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解析裂隙含水层非稳定井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坐标轴的旋转、压缩和再旋转变换,推导出了有越流裂隙含水层地下水三维非稳定井流问题的解析解。该解是Theis解、Hantush和Way所给的径向各向异性含水层非稳定流解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计算评估滨海深部含水层地下水排泄量,以一个海底深部承压含水层系统为例,包括承压含水层及上覆弱透水含水层(海底),在内陆补给上考虑了与时间无关的年平均补给(常数)和由季节性降雨引起的周期性补给两种情况,从而建立了一个描述承压含水层中海底地下水排泄的数学模型,并得到其解析解。继而利用解析解分析了位于美国南大西洋Onslow海湾的SGD。结果显示,SGD排泄宽度变化范围为0.5~3.0 km,在承压含水层中海岸线处高于平均海平面1.0 m的水头值,其所产生的SGD速率为1.1~10.0 m2/d。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潮汐的波动在临近的含水层中产生的压力波,由于压力波向内地传播,使地下水位和水力坡度连续不断地发生波动,并直接影响场地周围含水层中压力表的读数。为了掌握潮汐对场地地下水的影响,通过比较地下水和地表水平均水位标高计算地下水的平均水力坡度。压力波按正弦波传播,地下水相对于潮水有一时间滞后,本文中计算了不同观测地点的滞后时间,影响因子和波长,为核电站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悬挂式止水帷幕基坑中复杂的地下水流动,建立了考虑止水帷幕的圆形基坑承压含水层地下水非稳定流动计算模型。通过对地下水流动计算模型的Laplace变换和有限Fourier余弦变换,推导了Laplace空间的水头降深解,采用Stehfest数值逆变换提出了悬挂式止水帷幕圆形基坑承压含水层地下水非稳定流水头降深半解析解。在验证计算方法正确性和数值逆变换计算准确性的基础上,利用工程实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工程适用性。分析了悬挂式止水帷幕插入深度对圆形基坑地下水流动的影响规律,阐明了止水帷幕对基坑内外地下水控制的积极作用,为合理开展悬挂式止水帷幕圆形基坑承压含水层的减压降水设计提供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是海岛重要的淡水资源。为了解决海岛地下水管理实践中遇到的模型计算成本过高以及现有替代模型黑箱性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随机行走的海岛地下水流替代模型构建方法。通过GPU并行随机行走算法分别建立海岛的人工增储含水层、分层越流含水层、随机非均质含水层的替代模型,并与相应海岛含水层解析解或数值解进行对比,验证随机行走替代模型在不同海岛含水层模型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分析潮汐动态边界对海岛分层含水层的影响,最后评估行走元数量对替代模型误差及计算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含水层流场与温度场耦合作用原理及地温示踪技术在地下水科学中的应用进行评述,总结了地温示踪技术在前沿地下水科学中的应用进展:①探究地表暖化-地下水流动对地温的影响;②计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③解析滨海含水层地下水循环过程。温度示踪法具有低成本、无污染、易于连续观测等优点,在地下水科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利用温度示踪技术解析地下水科学问题目前仅适用于各向同性含水层,关于地下水气相和固相的交互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稳定渗流的有限元计算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春红  张勤 《水利学报》1995,(12):29-38,16
用混合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地下水稳定渗流,导出了具体计算公式,并进行模型试算,计算结果与解析解比较表明,该方法在局部区域上质量是守恒的,计算出来的地下水的水头和达西流速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复合含水层在平原地区分布较普遍,该含水系统在垂向上的物质交换包括越流和对流两种方式,本文根据质量守恒原理,以稳定流为基础,提出了上部弱透水层一下部含水层模型的定解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对双层含水层提出了一个判别地下水流主要运动方向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该方法将为复合含水层中污染组份沿垂向和径向的分布提供详细的计算方法。本文的计算模式均以两层含水层为例,对于实际各种含水层组合。