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海洋细菌B1108,筛选出1株产胞外多糖较高的突变株B1108-1.该菌株产胞外多糖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通过培养条件优化,菌株B1108-1产胞外多糖达到498.87mg/100mL,较始发菌株提高2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6株产胞外多糖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中,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方法:利用苯酚-硫酸法联合DNS法测定菌株胞外多糖产量,筛选高产胞外多糖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高产胞外多糖菌株进行鉴定;利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产多糖的发酵培养基与发酵条件,并利用正交实验法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中蔗糖、KNO3、KH2PO4的最适添加量。结果: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菌株TT207,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条件优化,确定其高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培养基组分为蔗糖50 g/L,KNO3 10 g/L,KH2PO4 8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48 h,培养温度34℃,初始pH6.5,接种量4%,装液量70 mL/250 mL,摇床转速140 r/min。利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菌株胞外多糖产量提高了6.04倍。结论:高产胞外多糖菌株枯草芽孢杆菌TT207在最优发酵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达到12.39 mg/mL,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胞外多糖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利用α-萘酚-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从罗汉果中筛选产胞外多糖的内生菌株,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到一株产胞外多糖的罗汉果内生菌株,编号为LHG-3,并被鉴定为韦德曼尼芽孢杆菌(Bacillus wiedmannii)。菌株LHG-3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为超级肉汤(TB)培养基,在此基础上,经优化得出最优发酵条件为蔗糖2.5%、尿素1.2%、氯化钙0.4%、pH值7.0、接种量8%,在30 ℃条件下培养42 h后,胞外多糖产量达到(1.59±0.03)mg/mL,是优化前的1.9倍。  相似文献   

4.
赵英杰  张文平  吴剑梅  程新 《食品科学》2019,40(22):134-140
为获得高产胞外多糖的酵母菌株,以云南地区发酵食品乳扇为原料,采用平板分离结合硫酸-苯酚测定法筛选目标酵母菌,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株鉴定,最终从乳扇中初步分离筛选出9 株产胞外多糖酵母菌,包括3 株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1 株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4 株涎沫假丝酵母(Candida zeylanoides)及1 株金黄蝶形担孢酵母(Papiliotrema aurea)。其中筛选得到的金黄蝶形担孢酵母DF-12能较好利用葡萄糖、蔗糖及糖蜜等碳源高效合成胞外多糖,在发酵168 h后胞外多糖产量可达3 510 mg/L,具有较好的工业生产潜力。体外抗氧化能力实验表明DF-12菌株所产胞外多糖有一定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本研究为酵母菌胞外多糖在食品、药品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从传统发酵制品和婴儿粪便中筛选高产胞外多糖菌株。通过平板筛选及苯酚-硫酸法测定胞外多糖含量鉴定产胞外多糖菌种,从中挑选出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的乳酸菌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并将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应用于生鲜乳的发酵。结果成功分离10株产量较高的胞外多糖产生菌,初步鉴定W1、W8为类肠膜明串珠菌;W2为乳酸片菌;D1为乳链球菌;D5为嗜热链球菌;L1为干酪乳杆菌;L2、L3为屎链球菌。D3、D4为链球菌属菌株。经L1菌株发酵的生鲜乳,感官评价总分最高,极大地提高了酸乳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从西藏灵菇中分离筛选、鉴定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发酵性能和流变学参数进行测试。筛选的9株菌,菌种鉴定结果均为嗜热链球菌,其中菌株KC1、KC2、KC6、KC17产胞外多糖,菌株KC5、KC7、KC15、KC16、KC22不产胞外多糖。产胞外多糖菌株发酵乳发酵性能、黏度和黏附性指标均明显高于不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进一步证实了嗜热链球菌产生的胞外多糖可以赋予发酵乳良好的质地。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干酪乳杆菌G5的胞外多糖产生能力,采用太空诱变技术对其进行选育,从中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菌株。通过富集培养、平板筛选、脱脂乳发酵和遗传稳定性实验,最终得到两株高产胞外多糖且遗传稳定性较好的突变株EPS-33和EPS-43。突变株EPS-33和EPS-43在25℃发酵脱脂乳,发酵结束时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别220.42和198.49mg/L,为出发菌株的1.9倍和1.7倍。2个突变菌株与出发菌株产胞外多糖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产量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8.
