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以浓香型白酒副产物黄水为研究对象,研究食用酒精(95%,V/V)添加量、反应温度及南极假丝酵母展示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CALB)添加量等工艺条件对黄水酯化效果的影响,并对产物的精制工艺进行探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在食用酒精用量为52.5%(V/V)、CALB酶添加量5.32%(W/V)、31.5℃下反应48 h,增酯增香的效果最佳,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及总酯含量依次为1.81 g/L、6.09 g/L、14.49 g/L、22.39 g/L,白酒风味酯浓度提升了31.9倍;且酵母展示CALB酶重复使用10次转化率保持不变。黄水酯化反应产物蒸馏、萃取可得白酒呈香物质混合液,总酯回收率为76.56%。本研究可利用黄水生产天然等同香料及白酒调酒液等功能性酯化液,经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温和、反应周期短且酯含量提升明显,易于放大和工业化生产,对黄水资源再生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传统调味酒和新型调味液的制作方法,并对其在调味中的作用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项目以浓香型白酒丢糟为研究对象,研究巴氏灭菌、反应温度、食用酒精添加量、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CALB)及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复糟酒酯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巴氏灭菌处理后,在食用酒精(95%,V/V)用量为20 mL/100 g丢糟、CALB酶添加量1.5‰(W/W)、20℃下反应3 d,增酯增香的效果最好,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及总酯含量依次为3.17 g/L、0.59 g/L、0.76 g/L、4.53 g/L。在此基础上进行1 kg酒糟处理量小试实验,得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及总酯含量依次为3.44 g/L、0.85 g/L、0.70 g/L和4.98 g/L,其中浓香型白酒的主要呈香物质乙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分别较无CALB酶处理实验组提高了16.38倍和16.67倍,且放大前后各酯含量基本保持稳定。本研究为进一步放大实验提供了依据,对脂肪酶催化白酒丢糟资源化再生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特殊工艺生产的酒头调味酒,高酯调味酒,陈酿调味酒,综合调味酒,其用量只有0.1‰-1‰,但对提高各种质量档次的清香型白酒,特别是对固液勾调的新工艺白酒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许多已知和未知的微量成分,能协调酯香,柔和口感,突出风格。  相似文献   

5.
以优质超高温大曲、黄水、酒尾、发酵糟按一定比例配料生产生物培养液,将其运用于酱香型调味酒的生产。结果表明,该技术应用效果明显,酱香调味酒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优质酒档次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从10种树脂中筛选出3种固定化效果较好的树脂ECR1030M、LX-1000EP和MC150EP,优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的固定化方法.其物理吸附法固定化的最佳参数为:介质为pH 8.0或6.0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液,18 g/L酶液和树脂按20∶1(V/W)比例混合,30℃、180 r/min固定化3h,应用于维生素A棕榈酸酯合成研究,所得固定化脂肪酶的酯化比酶活分别为1 055.7 U/g(ECR1030M树脂)、1 077.0 U/g (LX-1000EP树脂)和1 024.3 U/g(MC 150EP树脂),同时对固定化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其中,ECR1030M树脂固定化酶表现出更好的操作稳定性,重复使用7个批次反应后,固定化CALB的残余酶活90%以上,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产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乳酸菌发酵大豆秸秆酶解液制备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忠  杨萍  汪群彗  姜兆华 《食品科学》2004,25(10):115-118
对影响固定化乳酸菌发酵大豆秸秆酶解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与游离乳酸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固定化乳酸菌对温度变化的稳定性比游离乳酸菌高,最适发酵温度都在30℃;固定化细胞颗粒大小对乳酸产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底物糖浓度的增加,游离乳酸菌与固定化细胞的乳酸产量都相应增大,游离乳酸菌与固定化乳酸菌发酵的最适接种量为10%;固定化细胞与游离乳酸菌发酵的最适pH值为5.5,固定化细胞对pH值变化的稳定性比游离细胞高。  相似文献   

8.
