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在煤层气评价中,孔隙度和渗透率是最重要的物性参数。为了提高沁水盆地南部Y区煤岩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计算精度,分别用简化的阿尔奇公式和F-S法计算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由于F-S法计算渗透率时裂缝宽度难以获取且相对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因此,利用KNN算法对渗透率进行预测。研究表明,煤层孔隙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构造演化、变质作用、埋藏深度、煤岩物质组成、煤化作用等;渗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煤体结构、煤的埋深、气体滑脱效应、基质收缩效应、有效应力以及其他因素等。简化阿尔奇公式算得裂缝孔隙度在0.065%~0.559%之间。KNN回归法利用密度、自然伽马、声波时差、深浅侧向电阻率等测井数据,对Y区4口测试井的测井数据进行样本训练,通过5折交叉验证法验证得到模型预测精度为95%,实现多种测井信息融合,预测结果与生产实际相符,为Y区的渗透率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煤质煤岩数据和以往钻孔资料为基础,查明了云泉矿区9号煤层中高硫煤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南部,15号煤层高硫煤主要分布在矿区的东南部与北部。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云泉矿区灰成分指数K与黄铁矿硫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促进了黄铁矿硫的形成;而煤灰成分中Fe2O3的含量与全硫和硫化铁硫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通过煤相分析发现,云泉矿区在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较为频繁的海进海退,煤中硫的含量和形态受到海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8.
9.
10.
豫西地区地层中赋存有较丰富的硅化木,是重要而又典型的古植物地质遗迹。分析了豫西地区硅化木的分布、赋存层位及特征,研究了赋存硅化木地层的沉积环境,古气候特征以及硅化木的成因。分析研究得出,豫西地区硅化木成因主要为高大的乔木植物、适宜的古气候条件、高浓度的硅质溶液、快速埋藏和缺氧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省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加工利用,煤中典型有害元素的存在势必对当下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产生负面影响。在淮南煤田以往煤中典型有害元素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以淮南煤田主采煤层(13-1煤、11-2煤、8煤、6煤、4煤和1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子荧光光谱(AFS)、逐级化学提取和聚类分析等手段,综合分析了淮南煤田煤中典型有害元素赋存特征及地质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淮南煤田煤中典型有害元素Cr、Co、Se和Pb为“轻度富集”,Hg元素为“高度富集”,其余元素均处于“正常范围”;(2)淮南煤田煤中As元素含量高值区主要位于煤田西部;Hg元素高值区位于煤田东部,其次西部;其余8个元素(Cr、Mn、Co、Ni、Se、Cd、Sb和Pb)含量均在淮南潘集地区(尤其是潘三煤矿附近)较高。经分析,潘集—朱集地区的后期岩浆热液作用可能是导致该地区煤中Cr, Mn, Co, Ni, Se, Cd, Sb, Pb等有害元素相对富集的主要原因;(3)Hg的赋存状态中含有较多的离子交换态,岩浆热液作用带来的无机组分可能对Hg元素的富集程度影响较小;成岩后期岩浆热液侵入... 相似文献
12.
13.
对陕西青山金矿床中的主要矿石矿物黄铁矿的研究表明,富金矿段的黄铁矿具有颜色暗黄-灰黄、颗粒细小破碎、晶形差,为五角十二面体和复杂聚形、亏硫与铁的特点,对于研究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立方体晶形黄铁矿形成于较高或较低温度、高氧逸度和低硫逸度的条件下,中等温度、偏酸性、低氧逸度、高硫逸度的还原条件则有利于五角十二面体与八面体的发育。矿区矿源层为热水沉积成因的含碳黑色岩系,具有热水沉积成矿预富集-脆性构造叠加-大气降水为主的含矿热液改造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特点,富金细粒黄铁矿是地下热卤水与大气降水热液两种流体混合与沸腾使物理化学条件瞬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云岗井田瓦斯分布特征,并从地质角度对其分布规律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对今后的瓦斯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凹山矿床中碳酸铁与褐铁矿紧密共生,并普遍赋存于铁矿石中,分布不均,多集中在矿体的边部和下部,它的形成与后期碳酸盐化有关,属于中低温热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钠对新疆高钠煤开发利用的影响,研究了准东煤田煤中钠的赋存形态、钠的含量及分布规律。以准东五彩湾矿区、将军庙矿区等各矿区采集的样品为载体,以去离子水、醋酸铵、盐酸为提取剂对准东高钠煤进行逐级化学提取试验,分析煤中钠的赋存形态。对各煤矿煤样进行有机显微组分测试、矿物组分测试和钠含量测试,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准东地区钠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准东煤中钠形态以水溶钠为主,水溶钠含量在不同煤层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上部分层样>下部部分层样>中部部分层样。(2)准东煤中根据显微组分数据,显微组分含量的差异不是导致钠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同类型矿物中钠含量不同,其中以黄铁矿占绝对优势。(3)利用SEM-EDX检测夹矸中发现钠长石型含钠矿物,由此根据数据分析,表明钠从地表到煤层中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