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弦式锚索测力计仪器系数修正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边坡处理加固工程中,预应力锚索的应用十分普遍,监测锚索预应力损失的手段主要是在外锚墩上安装测力计。一般测力计中都有多个传感器,而厂家给定的仪器系数为综合系数,当监测过程中出现个别传感器损坏时,给定的仪器系数可能不再适合继续使用,需对其进行修正。文中探讨了弦式锚索测力计仪器系数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锚索是柘林水电站扩建工程高边坡支护的重要手段,锚索测力计对预应力锚索进行了施工实时监测和永久监测,在锚索测力计与油压千斤顶同步率定和现场比测的基础上,分析了锚索测力计荷载与油压千斤顶油压之间的关系,并以此说明锚索测力计在柘林水电站扩建工程锚索施工和边坡监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锚索测力计因受力状态不同而带来的系统误差,提出了测力计实测锚固力的修正方法及部分测力计传感器失效后延续锚固力测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大理市玉皇阁水库左右岸边坡锚索测力计的锚固效果及损失原因,利用Matlab对采集到的所有锚索测力计数据进行绘图处理,对锚索测力计的锚固力变化趋势及损失情况作了比较分析,通过现场施工情况和查阅相关资料对锚固力损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随后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温度与锚固力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仪器本身测量的温度对锚固力损失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鉴于锚索测力计在工程监测中掉弦的现象时有发生,应用厂家推荐的公式已不合理,为了准确计算锚索实际受力情况,对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对简单平均法、权重法、回归拟合法的计算结果与精度进行了对比,提出了适合工程实践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测量不确定度是目前对于误差分析的最新理解和阐述,用测量不确定度来表述测量获得结果的可信赖程度更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对钢弦式锚索测力计标定装置和标定方法的研究,分析了影响钢弦式锚索测力计标定结果的各项因素,进而对钢弦式锚索测力计标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和评定。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锚索测力计安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预应力锚索测力计的安装情况进行分析,将锚索千斤顶张拉施工与测力计监测成果进行对比,为评价预应力锚索施工质量及测力计监测成果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水电站闸室段预应力锚索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千斤顶施加荷载与锚索测力计测值差距较大的问题,以锚索测力计原始实测数据为切入点,结合理论分析与现场查看,查找差距较大的原因。在排除了锚索测力计与千斤顶自身问题、锚索测力计安装偏心等多种原因后,最终发现限位板与锚索锚束直径不配套,凹槽尺寸偏浅,并通过受力状态分析与现场检查验证了推断的可靠性,为类似锚固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周严伟  徐波 《水力发电》2007,33(12):73-75
为了保证三峡双线五级船闸闸室直立坡施工期安全,了解岩体变形情况,对其锚索、锚杆锚固状态进行了安全监测分析。分析认为,其锚索锚固力变化总体上分为速损期、波动期和平稳期三个阶段,锚索锚固力和锚杆应力主要受闸室开挖后岩体变形影响。目前直立坡北坡锚索测力计平均损失率13.2%,中隔墩锚索测力计平均损失率9.3%,南坡锚索测力计平均损失率11.9%,直立坡锚杆应力一般在50MPa以下。分析结果表明,锚索、锚杆在加固直立坡稳定方面作用显著.闸室直立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永久船闸一期工程岩锚预应力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三峡永久船闸一期工程中布置了大量预应力锚索,部分索栓上安装有锚索测力计,研究了在锚索测力计安装及观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原因;对锚固预应力变化特征、趋势及群锚效应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岩锚施工质量及锚固效果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施加锚固作用的边坡处治工程,其监测数据主要是以锚固荷载为主,通常的位移监测只是针对边坡表面结构,不能客观反映边坡内部岩土体的力学效应.故基于锚固荷载监测数据的反分析方法将成为位移反分析方法的有益补充.通过分析预应力锚杆的力学效应,将锚固荷载转化为锚杆轴力,利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对边坡锚固荷载进行优化反分析.根据反演获得的岩土体力学参数可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锚固监测数据建立反分析的途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单桩静载荷试验中,锚桩法相比于压重平台法等其他方法具有安装简单安全,场地条件要求低、工期短等优势。通过将工程管桩用作静载荷试验中抗拔锚桩的成功实例,对管桩作为抗拔锚桩的制作方法,抗拔力、桩身强度、以及后期作为抗压管桩的工作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期为同类工程试验提供经验参数。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布设预应力锚束 436 7束 ,安装预应力锚束测力计 10 1台 ,计 91束。