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沈珉 《包装世界》2003,(6):74-74,76
崇拜纹饰在以前的分析中,我们讲到了镇邪纹饰、吉祥纹饰和爱情纹饰,最后我们讲一下崇拜纹饰。崇拜是一个民族精神凝聚和升华后产生的理念取向。在道德层面,它代表了善恶的评断;在思想层面,它代表了信仰的尺度;在伦理层面,它代表了社会的评价标准。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会有不同的崇拜纹饰。为了表述的清晰,我们把崇拜纹饰细分为宗教纹饰、图腾纹饰和表志纹饰。1 宗教纹饰原始人群初期的宗教形式之一,是对自然的崇拜。原始人各部落所依赖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同,因此对大自然崇拜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续上期] 吉祥纹饰 可以自豪地说,中华民族的吉祥纹饰是世界上最形象和最具视觉冲击力的.  相似文献   

3.
涂雨潇  李正 《包装工程》2023,44(20):336-345
目的 梳理清代挽袖中寿纹饰元素的资料和实物,使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方法 以苏州大学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的清代挽袖藏品实物为研究样本,结合文献研究法和图像分析法,对寿纹饰元素中的寿字纹饰和寿意纹饰分别进行论证,剖析其中的造型形式、构建方式,探讨寿纹饰元素所隐喻的文化内涵。结论 清代挽袖中的寿纹饰元素从根本上是人们借物抒情的设计载体,是集吉祥纹样与文化为一体的装饰符号产物,有助于寿文化的传播。清代挽袖中寿纹饰元素的构建方式趣味多元,巧妙地将纹样的形式、内容,以及文化融合于其中。挽袖中的寿文化内涵是华夏民族人伦亲情的一种表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践行当今崇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沈珉 《包装世界》2003,(3):83-84,88
纹饰的出现不只是出于审美的需要,也是文化的反映。纹饰图案表达了镇邪、吉祥、情爱等多种主题。现在,我按主题将这些纹饰的起源和运用作一简单梳理,为设计者提供一定的思路。国内常用的词“纹样”主要是指装饰用的图案,西方用作“smybol”,指象征性的符号,本文所指纹饰在表现上比纹范围为大,是指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我们先讲镇邪主题的纹饰。  相似文献   

5.
楚纹饰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钢  杨国利 《包装工程》2011,32(16):7-10,38
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分析了楚纹饰的文化特征及形式内涵,并对楚纹饰的构成形式通过抽象、象征、和谐的审美体现进行了概括说明。通过对楚纹饰的重新审视以及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对照分析,论述了传统图形纹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阐述了楚纹饰文化形态对现代平面设计所具有的借鉴意义。从而提出了继承要与创新结合,不断丰富现代平面设计的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宗立成  尹夏清 《包装工程》2020,41(18):378-383
目的 中国是世界上彩陶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彩陶历史悠久,形成了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圈,研究史前彩陶的艺术形式,彩陶艺术的审美意象,构建彩陶文化的设计学研究基本体系。方法 以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历史遗迹和文献资料为基础,运用设计学中的设计思维、考古学中的类型学、社会学中的实验研究和历史学中的文献分析等理论与方法,研究史前彩陶造物设计的艺术形式和彩陶艺术所体现的审美意象。结论 史前彩陶发展历史悠久,中国史前彩陶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彩陶艺术形式由造型和纹饰两部分构成,彩陶艺术的审美意象由象形纹饰的形象创造和几何纹饰的构图韵律所体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的基本文化形态、社会组织、生活形态及人文面貌,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早期意识精神。  相似文献   

