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散装铁精矿流态化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小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船载散装铁精矿在动力荷载下的流态化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数字图像采集和分析,揭示散装铁精矿流态化的演化过程;同时分析含水率、加速度、密实度等因素对铁精矿流态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是影响铁精矿流态化发生的关键因素且存在含水率临界值;而加速度对含水率低于8%的铁精矿基本无影响;密实度的增加能够减缓铁精矿流态化演化历程,但不能阻止流态化的发生。同时还提出铁精矿安全含水率的建议和流态化预防措施。研究成果对更好地了解铁精矿安全含水率的范围和减少散装铁精矿在载运过程中的流态化风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昆明红土为研究对象,选取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浸润液的p H值,考虑浸润时间的影响,采用轻型击实和微结构试验方法,研究p H值变化对昆明红土击实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 H值和浸润时间的变化改变了红土的击实特性和微结构特性,引起红土最佳击实指标和微结构参数的变化。浸润时间一定,随着p H值增大,在偏酸性和偏碱性条件下,红土的最大干密度存在极大值,最优含水率减小;对应击实红土的微结构图像呈现出密实性增强、孔隙率减小、颗粒数增大的特征,从酸性到碱性过程,微结构图像呈现出密实性变差、孔隙率增大、颗粒数减小的特征。p H值一定,不论偏酸性还是偏碱性,随浸润时间延长,红土的最大干密度存在2个极大值和1个极小值,碱性条件下最大干密度的极大值、极小值大于酸性条件下的相应值,最优含水率则相反。p H值和浸润时间对红土击实特性的影响可以用p H影响系数和浸润影响系数来衡量,可以从盐酸和氢氧化钠与红土颗粒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来解释。  相似文献   

3.
基于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研究砂土边坡稳定性随边坡坡度和含水率变化的规律,分析离心荷载作用下砂土边坡的变形特性及破坏模式,讨论较高含水率砂土存在的水分迁移现象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同时,作为2013年全国岩土工程离心模型平行试验的内容之一,结合其他实验室的测试数据,对砂土边坡离心模型试验的误差概率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砂土边坡的变形表现出显著的脆性破坏特征,破坏模式为近似直线状破裂面的浅层溜滑。在水分迁移微弱条件下,各实验室平行试验的模型边坡破坏离心加速度与边坡坡度的关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较高含水率的砂土在试验过程中存在水分迁移现象引起砂土强度显著改变,是影响砂土边坡稳定性的本质原因;砂土边坡破坏离心加速度的统计值具有正态分布特征,试验误差以随机为主,但也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红土为研究对象,以六偏磷酸钠为污染源,通过磷污染红土的土柱迁移试验,研究了磷污染红土的物理特性随土柱不同位置深度的迁移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磷污染改变了红土的物理特性。在土柱表层,磷污染红土的相对质量、黏粒含量、塑性指数增大;随土柱位置深度的增加,磷污染红土的相对质量、黏粒含量减小,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在3~5 cm处存在最小值。磷迁移对红土物理性质的影响,关键在于六偏磷酸钠与红土间的相互作用,体现在水解氧化、侵蚀、胶结、溶解、迁移等五个方面,迁移过程中,随土柱位置深度的增加,磷土作用能力降低,对红土物理性质的影响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5.
掺砂红土的力学特性及掺砂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掺砂比例的红土进行液塑限、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直剪和扫描电镜等试验的对比研究,明确了不同掺砂比例对红土的含水性、击实性、强度等力学特性以及微结构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土掺砂后,可以显著降低红土的液塑限、塑性指数和最优含水率,提高最大干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随着掺砂比例的增加,掺砂红土的液塑限...  相似文献   

