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制了一种新型酸奶饮品——发酵型小米奶,并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小米酸奶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小米浸提液和牛奶的比例为4:6、卡拉胶0.020%、蔗糖8%、接种量4.5%[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的配比为1:1]、发酵时间为3.5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小米酸奶品质优良、风味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鲜牛乳和浓缩牛奶蛋白为主要原料,以酸度和感官评价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高蛋白饮用型纯益生菌发酵乳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高蛋白饮用型纯益生菌发酵乳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浓缩牛奶蛋白添加量6.0%,发酵剂接种量2.0%、发酵温度43 ℃、二次无菌均质压力4 MPa。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得的高蛋白饮用型纯益生菌发酵乳感官评分达到89分,酸度129.1 °T,口感清爽顺滑,组织状态良好,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小米为主料采用微波膨化法研制小米雪饼,通过感官评定和物性分析仪评价雪饼的相关品质。将小米与淀粉配比、干燥温度、膨化剂含量三个单因素,经L9(33)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淀粉与小米的物料配比为0.5:10、干燥温度为70℃、膨化剂含量为0.5%时,可制得有小米色泽,味道适中,口感酥脆,感官品质良好的雪饼。  相似文献   

4.
小米绿豆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锋  张晓双  李志江  关琛 《现代食品科技》2010,26(4):387-388,399
对小米绿豆乳酸菌发酵饮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使用驯化过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菌种,采用正交实验,确定该饮料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小米汁(以15倍质量的水研磨制成)和绿豆汁(以15倍质量的水研磨制成)混合比例为2:1,蔗糖的添加量为10%,乳粉的添加量为3%,接种量为3%,在42℃下发酵时间为16h。制出产品口感细腻,酸味可口,风味独特,是营养保健型发酵饮品。  相似文献   

5.
以红茶、玉米为主要原料,结合传统红茶茵的培养方法,开发出既含有玉米中丰富的氨基酸又兼具红茶茵特殊保健作用的发酵茶饮料。研究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糖化物10%,茶叶0.4%,接种量15%,发酵温度30℃,发酵成品的终点pH2.5左右。  相似文献   

6.
将小米与乳清分离蛋白粉和大豆分离蛋白粉复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氨基酸均衡小米复合粉的质量配方;评价体外胃肠消化过程对小米浓浆未发酵组和小米发酵乳组的多酚、黄酮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米复合粉最佳质量配方为:小米粉66.8%,乳清分离蛋白粉16.6%,大豆分离蛋白粉16.6%;未发酵组和发酵乳组的多酚含量、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在胃、肠消化的各个阶段都显著增加。黄酮含量和铁还原力在胃消化阶段呈正增长而在肠消化时略微减少。发酵乳组的抗氧化能力在消化的每个时间段都要强于未发酵组,说明发酵工艺可以提升产品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7.
以生牛乳为原料,开发风味独特又营养健康的太妃糖味凝固型发酵乳,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主要考察指标,确定最优配方。并参考国标方法对产品蛋白质、脂肪、酸度等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妃糖味凝固型发酵乳的最优配方为:生牛乳90%、主发酵剂的接种量为0.1 DCU/kg、白砂糖9%、太妃炼乳1.0%、复配益生菌接种量0.001 DCU/kg、发酵终点酸度为75°T、发酵温度43℃、复配稳定剂CG(A)。通过对太妃糖味凝固型发酵乳进行理化检验、微生物指标检验,均符合国家标准,且感官评价结果较优,市场接受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以小米、绿豆为主要原料制成发酵培养基,采用耐氧双歧杆菌进行发酵扩大培养,然后发酵小米、绿豆制成酸乳,有消暑解热败火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以小米、绿豆为主要原料制成发酵培养基 ,采用耐氧双歧杆菌进行发酵扩大培养 ,然后发酵小米、绿豆制成酸乳 ,有消暑解热败火之功效。   相似文献   

