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浓香型白酒酯化液是在酯化酶技术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将酒尾、黄水、底锅水等酿造副产物中的有机酸类、醇类等在酯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富含以己酸乙酯为主的白酒香味成分的混合液。现在通过人为的控制酯化条件,利用黄水、酒尾等发酵副产物制备酯化液的反应技术在大部分白酒厂中都有应用。该文综述了浓香型白酒酯化液的生产原料、发酵条件、应用方式和效益分析,并分析了目前酯化液研究存在的问题,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浓香型白酒酯化液的高效生产和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酯化酶提高浓香型白酒优级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成忠  王忠英  高臣刚 《酿酒》2001,28(3):34-35
我们公司是山东省兖州市国营酿酒厂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年产粮食酒1200余吨,近年来,由于生产稳定,出酒率比改制前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但提优率偏低,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酒提优率,我们应用山东梁山徐坊大曲有限公司生产的酯化酶在粮酒车间做了提高提优率的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3.
酯化酶粗酶制剂在麸曲浓香型酒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酯化酶粗酶制剂在麸曲浓香型酒的应用卢世珩陈昭容(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徐春玲张广学(内蒙古宁城老窖酒厂)随着对大曲浓香型白酒的深入研究,大曲浓香型白酒生产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使人们掌握了生产浓香型白酒的关键,这就产生了一些酒厂特别是北方的酒厂利用麸...  相似文献   

4.
5.
樊琪 《酿酒科技》2003,(1):52-52,54
对复合酯化酶生态菌剂的应用试验进行了总结,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酯化酶生态菌剂的用量为2%,大曲用量20%,发酵周期45d,平均出酒率为43%,提优率为42.1%。  相似文献   

6.
对分离自宜宾多粮浓香型白酒酿造环节中的135株霉菌产酯化酶的能力进行了检测,发现40株菌具备产生酯化酶的能力。其中以来自窖房的最多(34株),分离自糟醅次之(4株),其余为曲药(1株)、曲房(1株)。通过对这40株霉菌开展的基于ITS nu-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分属于Penicillium、Aspergillus、Emericella、Rhizopus、Cladosporium、Mucor等6个属,以Penicillium(19株)和Aspergillus(13株)为主要类群。结果显示,宜宾多粮浓香型白酒酿造环节中具备大量产酯化酶能力的霉菌,而且这些霉菌存在较为丰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复合酯化酶生态菌剂”是生物酶和活菌体的生态混合体,可强化传统大曲的发酵功能和生香功能,促使发酵过程平稳持久;将其应用于浓香型白酒生产,可生产高酯调味酒,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浓香型白酒的出酒率和提优率;可明显改善浓香型白酒厂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9.
浓香型大曲中酯化酶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耀  范文来  徐岩  刁亚琴  陆红珍 《酿酒》2003,30(2):18-21
对浓香型大曲的酯化酶测定方法作了研究。建立有机相反应体系来代替方法的水相反应,与传统测定方法(需反应100h)相比,它能简单、快捷检测大曲质量,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有机相中酯化反应条件为:在30mL正庚烷有机反应介质中,35℃的条件下,0.15M的底物酸,己酸与乙醇的浓度比为1:1.25,加入15g(干曲)的大曲,仅用24h有比较出大曲酯化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10.
11.
窖泥微生物是决定浓香型白酒风格的关键因素。多种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如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技术、基因组学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已用于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研究,检测到越来越多的窖泥微生物,发现微生物多样性越来越高。老窖泥中的标志性优势微生物,在门水平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纲水平为梭菌纲(Clostridia),在属水平为梭菌属(Clostridium)、沉积微生物属(Sedimentibacter)、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等。氢营养型甲烷菌既可以促进窖泥的老熟,又对浓香型白酒的香味物质的生成也有重要作用。有些环境因子对窖泥微生物有明显影响,且与有益微生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曲既是大曲酒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国最早、最原始的粗酶制剂。 大曲具有糖化、发酵、酒化和生香等功能,不但为 大曲酒的发酵、成香提供必不可少的微生物菌群和风味前驱物,还提供发酵所必须的丰富的生物催化剂-酶类。 随着对大曲中微生物 功能、微生物与酶关联地深入研究,使大曲酶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大曲中各类酶系的特点与功能,不仅影响着大曲酒的出酒 率,也赋予各类大曲酒独具个性的酒体风格,更是决定大曲酒品质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对不同大曲菌系与酶系关系进行概述,着重 介绍大曲主要功能酶的分类、作用、来源以及应用研究情况,以期为大曲菌系、酶系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白酒行业,浓香型白酒普遍存在己酸乙酯含量不足、乳酸乙酯含量过高的现象,严重影响白酒的品质。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乳酸菌数量急剧上升,导致乳酸乙酯含量过高的原因,以及现阶段对增加己酸乙酯降低乳酸乙酯的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提高浓香型白酒品质。  相似文献   