在白酒生产过程中,为满足不同酒体设计而创新研发的调味酒是嫁接现代科学技术,为改造传统白酒生产工艺和口感而诞生的一个创新性酒种。用多工艺结合酿制的特殊风味调味酒具备了"芳香舒适、绵甜醇厚、优雅丰满细腻、焦香突出"的独特个性,较好地赋予了中高档浓香型白酒幽雅香气和绵甜、丰满、柔顺的酒体风格。调味酒生产工艺的创新、形成与使用,对进一步丰富调味酒的种类、更好的满足浓香型白酒调味勾兑的需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玲敏  王斌  潘力 《食品科学》2019,40(14):107-114
为提高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CALB)表达量,根据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密码子偏好性设计合成CALB基因,以PnaII/tpi为启动子构建CALB表达载体并转化到黑曲霉HL-1中表达,摇瓶发酵120 h后上清液中重组CALB活力为171 U/mL。研究重组CALB的酶学性质,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50 ℃和8.0,在pH 6.0~9.0和45 ℃以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10 mmol/L Cu2+、Zn2+和0.1 g/100 mL十二烷基硫酸钠强烈抑制酶活力,而1 mmol/L Ca2+、0.1 g/100 mL山梨醇对酶活力具有非常明显的激活作用。此外,以硅藻土为载体固定CALB,固定化酶活力为187 U/g。将制备的硅藻土-CALB固定化酶用于生物合成己酸乙酯,经反应条件优化后在无溶剂体系中己酸乙酯产率达91%。  相似文献   

10.
从宝丰酒大曲及糟醅中选育产蛋白酶和液化酶活性较高的嗜热芽孢杆菌,从浓香优质窖泥中选育复合产酸菌,应用于宝丰酒酿造工艺中生产出高质量的调味酒,再以此进行宝丰酒产品的勾调,所生产出的国色清香宝丰酒清香纯正、香气幽雅,酒体丰满绵柔,圆润爽净、回味绵长。  相似文献   

11.
以海藻酸钙(calcium alginate,CA)和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共聚物,对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进行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EA)调味酒的固定化发酵.研究了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PVA、CaCl2浓度对固定化发酵的影响,SA-PVA和CaCl2-H3BO3浓度(正交试验法)、固定化时间及固定化颗粒包埋量对EA调味酒发酵的影响.进行重复发酵试验,确定最佳固定化方法为:以1.5%CaCl2-饱和H3BO3为交联剂,按2%SA-9%PVA混合材料的配比制作固定化颗粒,固定6h,包埋量为10进行单菌株发酵,得到EA质量浓度为3.99g/L.同时,比较分析了固定化和传统游离发酵酵母菌增殖情况及其成品酒(清香型)的各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固定化发酵EA调味酒不仅可以提高菌株发酵力,还可减少育种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为调味酒的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纯化酵母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经过高粱汁培养基发酵初筛、高粱固态培养基发酵复筛,获得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并将其应用于清香型小曲白酒工业生产。结果表明,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2株酵母菌,编号为Y87和Y88,经鉴定分别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其中菌株Y87乙酸乙酯产量最高,高粱汁液态发酵和高粱固态发酵乙酸乙酯产量分别达到1.13 g/L、1.14 g/L,菌株Y87强化曲酿造的白酒乙酸乙酯含量提高36.6%,杂醇含量降低7.1%,正丙醇含量降低16.1%,感官评分为90.7分,该白酒具有清香型小曲白酒的典型特征,入口醇甜,清香纯正,说明菌株Y87可显著提高小曲白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高产乙酸乙酯酵母菌筛选及固态发酵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清香型麸曲白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从已有菌株中筛选一株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将其应用于白酒固态发酵实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J-4,乙酸乙酯产量为1.38 g/L,经初步发酵实验表明,其最适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为高粱粉与酒糟质量比1.0∶4.5,发酵时间7 d,酒醅入发酵容器后,以正常压力进行压醅(醅料密度为331.43 kg/m3),所得原酒中乙酸乙酯含量为1.31 g/L,出酒率为46.3%,均达到较高水平。