10.
陈志 《食品科技》2004,(Z1):157-158
从营养学及微生物学的角度出发,研制由内蒙产的紫花苜蓿和牛奶经乳酸菌发酵生产的花色发酵乳制品,以及疗效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研发一种滇红茶凝固型发酵乳,以滇红茶、生牛乳为原料,研究滇红茶粉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3个工艺参数对滇红茶凝固型发酵乳产品质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滇红茶凝固型发酵乳发酵工艺,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滇红茶凝固型发酵乳最佳发酵条件为滇红茶粉添加量0.3%、蔗糖添加量9.2%,发酵时间11 h。在此优化条件下,所得滇红茶凝固型发酵乳感官评分为82.33分,色香味俱佳,口感细腻,有较香浓的滇红茶味和发酵乳独特的风味,可为丰富滇红茶的应用及发酵乳新品种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黑豆山楂发酵乳稳定性的研究,获得了重要的工艺参数和技术要点。实验结果表明,在均质温度60℃、均质压力25MPa下均质2次、杀菌温度85~95℃下,杀菌10~15min,在接种量为3%,温度42℃培养发酵3~4h、添加0.15%CMC、0.15%海藻酸钠和0.2%的单甘酯,所制得的产品均匀细腻,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低糖复合发酵乳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中国酿造》2020,39(10):188
以黑米、黑豆、黑木耳为原料,以木糖醇代替蔗糖,将黑米黑豆黑木耳混合液与牛乳共同发酵,研制一种低糖复合发酵乳,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通过高温烘焙香气试验确定黑米、黑豆烘烤条件分别为160 ℃烘烤8 min、180 ℃烘烤10 min。低糖复合发酵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黑米∶黑豆∶黑木耳=3∶2∶1(g∶g),黑米黑豆黑木耳混合液∶牛乳=6∶4(V/V),混合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2)接种量4.0%,木糖醇添加量8%。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低糖复合发酵乳的感官评分为94.2分,脂肪含量为3.6%,蛋白质含量为5.9%,酸度为79 °T,还原糖含量为5.2%,全乳固体为16.1%;乳酸菌数为1.91×106 CFU/g;未检出致病菌,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贾庆超  孔欣欣 《中国酿造》2022,41(4):209-215
以黑枸杞、红枣、鲜牛乳为主要原材料制备风味发酵乳,以感官评价和蛋白质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的设计原理,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黑枸杞红枣风味发酵乳的最佳发酵工艺,并对其各项品质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最佳黑枸杞红枣风味发酵乳工艺为:纯牛奶76%,黑枸杞汁11%,红枣汁6%,菌种接种量0.002 4%,发酵时间5 h,白砂糖为6%,增稠剂0.3%。此优化条件下,黑枸杞红枣风味发酵乳色泽呈浅红咖啡色,口感舒畅,组织状态稳定,风味纯正,感官评分为8.72分,蛋白质含量为3.16 g/100 g,且发酵乳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鲜牛奶、白砂糖、焙茶粉、果胶和稀奶油为原料,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发酵菌种,制备饮用型焙茶风味发酵乳。以离心沉淀率、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饮用型焙茶风味发酵乳的配方。结果表明,饮用型焙茶风味发酵乳的最佳配方为白砂糖8.5%、焙茶粉0.30%、果胶0.35%、稀奶油1.5%。在此优化条件下,饮用型焙茶风味发酵乳呈浅褐色,口感清爽细腻,茶香浓郁,奶香突出、酸甜适宜,感官评分为90分,离心沉淀率为1.04%,产品稳定性良好,产品质量指标满足国标GB 19302—2010《发酵乳》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刺梨干果、黑枸杞、牛奶为原料制备黑枸杞-刺梨风味发酵乳,以感官评分、蛋白质含量为响应值,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合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发酵乳的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黑枸杞-刺梨风味发酵乳的最佳发酵工艺为黑枸杞汁12.0%、刺梨汁4.3%、蔗糖6.0%、菌种ABY-10接种量0.003%、发酵时间6 h。在此优化条件下,黑枸杞-刺梨风味发酵乳呈淡紫色,具有良好的组织状态,无乳清析出,不分层,具有黑枸杞和刺梨的清香及发酵乳特有的风味,酸甜比例合适,感官评分为88.60分,蛋白质含量为2.80 g/100 g,其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为黑枸杞刺梨风味发酵乳的工业化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茶浸提液为发酵基质,接种植物乳杆菌种子液进行发酵制备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对其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蔗糖、茶多酚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游离氨基酸及风味物质,并比较红茶浸提液发酵前后二者的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pH值由4.97降至3.16,总酸由0.15 g/L升至2.38 g/L,蔗糖含量由0.90 g/L降至0.34 g/L;茶多酚含量由15.1 g/L减少至10.6 g/L,游离氨基酸含量由0.921 g/100 g提升至1.175 g/100 g,发酵前后分别检出88和9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较红茶浸提液营养成分更加丰富,酸甜适宜,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和优化发酵酸豆乳的加工工艺.方法 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豆浆粉复水比例、发酵剂添加量和发酵时间三因素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结果 选用豆浆粉C02,复水比例1:3(m:V),异麦芽酮糖添加量3%,发酵剂D接种量0.4 g/L,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6 h,为发酵最适工艺条件.结论 在此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无子刺梨及红茶为主料研制无子刺梨红茶复合饮料, 确定最佳配方并探究其香气成分。方法 基于单因素实验, 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 通过正交实验结合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无子刺梨红茶复合饮料配方进行优化, 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分析复合饮料香气成分。结果 影响复合饮料感官品质的因素排序为:无子刺梨原汁与红茶茶汤体积比>苹果酸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 最佳配方为: 无子刺梨原汁与红茶茶汤的体积比为1:45、白砂糖添加量为6.00%、柠檬酸添加量为0.10%、苹果酸添加量为0.01%。复合饮料包含挥发性成分31种,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壬醛、癸醛是饮料香味轮廓呈现柑橘香和红茶香韵的重要物质。结论 该复合饮料呈深褐色、酸甜适口, 具有无子刺梨的果香和红茶浓郁的茶香, 是一款适于消费者饮用的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