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文人画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文人画”也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画品虽不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蔚然成风,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2.
陈诚 《陶瓷研究》2010,(1):107-109
历史上文人士大夫不仅擅文,亦善画,故其画亦称“文人画”或“士夫画”,也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的画,以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被奉为“南宋之祖”。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御苑画家。  相似文献   

3.
关于现代陶瓷绘画艺术当中的新文人画研究,从古代开始就有将陶瓷绘画和文人画结合在一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陶瓷绘画中开始表现出新文人画的倾向。陶瓷绘画艺术是一种在陶瓷上作画的艺术,其绘画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的新文人画类型可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在陶瓷绘画中,由于其作画器具的特殊性使得新文人画在布局以及光色的应用上发生着变化,并且其在陶瓷绘画中表现的文人情怀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就据此来进行陶瓷绘画中的新文人画倾向表现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小聪先生是一个文人,一个有着古典文化情境的文人,他又是艺术家;他艺术的体现表现出的是瓷器绘画。他经常说:“我从小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中国画家。  相似文献   

5.
浅绛彩瓷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昌兵 《陶瓷学报》2002,23(4):251-255
晚清民国初年,浅绛彩瓷盛行,瓷板画是浅绛彩瓷艺的精华,代表了浅绛彩瓷画艺术的最高水平,浅绛彩瓷画的题材以山水为多,花鸟,人物也有不少,山水题材之艺术风格深受宋元以来文人画的影响,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仿摹文人画用色,赭,绿相间,淡抹轻染,色调幽浅;借鉴文人画构图传统,讲究平远,高远或深远,以平远法为多;表现手法往往以写意为主,大量使用皴法,注重诗书款印与画面结合;突出高洁,淡隐主题,意境超凡幽远,浅绛彩花鸟,人物瓷画较多地受当时海派绘画的影响,多“松鹤延年”,“国色天香”等迎合市民阶层的吉祥寓意作品。  相似文献   

6.
祝依霞 《陶瓷》2022,(1):14-16
我国文人山水画发展到清朝初年,出现了大批文人山水画家.江南清山绿水孕育出的"四王",以古人为师醉心临摹,笔墨精到,有着极高的绘画功底,尤以山水画成就最为出名,其对雍正墨彩瓷上的山水画装饰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清初"四王"文人画的绘画理念、艺术风格、绘画技法与装饰题材等方面,联系雍正墨彩陶瓷装饰进行具体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亮  李雨青 《陶瓷研究》2007,22(4):101-102
中国画成熟以来陶瓷绘画产生极大影响,而其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人画对陶瓷绘画的发展直至其能够成为独立的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人画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是与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衣袂相连的。它符合绘画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使水墨画最终与中国的大文化相统一。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是一种多么漫长的迷失与找寻!文人画到了元代,书法式的用笔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诉求,此时题材成为习套,其象征意义(如咏物诗一样)也被冲淡,绘画成为艺术家以手运  相似文献   

9.
“岁寒三友”图又称“松竹梅图”或直接称为“三友图”,“岁寒三友”图最早出现于宋代文人画中,瓷绘中最早的“岁寒三友”图则出现于元青花中。宋代磁州窑虽也有松、竹、梅三种植物表现,但是都没有以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表达特定的“岁寒三友”之意。元青花之所以出现“岁寒三友”图,笔者认为:元代文人画进入其发展兴盛期,其流行程度远胜宋代,而江南地区又是元代文人画家最活跃的地带,元末四大家均活动于此,由于元代汉文人地位卑微,元青花画匠中极可能也有文人画师的存在,因此,其出现文人所喜见的“岁寒三友”图也就在情在理了。  相似文献   

10.
孔六庆 《陶瓷学报》2002,23(4):256-261
在唐代整体绘画“神品”性质,工笔画法的形势中,陶瓷绘画的唐代长沙铜官窑花鸟画以大写意“逸品”性质迥出时风,在中国绘画史上,对大写意花鸟画具有前瞻性意义的历史贡献。之所以有这样的贡献并非偶然,是由于铜官窑工艺技术方面具备条件,情感奔放的楚文化传统具备条件。远离京城长安的长沙地野逸环境具备条件;从而对于中唐后该地域产生的文人“逸品”观念呈接受状态,铜官窑花鸟画虽为画工作品,却比明清文人牢骚感的狂墨大写意花鸟画来心理要健康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