本文介绍预应力锚束测力计的安装和监测成果 ,分析预应力锚束荷载锁定时的损失和运行的变化规律 ,对已施工锚束的锚固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锚索的特征荷载包括锚索工作荷载与极限荷载,是判断锚索锚固效果的重要依据。基于6组预应力锚索原位拉拔破坏试验,依据拉拔荷载-位移全过程增量曲线研究预应力锚索荷载传递机制,提出了预应力锚索特征荷载的判定方法。研究表明:锚索受力全过程分为外锚段紧固、外锚段拉拔、自由段拉拔、锚固段滑移4个阶段;锚索工作荷载以锚索自由段拉拔阶段转折区间为基础,取其区间中值;锚索极限荷载以拉拔曲线增量位移陡增点为依据,为单级增量位移3 mm左右对应的荷载。最后建立锚索拉拔试验数值模型,分析了在位移陡增点前后两级拉拔荷载下锚索-注浆体、锚固耦合体-岩层界面锚固段剪应力分布规律,验证了所提出的极限荷载位移判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界面本构模型的锚杆张拉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锚杆拉拔过程的受力情况,引入2种考虑残余强度的锚固界面软化本构模型,并分析了模型参数的具体物理意义。从锚杆的荷载位移现场实测数据出发,通过2个工程实例,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反演模型参数,并利用反演得到的界面模型参数,通过荷载传递微分方程进行正分析,对不同张拉荷载下锚固体的轴力以及界面剪应力分布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证明了引入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反演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锚杆张拉时的受力变化过程,拉拔过程中,锚杆锚固段剪应力分布由一条最大值在张拉端的单调曲线演变为一条单峰曲线且峰值不断向远端传递。研究成果可为锚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红军  王荃迪  潘晨晨  常季青 《水利学报》2016,47(10):1339-1344
针对在海上风机基础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新型伞式吸力锚基础(USAF),结合其实际条件下的受力特点,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在垂向荷载V和弯矩荷载M以及V-M联合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点进行分析。分析中将位移作为失效破坏标准,采用位移加载法和固定位移比加载法分别进行单调加载和联合加载。结果表明锚枝、筒裙的增加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USAF的承载性能,其中锚枝的增加对承载性能提高的并不明显,筒裙对承载性能的提高较为明显;弯矩荷载作用下USAF具有刚性短桩的性质并且会发生旋转;在V-M联合加载作用下得到了USAF的破坏包络线以及包络线随USAF主筒长径比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以上结论可以为USAF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河流控制断面污染负荷计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选择适合我国资料条件的河流控制断面污染物负荷估算方法,采用渭河下游潼关吊桥断面长期周水质监测数据和渭河华县断面逐日流量资料,选择了8种方法分别计算出潼关吊桥断面年污染负荷,并将各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负荷对比。结果表明:方法 7,即用流量加权浓度乘以年流量,分别计算丰、平、枯各季负荷,然后相加求和来计算年污染负荷的方法精度较高。最后对部分方法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引江济淮软岩全黏结GFRP筋锚固蜕化现场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江济淮工程边坡加固锚杆运行中会承受循环荷载,循环荷载下锚杆的黏结状态蜕化影响锚固稳定。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筋因其耐腐蚀、高强度可用于替代钢筋解决锚杆耐久性问题。通过现场软岩边坡GFRP锚杆拉拔实验,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锚固效果和黏结状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软岩内GFRP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和锚杆胶结体与围岩的黏结强度相关,低强度或破碎程度高的围岩对应较大的有效锚固长度。荷载循环所造成的黏结蜕化深度小于有效锚固深度,黏结蜕化深度以上杆体界面提供摩擦力,以下提供黏结力。黏结状态一旦受损,黏结力将失去作用。同一深度处荷载循环影响黏结蜕化的作用随次数递增,不同深度处荷载循环影响黏结蜕化的作用随深度递减。渠道水位升降产生的最大拉拔荷载小于设计荷载,GFRP锚杆的抗拔力具有较大的安全储备。GFRP锚杆加固水下软岩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持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秀山大桥重力锚支墩基础与锚块各自分开,地基与基础荷载分担比较为复杂,为研究锚碇系统各部位承载分担比和失稳模式,依托秀山大桥重力锚,建立锚碇、支墩桩基与地基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差分模型,以0.5P(P为缆索拉拔设计荷载,P=132 MN)为递增荷载进行极限加载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1~2)P时,锚块底板、锚块前端岩体、支墩基础、锚块侧边承担水平荷载平均占比为64%,23%,6%,7%;缆索荷载达到2.5P时,锚-岩接触面不均匀剪力引起锚块底部岩体拉伸破坏;支墩桩基达到极限承载力时的缆索荷载为3.5P,其破坏形式近似于单轴压缩破坏;随着荷载继续增大,锚块底板接触面逐渐张开,其承担水平荷载向锚前端岩体转移。研究成果为重力式锚碇的结构设计、地基加固及极限承载力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