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棉杆中水不溶性木聚糖最佳提取条件:预煮温度80℃,碱液浓度15%,料液比1∶20,浸提时间4h,在此条件下棉杆木聚糖的提取得率为46.79%。对实验室保存产木聚糖酶优良菌株筛选,确定真菌L10904产木聚糖酶为制备低聚木糖水解用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法考察酶解最佳条件,结果显示:底物浓度0.86%,酶的添加量20.0U/mL,温度53℃,水解240min条件下低聚木糖得率可达31.04%。对酶解产物进行TLC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是木二糖和木三糖。  相似文献   

2.
酶法制备麸皮中低聚木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聚糖酶酶解小麦麸皮中的木聚糖制备低聚木糖,试验确定了最佳的酶解工艺条件,即酶添加量为800 IU/g,麸皮用量为12%,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4h,总糖得率为61.02%,DP值为3.01,低聚木糖的得率为28.67%。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研究了其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小麦麸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α-淀粉酶用量0.5%,NaOH浓度3.0%,碱解时间40 min,酶解时间60min。最佳条件下小麦麸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得率87.29%,该提取方法极大地提高小麦麸皮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试验将为小麦麸皮在食品行业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稞麸皮阿拉伯木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中香  胡浩  李季楠  吴艳 《食品科学》2018,39(8):191-197
以青稞麸皮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优化NaOH溶液提取阿拉伯木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NaOH质量浓度为自变量,以青稞麸皮阿拉伯木聚糖得率为响应值,作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g/mL)、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h、NaOH质量浓度15?g/L,在此条件下阿拉伯木聚糖得率为14.31%,与理论值14.27%无显著差异。因此利用响应面优化得到的青稞麸皮阿拉伯木聚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对提取的多糖进行纯度鉴定及初步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青稞麸皮阿拉伯木聚糖均一性较好;多糖中含有微量蛋白质,不含核酸,并且含有α、β-糖苷键结构;其主要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各单糖对应物质的量比为11.61∶1∶3.62∶18,阿拉伯糖与木糖物质的量比值为0.645。  相似文献   

5.
以提高低聚木糖得率为目的,分别采用了超声波、微波和酸解三种方法对小麦麸皮木聚糖粗提物进行预处理,再利用木聚糖酶对其进行酶解.三种方法中以超声波法效果最好,所得酶解产物中主要成分为木二糖,其含量为67.70%,除此之外木三糖含量为4.74%,低聚木糖含量为82.44%.  相似文献   

6.
玉米皮作为清洁易得的农产品下脚料,是开发食品组分的丰富资源,其中富含功能性非淀粉多糖--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s,AXs)。以鲜玉米麸皮为主要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提取其中的阿拉伯木聚糖。以提取率和提取物中AXs含量为指标,研究复合酶中的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和复合酶的添加量对得率和提取物中AX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聚糖酶与纤维素酶添加量之比为10∶1(酶活比),复合酶的添加量为900 U/g时提取率和提取物中AXs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微波处理对小麦麸皮酶法制取低聚木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高效、无污染、低成本的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的方法.分别考察酸法、碱法、双氧水法处理小麦麸皮,比较经微波处理与不经微波处理的小麦麸皮中木聚糖的得率.结果表明:不经微波处理的麸皮的木聚糖提取率最高的是双氧水法处理;经微波处理后木聚糖提取率最高的是碱法处理;TLC(薄层色谱)结果显示小麦麸皮酶解液的主要成分为木二糖.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4):115-120
研究了蒸煮法及碱提法对玉米芯木聚糖的提取效果,并利用重组木聚糖酶Xyn A对玉米芯低聚木糖的酶解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对木聚糖得率及酶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确定碱提法所得玉米芯木聚糖适宜作为酶解底物制备低聚木糖。优化后得到酶解制备玉米芯低聚木糖的工艺条件:底物浓度0.9%,酶解温度49℃,酶解时间4.5 h,还原糖量可达33.9%。另外,对酶解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酶解碱提玉米芯木聚糖可产生以木二糖及木三糖为主要成分的低聚木糖。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碱法提取玉米芯中水不溶性木聚糖的优化条件及产物组成,用单因素试验评价预处理温度、NaOH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与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之后,通过正交试验L16(45)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是:40℃预煮,15%NaOH溶液,固液比1∶15,100℃提取4 h,过滤,调节滤液pH值至7.0,静置过夜后离心得沉淀,洗涤沉淀,烘干后即得水不溶性木聚糖。在上述条件下玉米芯水不溶性木聚糖提取率为20.86%。对碱法提取的玉米芯水不溶性木聚糖进行木聚糖酶水解及产物分析,结果几种木聚糖酶均能使水不溶性木聚糖产生木二糖、木三糖及木四糖含量较高的低聚糖。  相似文献   