均可以采用上述办法建立模型并给出相应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抽水试验数据资料,确定该区域含水层平均厚度、单井涌水量、渗透系数、影响半径及水力坡度等水文地质参数,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分析补给量与排泄量平衡情况,采用开采系数法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并分析区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水动力弥散理论为基础,在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和废渣场各采取5组潜水含水层细砂岩心样,采用NaCl做示踪剂,进行室内一维沙柱弥散实验,以半无限含水层中污染物迁移模型的解析解计算了弥散度,并探讨了室内一维沙柱实验测定含水层弥散参数的误差来源,为地下水水质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研究表明:炼油厂潜水含水层弥散度与废渣场潜水含水层弥散度基本接近。模型误差是对室内一维沙柱实验确定弥散参数产生影响最大的一类误差。目前,需加强银川平原大尺度含水层弥散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吴丹  陶月赞  林飞 《水利学报》2018,49(6):725-731
为解决复杂河渠水位边界影响下的潜水非稳定流模型难以求解的问题,建立不依赖边界函数的变换过程的Fourier变换方法,利用卷积定义和卷积的微分性质,给出模型的理论解;对实际河渠水位过程采用Lagrange线性插值,将插值函数代入理论解,可简便地获得问题的实际解。研究表明:(1)该方法求解过程比较简明,且解是由形式较简单的常用函数组成;(2)依据潜水位变动速度的时间过程计算模型参数的配线法,方法简便;(3)边界水位变化过程,对河渠与潜水之间的水量交换作用,有2倍于边界水位变幅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以往计算库区边坡浸润线大都是基于库水的均匀下降。当库水位较高时,随着泄水时间的增加,泄水口水压将不断减小,下泄流量和库水变幅速度都会非均匀变化,此时再以库水均匀下降来计算得到的浸润线必然会存在误差。为此,首先建立库水位下降高度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再根据布西涅斯克非稳定渗流微分方程和一定假设条件,应用拉普拉斯正变换和逆变换,得到了考虑库水非均匀下降条件下的坡体内浸润线的简化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了下降时间和初始速度对浸润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降时间对浸润线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坝体浸润线是尾矿坝的生命线,及时准确监控在役尾矿坝浸润线位置的实时变化,对保证尾矿库安全运行意义重大。建立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的尾砂浸润线监测物理模型试验系统,探讨了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监控尾砂浸润线的量测方法,重点分析了5A、10A、15A三种加热电流作用下尾砂浸润线稳定、下降和上升时分布式光纤温差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选定合适大小电流加热的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可及时准确捕捉尾砂浸润线位置的实时变化,是一种有实用的尾矿坝浸润线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地中蒸渗计与自然潜水水分运移机理存在的差异及误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地中蒸渗计监测的潜水蒸发量、降雨入渗补给量与自然潜水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随着潜水埋深的变化而变化,潜水埋深越浅,误差越大,因此,使用地中蒸渗计资料,特别对于潜水埋深小于1.5m的浅埋深地中蒸渗计资料时,一定要对蒸渗计资料作适当的技术处理,否则,如果直接引用,将会给计算成果带来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任红蕾  陶月赞  林飞  韦婷 《水利学报》2022,53(1):117-125
将潜水蒸发等垂向水量补排作用离散成逐日的阶梯函数,将排水沟渠概化为水位稳定不变的第一类边界,建立含阶梯函数型源汇项的沟渠附近潜水非稳定渗流模型.依据Boussinesq方程第一线性化方法,应用Laplace变换的"积分性质"、阶梯函数的Laplace变换性质,求出模型解析解,利用数值法验证解析解的可靠性,并讨论特定解及...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条件下土壤积盐规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分析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条件下土壤中盐分积累规律,利用室外土柱模拟试验开展了不同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30和100 g/L)、不同包气带质地(细砂和粉质黏土)和不同潜水埋深(0.5、1.0和3.0 m)的高盐度潜水蒸发条件下分层土壤盐分的监测工作。