从连云港海域分离海洋细菌,并从中筛选获得一株产抗氧化活性较强的胞外多糖的细菌菌株OST23a。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 分析,将菌株OST23a 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OST23a 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碳、氮源和金属离子分别为正己烷、酵母提取物和CaCl2。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菌株OST23a 产胞外多糖培养基的配方为:正己烷1.5%、酵母提取物0.1%、K2HPO4 0.3%、KH2PO4 0.1%、CaCl20.1%。菌株在该培养基产胞外多糖可达到9.06mg/L。  相似文献   

9.
王小万 《饮料工业》2010,13(11):34-37,41
对啤酒酵母S-1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及提取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啤酒酵母菌株S-1产胞外多糖最佳培养条件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其最佳浓度4%;培养基初始pH5.0;菌体生长产糖最佳温度26℃;产糖发酵最佳时间36h。在此发酵条件下,啤酒酵母菌株S-1产胞外多糖最高达到47.10mg/100ml。啤酒酵母胞外多糖提取酒精沉淀较佳时间1.5h,酒精沉淀浓度80%。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产生抗氧化活性胞外多糖的海洋细菌Bacillus subtilis OST23a为出发菌株进行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采用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处理后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优良突变菌株UD292,发酵产胞外多糖水平达到43.92m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26倍,且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变化。对突变菌株进行连续传代实验结果表明突变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色法测定酶活,比较5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产β-葡萄糖苷酶的特性,对胞内β-葡萄糖苷酶最佳反应pH和温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氯化钠及乙醇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株植物乳杆菌都可以产生胞内β-葡萄糖苷酶,其中比酶活最高的为菌株W-4(14.168 U/g),其次是菌株Y-12(13.015 U/g),之后分别是菌株Y-20(11.359 U/g)、菌株1.3919(7.029 U/g)及菌株Y-22(4.630 U/g);植物乳杆菌W-4和1.3919还可以产生胞外酶;菌株W-4的胞内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反应pH为4.0~4.5,菌株Y-12的最适pH为4.5,菌株Y-20和1.3919的最适pH为5.5,菌株Y-22的最适pH为5.0;菌株W-4、Y-20、Y-22及1.3919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0 ℃,而菌株Y-1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 ℃。不同含量的氯化钠和乙醇对5株植物乳杆菌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采用湖南南山高山牧场的鲜牛奶为原料,李斯特菌为指示菌,抑菌圈直径为评价指标,从中筛选抑菌特性较高的乳酸 菌,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技术对其进行鉴定。 同时,对菌株所产的抑菌物质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并研究pH、温度及NaCl对其抑 菌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从湖南南山高山牧场的鲜牛奶中共分离出28株乳酸菌,其中7株对李斯特菌具有抑菌活性,且菌株C15的 抑菌能力最强,抑菌圈直径为6.17 mm。 菌株C15被鉴定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al lactis),初步判定其所产的抑菌物质成分为蛋白类 或多肽类物质,该抑菌物质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稳定,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盐性,经80 ℃处理20 min后,抑菌活性保留54.35%; 经10%NaC(l 1 mol/L)处理2 h后,抑菌活性保留86.76%。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椰浆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凝固型发酵椰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凝固型发酵椰奶的最优发酵条件为椰浆添加量95%、发酵剂类型Y429A、发酵剂添加量3%、发酵温度39 ℃。在此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凝固型发酵椰奶感官得分为85.3分,纯白色,色泽均一,口感细腻柔和、酸甜适中,具有椰子和发酵乳融合的特有风味,质地均一、无杂质及分层;黏度为6 720 mPa·s,滴定酸度为62.1 °T,持水力为62.5%;微生物指标符合相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燕麦为原料,采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燕麦制备燕麦面酱。