7.
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情感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著 《包装工程》2016,37(12):129-133
目的对产品造型中的纹饰符号特性、纹饰与产品商业价值的实现、纹饰与民族文化传播进行分析。方法以产品造型的纹饰构成元素特性为基础,通过纹饰符号情感特性的分析,对产品纹饰符号承载人文情感、传递特定文化价值及有效促使产品商业价值实现进行研究。结论通过纹饰与产品造型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基于纹饰传统视觉文化创新发展途径的思考、基于纹饰的文化传播与产品商业价值实现的相互促进关系判别可知,产品造型中的优秀纹饰符号能在强化消费者情感认同的同时促进商业消费行为的达成,并且,在产品以消费形式被广泛传播的同时,依附于纹饰符号的文化现象也得到了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青铜器最早的国家之一,其中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使商周青铜器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标志。这一时期纹饰主要有饕餮纹、连珠纹、云雷纹、弦纹等。以现代的图形概念来分析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可以看出每个不同纹饰都具有不同的图形意义,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祖先、对自然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在商周时期,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局限,图形仅仅在宗教和权力的范围内被作为一种神秘的奢侈力量使用。但是这样的局限并不能抹煞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不论是对文化还是艺术,它的推动作用和影响都是巨大的。现今,图形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视觉媒介,图形的意义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不再是在小范围内使用的奢侈品。在图形的创作上我们是否还保有祖先的那种创造精神和对文化、自然的敏锐感觉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9.
张红燕 《包装工程》2020,41(18):367-371
目的 以牡丹纹饰为例,探索宋代耀州窑装饰纹样的抽象化衍生图形设计及应用方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方法 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宋代耀州牡丹纹饰兴盛的社会背景、造型特征及表现手法,然后利用聚类分析法将纹饰按照花冠的表现形式分为:单层三瓣式、双层多瓣式和塔形楼台式,按照构成形式又可分为:缠枝式、交枝式、折枝式、瓶插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图形构成方法与形式美法则,展开牡丹纹饰抽象化衍生图形设计,并应用于明信片的设计实践中。结论 抽象图形具有独特的造型性和象征性,在现代构成方法与形式美法则的指导下,将传统纹饰从具象图形逐渐演变为抽象化衍生图形,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与初始图形的相似性效果,又使得图形具有现代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0.
韩君 《包装工程》2011,32(16):123-126
从多角度阐述了异域的佛教纹饰与中国传统图形在造型、寓意、审美、文化等方面的融合性衍变,针对典型的"莲纹"到"宝相花"、"忍冬纹"到"卷草纹"的造型转变,以及我国祥云纹样对佛教纹饰的深刻影响。分析了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传统图形文化的开放性和吸收性发展脉络,总结出佛教纹饰与传统图形形式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和历史渊源,以启迪现代设计能够更准确、更合理地传承和创新传统。  相似文献   

11.
沈珉 《包装世界》2003,(5):83-84
情爱的主题纹饰爱情是全世界相通的感情体验,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因子。自古以来,对于爱情的表达与对于婚姻家庭的祷福是人类最基本的祝愿内容。情爱是个宽泛的范畴,本文所讲的是其中常见的三种形式:其一是对爱情的表达;其二是对婚姻的祝福;其三是对性的隐喻和渴求。1、爱情表达的纹饰人生活在自然中,接触最多的是花草树木。植物的特性或是形象往往能触动人心灵深处最隐秘最含蓄的  相似文献   

12.
徐晴 《包装世界》2010,(3):108-109
中国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是我国原始彩陶走向成熟的阶段,它的纹饰、色彩、造型等构成元素,在组合构成上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和象征意义。本文从构成角度上论述组合形式已经形成的装饰美感。  相似文献   

13.
郑笑仁  银霞  谢蔚莉 《包装工程》2018,39(20):331-336
目的 研究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的外观纹饰。方法 从设计美学特征入手,分析纹饰的对称均衡、变化统一、节奏韵律、装饰美的形式法则,分析了独立纹样、适合纹样、二方四方、边视觉、综合纹样的构成手法。以青铜器花纹钱包、青铜面具饼干、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太阳神鸟项链、成都天府广场景观等设计举例说明中国传统纹饰图案在设计案例中的巧妙合理运用。结论 论述三星堆纹饰对当今图形创新设计的新启迪:设计师要提升审美修养,促进设计水平,传承与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有工匠精神,需要大力原创,需要提升图形设计的文化内涵。总结出图形创新设计需要以形式为美,文化为根,秉持大国工匠精神,不断提高中国图形设计创新的能力,设计出经典传世的作品,服务于人类精神需求和社会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4.
邵宇  晏婷 《包装工程》2022,43(10):378-385
目的 以现代设计的角度解析粉彩团花纹饰,探索其传承创新的可能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并启发传统纹饰研究,促进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中的多元融合,给当下设计提供传承与创新理论支持。方法 研究“一带一路”的传统文化艺术源头,以景德镇粉彩纹饰为切入点,用现代设计的法则解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形成。对馆藏的典型粉彩团花纹饰举例说明,分析其纹饰在艺术性、功能性及思想性上的独特之处,为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的创新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探索。结论 “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中国传统纹饰艺术不仅有历史考古与文化收集的价值,也有审美的价值。通过设计角度的解构和分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基本特征、文化意义、艺术审美和传承载体等,有利于进一步解读“一带一路”源头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涵,促进传统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意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古玉器纹饰     
王洋 《硅谷》2010,(24):205-205
古玉器上雕琢的各种纹饰,种类和演变丰富多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了解这些纹饰及其使用,对鉴别玉器及提高收藏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古玉器的主要纹饰有:龙纹、蟠螭纹、饕餮纹、谷纹、云雷纹、乳钉纹、圈纹、重环纹、涡纹等。  相似文献   