通过对各个土柱不同深度7次取样得到的土壤平均含盐量数据分析表明:高盐度潜水蒸发条件下,潜水埋深越浅,土壤剖面上相同深度范围内的含盐量就越大;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包气带质地为粉质黏土的土壤剖面含盐量大于包气带质地为细砂的土壤剖面含盐量;由于黏性土的膜效应和土壤中积盐对土壤孔隙的填充作用,导致粉质黏土土柱上层的土壤含盐量表现为潜水TDS为30 g/L的大于潜水TDS为100 g/L的,在土柱下层的土壤含盐量表现为潜水TDS为30 g/L的小于潜水TDS为100 g/L的;由于TDS升高对毛细水的重力和土体结构的改变,随着潜水TDS的升高,粉质黏土土壤剖面上出现局部积盐深度下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解析法是库岸边坡地下水浸润线计算中便于实际应用的方法,但该方法须基于若干假定并对潜水运动基本方程线性化后才能求解。针对各假定和线性化过程建立不同的地下水渗流数学模型,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解答上述数学模型,分析各误差大小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库岸垂直处理带来的误差要小于方程线性化处理和不考虑非饱和渗流带来的误差,而且它们都随渗透系数变大而减小;在三峡库区库水调度情况下,假定库水位等速变化带来的误差对大多岸坡而言可以忽略;计算库岸边坡地下水浸润线时,解析法只适用于水位变化幅度相比含水层厚度较小,且几何边界规则、岩土结构简单、岩土体渗透性较好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受垂向入渗影响及河渠边界控制的半无限含水层中,利用作者已推导出的潜水非稳定渗流模型的新Laplace解,建立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模型参数求解方法。在垂向渗流和河渠水位变幅都不可忽略时,利用潜水位变动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的拐点,给出参数求解的计算公式;在河渠水位变幅可忽略时,提出利用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进行配线的求解方法,并给出理论曲线的建立方法。以安徽省淮北平原中部的一个河渠-潜水含水层系统为例,阐述上述方法的求解过程与步骤。计算结果表明,关于导压系数计算,依据模型新解所提出的拐点法和配线法,计算结果与实际比较吻合,两方法之间的相对误差为5.3%。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土工膜缺陷的面膜坝在库水位骤降情况下的渗流特性以及上游坝坡的稳定性,利用Geo-slope软件建立了破损土工膜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土工膜不同破损部位以及破损尺寸进行了渗流要素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工膜破损位置越高,尺寸越大,浸润线抬升越高,渗漏量越大,但后者影响明显小于前者;当库水位高程降落至土工膜破损高程时,存在一个浸润线突然下降的“突变”初始稳定安全系数随着土工膜缺陷位置的变高和尺寸的变大而变小,安全系数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趋于稳定的规律,但在库水位高程经过土工膜缺陷处,存在一个突然上升的过程。研究成果为面膜坝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评价和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崔浩浩  张光辉  王茜  严明疆  曹乐  刘鹏飞 《水利学报》2023,54(2):199-207,219
西北内陆的石羊河流域下游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天然植被对潜水埋深具有强烈依赖性,对地下水这种生态功能的强弱变化特征与机制尚缺乏深入认识。本文采用原位监测、高分辨遥感探测与解译和多元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地下水生态功能强弱变化与潜水埋深、气温、降水和出山地表径流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下水生态功能越强,天然植被覆盖度越高或归一化植被指数值越大;(2)地下水生态功能具有时效性和年际及日际变化周期性,每年4月至7月上旬是地下水生态功能作用逐渐增强时段,每日7∶30—19∶00是地下水生态功能主要作用时段,主要受控于气温、日照、蒸发、上游区降水与出山地表径流水量和潜水埋深的一年四季周期性变化影响;(3)每年潜水埋深大于极限生态水位时段,地下水生态功能处于失效状态,且气候越干旱,每年的失效时段起始越早和结束越晚。因此,西北内陆的石羊河流域下游天然绿洲区地下水生态功能强弱具有年际、年内变化周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