高碳钢丝扭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丝表面缺陷明显降低钢丝的扭转次数,钢丝直径越小,缺陷深度对钢丝扭转性能的影响越显著。对于φ3.5 mm和φ1.6 mm的高碳钢丝,当表面缺陷深度达到0.10 mm时,钢丝的扭转性能明显降低;当表面缺陷深度分别超过0.40 mm和0.20 mm后,钢丝的扭转性能基本丧失。在钢丝表面缺陷与钢丝轴向垂直的条件下,由于钢丝扭转的中心进行重新分布,向缺陷相反的方向移动,缺陷处应力并未向轴线方向发展,因而钢丝呈现平断口形貌。  相似文献   

18.
Liu C  Ruan H  Shen H  Chen Q  Zhou B  Li Y  He G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7,72(4):M120-M125
ABSTRACT:  The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medium for alpha-galactosidase production by Aspergillus foetidus ZU-G1 was investigated in shaker flask fermentation. A one-factor-at-a-time experiment was used to screen the preferable nutriment (carbon sources, nitrogen sources, and essential elements) for alpha-galactosidase production. A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was used to screen the main 5 factors, soybean meal, wheat bran, KH2PO4, FeSO4·7H2O, and the medium initial pH, that affected the production of alpha-galactosidase. The 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further adopted to derive a statistical model for optimiz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fermentation medium for alpha-galactosidase production by Aspergillus foetidus ZU-G1 was composed of 3.2% soybean meal (w/v), 2% wheat bran (w/v), 0.1% KH2PO4 (w/v), and 0.05% FeSO4·7H2O (w/v); initial medium pH was 6.31. The results further predicted that alpha-galactosidase activity reached 64.75 U/mL after 96-h incubation in this medium, which was approximately 7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cubated in the nonoptimized medium. The time course of alpha-galactosidase production in the optimized medium composition was also carried out to validate the model.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