14.
浓香型大曲白酒窖泥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统微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学技术对白酒窖泥微生物的研究,阐述了研究白酒酿造微生物所运用生物学技术的各种方法、原理及对窖泥微生物的研究现状。主要对宏基因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等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窖泥微生物代谢活动和群落代谢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解决白酒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优质白酒与贮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不同贮藏环境的浓香型白酒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和理化指标检测,并结合感官 品评结果,得出不同贮藏环境对酒质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贮藏环境下贮藏原酒的醛、醇、酯等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醛类物 质在贮藏过程中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甲醇和正丙醇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而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和异戊醇的含量 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酯类物质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贮藏于桂花林的原酒酒样醛、醇、酯类含量较其他两个 贮藏点的更低,酒体的口感更加醇香、舒适。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发酵温度对浓香型白酒生产中杂醇油生成量的影响,该研究利用可实现夹套控温的固态发酵罐为发酵容器,分别进行两轮“控温发酵”实验,对控温发酵罐、未控温发酵罐(对照)和窖池发酵过程中糟醅中及基酒中的杂醇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固态发酵罐夹层水温可有效实现对发酵糟醅温度的控制,且第一轮控温后与对照罐(32.4 ℃)相比,控温后顶温(35 ℃)更高,中挺时间更长(13 d);第二轮控温后发酵罐糟醅形成了2 ℃以上的温差,温度较高的发酵罐中挺时间较长(15 d);经气相色谱分析检测发酵温度较高的发酵罐,其糟醅中正丙醇、异丁醇、正丁醇、异戊醇、正己醇等杂醇油含量增加了118.6%、21.2%、29.7%、21.7%、77.3%,其二段基酒中正丙醇、正丁醇、异戊醇、正己醇等杂醇油含量也较发酵温度较低的发酵罐高22.3%、0.6%、2.0%、25.4%。  相似文献   

17.
酯类物质对浓香型白酒的口感和风味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产己酸菌产生的己酸和酒精作用生成的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的主要香体成分。产己酸菌是浓香型白酒窖泥中能够影响白酒风味的重要微生物。该文总结了浓香型白酒窖泥中产己酸菌的形态特征和代谢途径;不同培养条件如乳酸亚铁、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对产己酸菌的影响;对产己酸菌与酵母菌、放线菌以及产甲烷菌等不同菌种共培养以及产己酸菌在窖池养护等实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白酒窖泥中筛选优质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与白酒提质増香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浓香型白酒具有窖香浓郁,口感柔和,尾净余长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欢,产量占白酒总产量的70%。根据浓香型白酒的最新研究报道,分别从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微生物的组成、风味物质形成、微生物及风味物质的鉴定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浓香型白酒的研究提供思路,为深入探究微生物组成与风味物质形成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浓香型白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中国白酒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文主要从封窖材料、操作工艺流程、劳动强度以及对酒质影响等方面对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中封窖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目前行业中主要的四种封窖工艺及不同封窖工艺的优缺点,以期对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