16.
李兴振 《上海包装》2023,(5):135-137
陶瓷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陶瓷艺术更是优秀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一。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纹饰手法多样,为陶瓷艺术注入了独特的审美意蕴。不同的纹饰,其内涵与寓意纷呈,这些纹饰本身凝聚了中国传统手工艺者的思想追求与美好的愿望。通过对陶瓷艺术纹饰设计手法的梳理,从设计美学视角,挖掘陶瓷纹饰艺术的多种功能性表现,探讨其蕴藏的艺术价值与人文意蕴,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陶瓷艺术纹饰内涵,更好地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7.
耿晓雯 《包装工程》2018,39(22):305-309
目的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以饕餮纹快拆台灯产品开发为例探讨河南传统纹饰的设计创新及技术应用,以实用为导向、艺术创新为手段,寻找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技术的最佳结合点。方法 在饕餮纹快拆台灯的设计上,采用形意变化的方式对饕餮纹进行改造,并在传统宫灯造型的基础上,简化繁琐的装饰和结构,用简单几何形体的“t”型倒装和口形驱蚊装置的设计,紧扣饕餮主题。在功能上不仅有便利的照明控制系统,而且还有驱蚊功能与贪吃的神兽遥相呼应;在技术上提供了一种安全隐患低、拆卸组装快、维修简便,可以远程控制的台灯。结论 通过对传统纹饰的再设计,及强化科技的参与分量以期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这是对保护和传承河南地域文化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付小利 《包装工程》2020,41(6):307-312
目的研究魏晋南北朝高士图中的坐具形制和纹饰特征,探析其历史成因、演进过程和符号意义。方法以南京西善桥考古出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士图的代表作品为例,依据历史文献、石窟艺术、佛教文化等相关背景资料,剖析《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中坐具的纹饰特征和意义,并结合与此画有密切关联的唐代孙位所绘的《高逸图》中的坐具纹饰特征进行佐证。结论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高士图中的坐具具有明显的莲花纹饰特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魏晋高士的文化尊崇和"坐莲升仙"的精神寄托。这与当时盛行的人物品藻、佛教文化等具有内在的密切关联,莲花纹饰自此也成为后世摹本高士图中坐具的重要装饰纹样。  相似文献   

19.
海昏侯漆器纹饰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国荣  范猛  蔡克中 《包装工程》2019,40(24):310-314
目的探析海昏侯漆器纹饰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传承、创新和应用。方法将"文质彬彬、器以载道"的思想与海昏侯漆器纹饰"形与意"、"形与神"结合起来,将中国古典写意手法与抽象简约的现代艺术技法相结合。在对海昏侯漆器纹饰的"形"与"意"充分推敲、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西汉纹饰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征,对其传统装饰图案、色彩、线条及工艺等进行分析、整合、提炼,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创意产品。结论将现代设计艺术与海昏侯漆器纹饰有机融合有利于提升海昏侯文化创意产品的附加值,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和南昌海昏侯文化创意产品个性的形成。"文与质,形与神"兼具的海昏侯漆器纹饰文化需要传承与创造、研究与挖掘、传播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贵州苗族蜡画纹饰在现代工业产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世虎  陈怡君 《包装工程》2014,35(2):110-113
目的通过研究贵州苗族蜡画纹饰的特点及优势,阐述该纹饰在现代工业产品中的运用。方法使用分类归纳法论述了苗族蜡画纹饰在家居产品、服饰产品及旅游产品中的运用,进而分析了人们对蜡画纹饰产生的审美新变化。结论提出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碰撞理论,生产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创新产品。通过研究贵州苗族蜡画纹饰在现代工业产品中的运用,体现了新型民族风产品中传统文化的内涵、民族文化的情调和自然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