进一步将酵母菌J-4应用于麸曲白酒酿造生产中,以不添加产酯酵母发酵为对照,采用相同生产工艺酿造白酒。结果表明,添加酵母菌J-4发酵生产原酒酒样中乙酸乙酯含量达1.07 g/L,比对照组增长50.7%,出酒率为45.3%,比对照组降低0.87%,原酒口感品质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酵母与乙酸乙酯及乙酸生成的关系,将分离自浓香型酿造诸环节的122株酵母分别接种至半固体培养基(入窖粮糟+黄水)中发酵,并设立空白对照和窖内对照,75d后测定糟醅中乙酸乙酯和乙酸的含量。结果显示,122株酵母中能够使糟醅中乙酸乙酯含量高于2个对照的菌株分别有84株和54株,其中乙酸乙酯含量最高可达3.74g/L,为窖内对照的3.94倍;使乙酸含量低于2个对照的分别有120株和15株,其中乙酸含量最低仅为2.03×10-4g/L,仅为窖内对照的0.13%;122株酵母所对应的糟醅中乙酸乙酯、乙酸的浓度间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豆油脂肪酸乙酯的制备及其在印刷油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油为原料,在催化剂KOH作用下,探讨大豆油与乙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工艺,并对大豆油脂肪酸乙酯在印刷领域的应用进行论述。研究表明,在乙醇用量超过理论计算值的65%,催化剂用量为油重1.3%,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76-77℃条件下,酯交换反应转化率可达98.67%,且产物黏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矿物油水平。其优异的溶解性能,安全的生产工艺和环保特性,表明大豆油脂肪酸乙酯在油墨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以采自川西南片区的10种曲样中分离出的18株酵母为研究对象,以产酒能力为主要指标,通过三级筛选得到一株优良产酒酵母Y-18,经分子鉴定确定其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将其制作成纯种的酵母曲并和根霉曲进行复配试饭。结果表明,酵母Y-18在大米粉发酵培养基中的残糖含量最低,酒精度最高,分别为0.69 g/100 mL和10.3%vol;在60 g蒸熟大米中,添加酵母曲1.8 g、根霉曲0.5 g时,试饭酒精度最高(7.24%vol)、酸度适中、糖分最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产酸能力较强的醋酸菌,并明确发酵基质中乙醇浓度对醋酸菌细胞增殖和产酸量的相关关系。实验以腐烂的菠萝果实为原料进行醋酸菌分离纯化,选取溶钙圈较大的菌落进行发酵产酸对比实验,经过对发酵液含酸量的测定,找出产酸量最大的菌株,然后将目标菌分别接种到不同乙醇浓度的发酵液进行恒温发酵,经过一定时间后检测各个发酵液的醋酸菌细胞总量和产酸量,所得数据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处理,通过计算获得醋酸菌细胞增殖和产酸量与乙醇浓度的关联度,并比较两者的关联序。实验结果获得一株产酸能力相对较强的醋酸菌S1,发酵液乙醇浓度与S1产酸量和细胞增殖的关联度分别是0.655、0.517。结果表明:乙醇对S1产酸量关联显著(关联度>0.6),而对S1细胞增殖关联不显著(关联度<0.6),乙醇对醋酸菌产酸的影响效果大于对其细胞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饮料酒包装材料使用情况,研究构建饮料酒不同类型接触材料的面积/体积比参数。方法采集1 196份市场销售的不同包装、不同类型的饮料酒,采用直接测量法或3D面积测量仪计算不同类型饮料酒的接触面积,结合不同类型饮料酒的规格,计算接触面积/体积比。结果 97.4%(1 165/1 196)的饮料酒主体接触材料为单一材质,主要为玻璃和陶瓷,2.6%(31/1 196)的饮料酒接触材料为复合塑料和含涂层的铝罐等复合材质。不同类型饮料酒的接触面积/体积比的范围为2.84~19.67 dm~2/kg。96.7%(1 156/1 196)的饮料酒的接触面积/体积比≥6 dm~2/kg,81.9%(979/1 196)介于≥7.0~9.0 dm~2/kg之间。结论我国大部分市售饮料酒的接触面积/体积比大于欧盟评估时采用的6 dm~2/kg,利用本次调查研究获得的参数将会降低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H A C C P是以预防食品安全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的保证体系。本文主要探讨了HACCP体系的产生、发展和主要内容,并简要介绍其在苹果酱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焦糖色素的生产现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曹岚  杨旭 《中国调味品》2005,(4):53-55,52
随着焦糖色素使用范围扩大,对焦糖色素的原料来源、质量、生产方式要求也逐步提高。应用淀粉类、废蜜类等传统和新开发的焦糖色素生产原料可以以不同的生产方式生产焦糖色素。焦糖色素在软饮料类、酒类、调味品类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其发展方向也是品种更多样,食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