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控轧+正火工艺在首秦公司4300mm宽厚板生产线成功开发了符合欧标的正火可焊接细晶粒S420NL结构钢。S420NL结构钢采用铌、钒和钛复合处理,试制钢板正火后屈服强度高于410MPa,抗拉强度高于550MPa,-50℃低温横向和纵向冲击功均大于140J。试制的S420NL结构钢钢板成分设计和工艺路线合理、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研究了TMCP控轧控冷工艺及正火处理对EH32高强度船板用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组织和性能分析,制定了合理的实验室EH32船板钢生产工艺,并为工业生产提供指导。结果表明,采用TMCP工艺生产薄规格EH32船板时能获得理想的组织和性能,采用正火处理的厚规格船板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弥补了TMCP工艺生产厚规格低温冲击韧性及时效冲击韧性值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了控轧及控轧控冷工艺对9.5mm薄规格X65管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轧控冷生产的钢的强度、韧性及微观组织整体优于控轧型X65管线钢。对于控轧工艺,降低轧制温度,晶粒细化,强度提高至550MPa,屈强比有增大趋势(0.90~0.95),但韧性较差;轧后配合水冷,通过优化冷却温度和精轧开轧厚度,组织明显细化,混晶程度和带状组织均改善,强度提高至580~620MPa,-20℃冲击韧性稳定在130~150J,屈强比稳定在0.83~0.9。无论是控轧工艺还是控轧控冷工艺,仅通过降低轧制温度、冷却温度对钢的强度提高幅度有限。  相似文献   

4.
Coch.  RC 贺桂英 《武钢技术》1990,(10):29-35,42
本文研究了经由不同流程、不同轧制工艺生产的工业用C-Mn-A1-Nb钢在840℃~900℃正火的显微组织特性,并找出了所要求的最佳机械性能的正火温度。采用加热淬火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奥氏体形态的发展。结果表明:存在于轧态钢中粗大的奥氏体形态在正火的奥氏体中被保留下来。用膨胀仪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接近Ac_3温度正火冷却时的转变行为和晶粒细化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演变过程。依照显微组织特点,比如铁素体晶粒大小、珠光体的分布及体积百分数,解释了机械性能的变化,发现正火前后铁素体晶粒尺寸之间的明显关系。观察显微组织可知,奥氏体的转变模式(决定于轧态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对这些钢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低温正火时尤其明显。观察低温正火的奥氏体晶界的侵蚀特征,可以认为,这种影响可能是杂质在奥氏体和铁素体界面偏析的结果,不论是在轧后冷却过程中或是正火加热过程中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多元微合金化成分设计,LF+VD复合精炼,TMCP控轧控冷、正火等一系列技术,开发了高强度高韧性HYE36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用钢.试生产表明,所开发的HYE36钢从成分设计到工艺过程控制均比较合理,铸坯质量和钢板综合性能良好,可以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6.
济钢第三炼钢厂新建成且装备先进的中厚板生产线,应用控轧控冷工艺进行了X60钢板的试制。试制结果表明,对于经铌、钒、钛微合金化处理的X60钢板而言,单是控轧工艺难以保证钢板的强度余量;而控轧控冷工艺可使钢板的强度余量大幅度改善,综合性能优异,这与对应的带状组织轻微、晶粒较细小且具有一定体积分数的贝氏体组织有关。  相似文献   

7.
冀鸰  余道军 《特殊钢》2023,44(2):25-28
采用1030℃开坯、880℃连轧、轧后穿水的控轧控冷工艺试制了Ф110 mm直接切削用40MnVS非调质圆钢,结果表明:轧后穿水可在控轧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晶粒,明显改善带状组织,提高钢的力学性能。产品在抗拉强度达到945 MPa、屈服强度达到800 MPa的情况下,Aku仍能达到70 J以上,可代替42CrMo等调质钢。  相似文献   