10.
袁建  范哲  王艳  何荣  鞠兴荣 《食品科学》2014,35(17):27-31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通过化学分析法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探讨提取时间、pH值和温度对阿拉伯木聚糖提取得率及其产品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pH值和温度的升高,阿拉伯木聚糖的得率显著提高。延长提取时间(5 h),可以提高产品中低相对分子质量阿拉伯木聚糖的含量;提高反应的pH值(13.0)和温度(90 ℃)则可以获得富含多种高相对分子质量阿拉伯木聚糖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低盐化是肉制品加工的发展趋势,但降低食盐含量会引发产品贮藏品质的劣变。综述国内外肉制品减盐策略,从肉制品低盐化影响其理化特性、微生物特性、风味及感官品质几个方面,系统讨论降低食盐使用对产品贮藏特性的影响,旨在为低盐肉制品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芳  李欣  李沛  李库  王志  代俊  陈雄 《中国酿造》2019,38(6):35-42
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AY91009为试验菌株,以其核糖核酸(RNA)含量为目标,选取糖蜜为碳源,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建立酵母浸粉、NH4Cl和ZnSO4·7H2O的二次回归模型,确定培养基最佳配方为:糖蜜(30%含糖量)140 mL/L、酵母浸粉2.90%、NH4Cl 1.37%、NaH2PO4·2H2O 0.10%、MgSO4·7H2O 0.20%、FeSO4·7H2O 0.05%、ZnSO4·7H2O 0.10%。在此优化培养基中发酵培养12 h,RNA含量达到11.58%,比优化前提高了35.6%。20 L罐分批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细胞干质量达到32.38 g/L,RNA含量为6.69%,总RNA含量为2.17 g/L,为后续的高密度发酵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无籽刺梨为原料,对无籽刺梨果汁饮料配方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无籽刺梨果汁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无籽刺梨原果汁14%、白砂糖6%、柠檬酸0.26%、苹果酸0.02%、安赛蜜0.01%、阿斯巴甜0.01%;同时以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饮料中不同稳定剂的添加量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0.08%、黄原胶0.01%、结冷胶0.007%。该产品口感纯正,酸甜适中,组织均匀,稳定性好,具有无籽刺梨独特的香味。  相似文献   