6.
红土干燥脱水不可逆性对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鲁布革和天生桥坝科红土,研究了红土干燥脱水对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表明,红土干燥脱水后性质指标有变化,且具有不可逆性。文中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忽略了红土的这一特性,试验结果将不仅是一般误差问题,而且可能导致工程上的一些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7.
行英弟  胡国廉 《矿产勘查》2021,12(7):1641-1646
通过对镍矿资源品质的现状分析,说明红土型镍矿富集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研发低能耗、低成本、低投资、高品位镍和铁产品的工艺,并建议尽快用于生产。论述了催化还原烧结加磁选技术富集生产高品位镍铁精矿的优点,说明了该方法在印尼和菲律宾红土镍矿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宁夏西吉地区不同含水率非饱和黄土进行动三轴试验,在分析含水率对黄土动力特性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地表黄土层含水率变化对黄土场地地面运动强度和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升高,土的动剪切模量逐渐减小,阻尼比逐渐升高,当含水率达到塑限时,含水率变化对其影响明显减弱;总体上,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和含水率升高,黄土场地地表地震动PGA和反应谱值呈现增大的趋势;而含水率对不同场地的地面运动强度和特征的影响差异性较大,对于覆盖层较薄的场地,在含水率达到20%时,当输入加速度峰值大于50 gal时地震动放大倍数开始减小,随着输入地震动的增大,减小程度增大,而反应谱长周期分量上谱值增大;覆盖层较厚场地在输入加速度峰值300 gal时,20%含水率土层的放大倍数有所降低,但反应谱值在0.3 s之后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非饱和三轴仪研究了南昌红土在不同压实度不同含水率下的土水特征曲线,探讨了影响南昌红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因素;对南昌红土进行非饱和三轴剪切试验,得出了南昌原状红土和重塑红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最后对重塑土进行了加卸载试验对比单调加载和加卸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指出单调加载至破坏的峰值应力要大于加卸载条件下的峰值应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4):617-620
印尼苏拉威西省科拉卡镍矿床是一种与辉橄岩砾岩有关的红土镍矿床,1号主矿体赋存于土状强风化腐岩上部,层状产出,镍金属量24 395吨,钴金属量1 265吨。研究认为该矿成矿母岩为辉橄岩破碎形成的辉橄岩砾岩。砾岩中贫镍胶结物混入,导致成矿母岩内镍含量发生贫化,表生条件下形成的砾岩,整体抗风化能力增强,对成矿作用不利,进而影响红土镍矿床规模和矿石质量。通过对本矿床成矿条件、成矿作用过程以及成矿母岩研究,摸清矿床成因研究,以期对今后研究该类型红土镍矿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循环荷载下铁精矿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健  简琦薇  张姣  李宁 《岩土工程学报》2013,35(12):2346-2352
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HCA)施加竖向#x02014;环向耦合循环荷载模拟波浪荷载的作用,对船载散装铁精矿进行了动力特性试验。通过对动应变、动强度和孔隙水压力变化曲线进行分析,探讨了含水率、动应力和振动周数等因素对铁精矿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含水率是影响铁精矿动力特性的关键因素。铁精矿存在临界含水率,如果超过这一临界含水率,铁精矿即使在较小的动应力、足够长的振动周数下,也会缓慢发展达到破坏状态。而高含水率的铁精矿试样即使在较小的动应力作用下也会迅速发生破坏。对比常规动三轴试验,可以发现竖向-扭向循环耦合剪切试验得出的铁精矿动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迅速降低。研究可为实际船载铁精矿提供安全的含水率范围。  相似文献   