8.
鞍钢超低碳贝氏体钢HQ590DB热轧卷板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林  侯华兴  郭晓波 《钢铁》2003,38(6):50-53,45
介绍了鞍钢HQ590DB超低碳贝氏体钢成分优化、钢质净化及微合金化过程,阐明了其在鞍钢1780热轧机组的控轧控冷工艺制度,包括温度制度及压下制度,尤其轧后加速冷却制度的优化过程,采用控轧控冷工艺实现了晶粒细化及沉淀强化,最终获得了极为细小的具有高密度亚结构的贝氏体组织。鞍钢1780机组首批试轧的超低碳贝氏体钢HQ590DB获得了优良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大断面轴承钢由于心部温度下降缓慢,容易引起碳化物成网状析出,破坏其使用性能。传统工艺中必须采用正火热处理加以消除。本文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相结合,利用计算机模拟给出了轴承圆钢轧后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提出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从而取代正火工艺,达到节能、优化生产工序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个普通C-Mn钢种控轧控冷实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下普通C-Mn钢的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Q345D钢加入微量合金元素V并进行控轧控冷试验。在此着重研究了未再结晶区的开轧温度和累积压下率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求找出合理的工艺参数,为细化钢的晶粒提高其强韧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控轧控冷试验,力学性能检验和组织的光学显微观察,研究了温度参数对铌微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阶段控轧及控冷所获晶粒尺寸明显小于常规轧制+快速冷却的晶粒尺寸;随冷却速率的增大或终冷温度的降低或精轧开轧温度的降低,试验钢晶粒细化,混晶程度加重,强度增大,塑性降低;精轧低温开轧利于韧性提高;铁素体混晶可能源于因铸坯中Nb(C,N)的不均匀分布造成的原始奥氏体混晶,粗轧大压缩比轧制可以消除这种混晶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朱永平 《柳钢科技》2009,(4):101-103
介绍了高线车间轧制Ф5.5mmER50—6焊丝钢时的控轧控冷工艺情况,以及所取的效果。着重介绍了ER50—6焊丝钢轧制过程中的终轧温度、吐丝温度和冷却速度对该品种钢的综合性能的影响,建立的控轧控冷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汽车制造轻量化的行业需求,针对微合金化作用及控轧控冷工艺对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展开研究,成功开发抗拉强度600 MPa级的热轧双相钢。生产实践表明,采用低C-Mn钢添加微合金元素Nb、Ti、Cr的成分优化设计,并结合控轧控冷工艺,所生产的600 MPa级热轧双相钢具有铁素体和马氏体两相组织结构,各项力学性能满足汽车用600 MPa级热轧双相钢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控轧控冷工艺的发展历史、工艺原理以及控轧控冷工艺和常规轧制在改善钢材显微组织、晶粒尺寸方面的对比情况,说明了采用控轧控冷技术是生产高性能钢材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细晶粒钢是近二十年来钢铁材料基础研究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前沿领域,本文以普碳钢Q235A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模拟实验和大生产试验,寻找合适的板坯加热温度和控轧控冷工艺。最终采取降低加热温度、合理控轧控冷,达到细化晶粒、提高产品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WTG420铁路罐车用钢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提出了冶炼与轧制的技术关键,其一,添加稀土元素改善钢中夹杂物;其二,采用控轧控冷使铁素体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热变形工艺参数对DH36热轧船板用钢组织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总结了γ→a相变后铁素体晶粒大小随变形量、终轧温度、冷却速度的变化规律,并借此讨论了DH36钢控轧控冷工艺。  相似文献   

19.
基于热力模拟实验及相变实验,设计了钒微合金化MG700高强锚杆钢的合理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工艺,具体为:采用970~1 050℃进行粗中轧、800~840℃进行精轧的控制轧制工艺,以及采用中轧和精轧之间穿水冷却,控制终冷温度820~850℃、精轧后空冷的控制冷却工艺。上述控轧控冷工艺工业试生产结果表明,MG700锚杆钢的屈服强度稳定为720~760 MPa,抗拉强度稳定为885~925 MPa,断后延伸率稳定为17.5%~19.0%,综合力学性能优良。MG700锚杆钢的微观组织以铁素体和珠光体为主,铁素体晶粒直径介于0.60~13.64μm之间,平均直径约为3.86μm。研发的新型MG700高强锚杆钢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特征满足煤炭行业锚杆用钢的相关标准,可为同类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武杰  齐俊华 《宽厚板》2013,19(1):36-38
通过控轧控冷工艺在舞钢的应用实践,论述了该工艺在减少低合金钢合金含量和提高低温用途钢板厚度1/2处冲击韧性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了控轧控冷工艺在改善钢板内部组织、细化晶粒、提高钢板性能指标等方面的方法途径。控轧控冷工艺在降本增效和提升钢板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