14.
不同菌株对酸奶品质与感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保加利亚乳杆菌(N14)和嗜热链球菌(L16)为基础发酵菌,分别添加干酪乳杆菌(GL2)、副干酪乳杆菌(GL6)、酵母 菌(Y18)、开菲尔乳杆菌(700)构成了五种酸奶发酵剂组合,分别测定这五组酸奶的酸度、质构及感官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酸奶中的苹果酸、乙酸、柠檬酸、乳酸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添加不同菌株对酸奶口感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菌株添 加均提高了酸奶的酸度,且酸奶酸度变化趋势与第一循环硬度、弹性、胶着性相同;添加菌株GL2、700和GL6提高了酸奶中乳酸的含 量;添加菌株GL2的酸奶感官评分最高(92.55分),在果香、蒸煮味、纸板味方面表现突出,但添加菌株GL6的酸奶的感官特征与市售 酸奶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以市售秦冠苹果为试材,结合柠檬酸保鲜剂处理,研究4 ℃贮藏条件下,普通包装、真空包装、高氧包装及充氮包装对鲜切秦冠苹贮藏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确定最佳包装方式。结果表明:在综合鲜切苹果贮藏期各项指标的前提下,真空包装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最佳,使鲜切苹果外观品质得以保持,延缓鲜切苹果的褐变进程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速率,同时抑制了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减缓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一株高产β-1,3-1,4-葡聚糖酶的黄曲霉菌株,优化了其产酶条件并考察了粗酶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依次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该菌发酵产酶条件,得到其优化产酶条件:麸皮19 g/L、磷酸氢二铵30g/L、吐温-60 21 g/L、NaCl 5 g/L、MgSO_4·7H_2O 0. 5 g/L、KH_2PO_40. 75 g/L、培养基初始pH值8. 0、培养温度38℃、培养时间6d。在此条件下,黄曲霉能够分泌的最高胞外β-1, 3-1,4-葡聚糖酶酶活达155.9 U/mL。水解研究发现,该酶能高效降解大麦粉和燕麦粉中的β-葡聚糖,并直接生成葡萄糖。这些结果表明,黄曲霉能高效分泌β-1,3-1,4-葡聚糖酶,且该酶具有较强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白酒大曲是以小麦、大麦和(或)豌豆为主要原料、经人工制曲而成,是白酒酿造所需的糖化发酵剂和生香剂。 其原料的分解 产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构成了白酒的风味物质。研究大曲风味物质对研究酒香、改善基酒质量有重要意义。该文简要 介绍了大曲的制作工艺及分类,总结了大曲风味物质研究现状,包括前处理方法、定性定量方法和已检测的风味物质,以期为今后研 究大曲风味物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制备生物相容性功能纺织材料,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带有不同电荷的海藻酸钠(Alg)、壳聚糖(Chi)、透明质酸(HA)组装到碳酸钙模板上,利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去除模板,得到Alg/ Chi/ HA生物多糖微胶囊;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综合热分析仪研究了微胶囊的形貌结构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Alg/Chi/HA多糖微胶囊具有很好的中空结构及较强的稳定性;考察了多糖微胶囊吸附释放行为及其随pH值的变化规律,发现Alg/Chi/HA多糖微胶囊具有良好的pH值响应性;进一步将Alg/Chi/HA多糖微胶囊整理至棉纤维上,以制备缓释型功能纺织材料,为功能纺织品开发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与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采用菌饼法从朝鲜辣白菜中筛选抗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乳酸菌,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对乳酸菌抗扩展青霉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筛选和鉴定,获得1株对扩展青霉抑制效果最佳的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PC-3,抑菌率为68.62%。菌株PC-3无细胞上清液(CFS)的抗真菌活性随pH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初步判定菌株PC-3 CFS中抗扩展青霉的有效成分是乳酸和乙酸,其对扩展青霉抑菌率分别为67.58%和66.73%。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株PC-3 CFS抗扩展青霉的机制为破坏其细胞结构,导致胞内物质泄漏。  相似文献   

20.
对枸杞发酵液以抗氧化和免疫调节功能为指标进行细胞水平评价研究。应用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2,2'-azobis(2-methylpropionamidine)dihydrochloride,AAPH]损伤HepG2细胞检测清除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能力,研究其抗氧化能力;应用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小鼠T/B淋巴细胞检测其增殖能力,应用脂多糖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检测其中性红吞噬能力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量,研究免疫调节能力。结果表明:枸杞发酵液能够清除细胞内ROS的含量、提高脾细胞的增殖能力、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NO释放量。枸杞发酵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和增强免疫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