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感官分析的方法分析冠突散囊菌发酵时间、盐水腌制浓度、腌制温度、腌制时间对燕麦面酱品质的影响来确定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燕麦制备燕麦面酱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在28 ℃条件下,冠突散囊菌发酵燕麦时间5 d,采用浓度8%盐水与发酵燕麦坯混合,在温度45 ℃保温25 d,经细磨制得燕麦面酱。该优化条件下,所得燕麦面酱中还原糖含量为22.14%,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38 g/100 g,多酚含量为4.154 mg/g,并且多酚含量约为原料燕麦的6倍,感官评分为92.9分。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对燕麦进行固态发酵,以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燕麦固态发酵条件,并对燕麦发酵过程中黄酮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动态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燕麦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 ℃,基质pH值6.0,接种量0.5%,发酵时间7 d,在此最优发酵条件,燕麦黄酮含量最高,为58.13 mg/g,较优化前提高41.06%;黄酮含量的变化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冠突散囊菌发酵燕麦提高了燕麦生物活性成分,为燕麦再加工提高附加值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冷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非热杀菌技术,已引起全球科学家的关注。该技术具备低温、短时、破坏性小、无残留等优点,目前在食品杀菌中已得到快速的发展。与传统的热杀菌技术相比,能够极大地减少食品杀菌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耗,改善产品的色泽和风味,有效地解决热敏性食品的杀菌难题。该文综述了冷等离子体的杀菌机理、食品表面及包装材料的杀菌、净化废水、表面去污等领域应用研究进展,为冷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醋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调味料,醋在传统的中医中早就有入药的记载,随着研究的深入,醋在保健品中也得到验证和使 用。玉和醋是南方特色米醋,不仅是中华老字号品牌,而且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文对玉和醋发展历史、现有工艺状况、存在的 问题进行了阐述,也从原料、工艺优化、品质控制、功能性挖掘方面为这一品牌做了进一步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4个不同陈酿期的松针酵素为原料,测定其主要营养成分在陈酿过程中的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松针酵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针酵素蛋白质含量从188.65 μg/mL下降到37.42 μg/mL;还原糖和总糖衰减程度趋近一致,其总量分别下降了23.67%、24.64%;多酚、黄酮和维生素C到第二年积累到最大值,分别为16.33 mg/g、143.17 μg/g、166.47 μg/mL,然后缓慢衰减,总量分别减少了21.44%、35.72%和0.66%;随着溶液体系中酸的积累,pH值缓慢下降,总酸含量由6.44 mg/mL上升到17.2 mg/mL;金属元素Ca、K、Na、Mg和Fe含量则呈波浪式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维生素C、Na、Mg、Ca以及蛋白质是评价松针酵素品质的主要指标,2年陈酿期的松针酵素综合评分最高为0.9分,说明在此阶段其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9.
鲜切果蔬属于生鲜食品,加工造成的机械损伤会引发一系列不利的生理生化反应,导致鲜切果蔬货架期变短,限制了鲜切果蔬工业的发展。臭氧(水)处理是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的杀菌保鲜技术,可用于鲜切果蔬的杀菌保鲜。文章对臭氧(水)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臭氧(水)在鲜切果蔬加工中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臭氧在鲜切果蔬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采集酒醅和轮次酒样本,检测其中存在的微量成分及其含量,以期总结出酱香型白酒的风味特性。从轮次酒的检测中发现,醇类含量最高的是正丙醇(max=6.76g/L),酯类是以乳酸乙酯(max=2.98g/L)和乙酸乙酯(max=2.85g/L)的相对含量最高,有机酸中含量最高为乙酸(max=1.48g/L),醛类物质以乙醛(max=2.31g/L)含量较高。从酒醅的检测中发现,醇类物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依旧是正丙醇(max=7.11g/kg)含量最高,起窖高,下窖低。含量最高为乙酸乙酯(max=3.78g/kg),其次为乳酸乙酯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且中间轮次达到最高值(max=0.81g/kg)。酸类变化幅度较小,乙酸含量最高(max=1.83g/kg)。醇、酸、酯类物质在窖池发酵的含量高于堆积发酵阶段,说明高温堆积将部分前体物质带到窖内进行分解,并在酒体中高效提取,成为轮次酒中的关键组分。醛类物质整体变化趋势为逐渐上升再下降。总体趋势均表现在第三、四、五轮次酒中维持较高的含量,为优质基酒的产出提供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