12.
对击实后的红粘土土样在饱和前、饱和后进行了三轴剪切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其抗剪强度特征的变化规律。针对原状土样和重塑土样在脱湿或加湿过程中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脱湿过程中,土体的抗剪强度逐渐增大,而且原状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一般呈应变软化的特点,而重塑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则一般呈现硬化的特点;在加湿过程中,原状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峰值并不明显。分析表明,脱湿过程或加湿过程中土样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Problem laterite soils are those that do not yield reproducible results using standard laboratory testing procedures. The soils are difficult to evaluate a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terials. The peculiar problems of these soil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thermal and mechanical instabilities i.e. the susceptibility to significant changes on the addition of small levels of thermal or mechanical energy. A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the in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laterite soils from the forest and savannah-woodland zones of Southern Nigeria has been carried out. Mechanical instability was determined by multiple compaction test and thermal instability by oven-drying under varying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oils studied can be unstable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al and mechanical energies. Parameters obtainable from the grain-size distribution of soils subjected to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found suitable for assessing thermal and mechanical instabilities. The maximum dry density and optimum moisture content obtained from the compaction curve are independent of the number of compaction.  相似文献   

14.
土工合成材料与细粒尾矿界面作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有色金属铜矿的细粒尾矿为加筋填料土,利用拉拔试验,研究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带和土工格栅)在填料土不同密实度、含水量及垂直荷载作用下,土工合成材料与填料土的界面作用特性,以及细粒尾矿加筋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胀缩性特殊土填筑路基石灰改性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建筑技术》2012,43(9):830-833
红粘土和膨胀土均具有胀缩性、裂隙性等类似性质,属特殊土,用做路基填料时需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击实试验和CBR试验结果表明,当素土不能满足路基填筑要求时,石灰改性可改善土体胀缩性和承载能力指标.分析试验数据发现,填筑含水率宜控制在最佳含水率3.0%范围内,施工中需采取合理的搅拌和检测措施,以保证红粘土和膨胀土石灰改性后的路基处置效果.  相似文献   

16.
考虑注液孔内积水产生的压力水头在土体中的传递,建立了积水条件下的一维垂直入渗的基本方程;将实测的饱和导水率等效为孔底一维入渗的饱和导水率,采用积水条件一维垂直入渗的基本方程计算注液孔孔底中心垂向的含水率分布;假设入渗过程中形成的湿润锋簇上的含水率增量相等,根据累积注液量等于湿润体内的水分增加量,确定湿润锋簇中各湿润锋的位置,结合注液孔孔底中心垂向的含水率分布,确定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在龙南足洞某稀土矿山选择一场地较平整的矿块进行单孔注液试验,在注液孔周布置4个测点,采用FDS-100水分传感器记录测点位置在入渗过程中不同时刻的含水率,与模型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4个测点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相关系数基本在0.900以上,模型的计算误差均在10%以下,满足工程误差要求,说明此方法能较为准确的计算出注液孔内水分入渗过程及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  相似文献   

17.
以粉质粘土为研究对象,以不同初始含水率为控制条件,对粉质粘土做标准固结实验,研究不同初始含水率对粉质粘土压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土的压缩e-p曲线,初始含水率低的e-p曲线在初始含水率高的e-p曲线上方,在100~400kPa内,通过定义孔隙指数I可以把不同初始含水率的I-lgp曲线大致归化于一条曲线上;在12.5~100kPa,初始含水率对土的压缩性能影响较大,在100~400kPa内,初始含水率对土的压缩性能影响较小;初始含水率与压缩系数大致呈线性关系,但随着压力的增大,初始含水率对土的压缩系数的影响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击实试验,研究了石灰掺量对石灰改良红土击实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石灰改良红土的最大干密度随含石灰量的增大而增大,增大的趋势先快后慢,石灰改良红土的最优含水量随含石灰量的增大而增加,且增加趋势先快后慢。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irst part of a project that aims to evaluate laterite for building purposes from 4 widely placed major quarries of the Malabar region in Kerala in western India. The work reported herein is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laterite quarries, in view of asse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terite for building purposes on a regional basis. The in situ characteristics of laterite like colour, texture, structure and hardness were determined by field study. Freshly quarried laterite building blocks from different depths of the quarry as supplied commercially,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aterite were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the in situ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 viz., colour, texture and structure. The properties of laterite were found to vary widely, based on the location and depth of the quarry. The process of selection of laterite for construction purposes,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is also outlin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