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两种细度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对喷淋式脱硫塔的脱硫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烟气流速下,脱硫效率随液气比的增大而增大;在高烟气流速下,脱硫效率随液气比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更加显著.脱硫效率随着提高浆液的pH值而提高,随入口烟气SO,浓度增加而下降;石灰石粒径越小,其溶解性好,有利于提高脱硫效率.结合吸收段阻力...  相似文献   

2.
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的实验与反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实验台,实验研究了重要的操作参数对喷淋塔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液气比和浆液pH值、降低烟气温度和烟气速度、降低入口烟气的SO2浓度以及强制氧化均可以提高脱硫效率。将喷淋浆液分成喷淋液滴和塔壁液膜两种存在形式,并分别建模,喷淋液滴的脱硫过程采用Gerbec液滴脱硫模型计算,将塔壁液膜的流动分为层流和波动层流两种状态,发展出了新的喷淋塔脱硫反应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Gerbec液滴模型,本文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火力发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化学反应机理分析与物料平衡的计算,分析了影响脱硫效率的三个主要因素:石膏浆液pH值、液气比L/G、SO2入口浓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比较实用的工业调节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电站锅炉湿法脱硫系统高效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有机酸添加剂强化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湍球塔设备上进行了有机酸添加剂强化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过程的实验研究,测定了进口SO2浓度、液气比、浆液pH及石灰石浆液浓度等对脱硫率的影响规律,以及不同有机酸作用下脱硫率、浆液pH等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所选有机酸中己二酸的强化作用最强,柠檬酸的缓冲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5.
亚硫酸钠循环法烟气脱硫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处理量为1800m3/h的亚硫酸钠循环法烟气脱硫装置为实验对象,着重研究吸收液pH值、液气比L/G、吸收液成份和脱硫剂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对脱硫剂再生过程和再生清液的脱硫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吸收液pH值决定硫成份在溶液中的状态,从而影响脱硫效率,当pH>6时,脱硫效率高且随pH增大变化平缓;当pH<6时,脱硫效率随pH减少急剧降低;该工艺可以在较低的液气比(L/G=0.25~1.25L/m3)下保持较高的脱硫效率(η>90%);同等条件下,与NaOH和Na2CO3相比较,Na2SO3的脱硫能力稍低;吸收液Na2SO3浓度在5%~10%范围内脱硫效率大于90%;脱硫剂再生反应过程能很快完成,再生脱硫剂脱硫效率稳定,与新鲜脱硫剂相比脱硫效率略低。  相似文献   

6.
以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Aspen Plus软件对脱硫系统的协同脱汞性能进行了模拟,重点研究了脱硫系统工艺参数对脱硫及脱汞效率的双重影响。结果表明:脱硫装置能够提高烟气中汞的去除效率,提高液气比及脱硫系统入口氧气浓度,同时能够提高脱汞及脱硫效率,脱汞及脱硫效率随入口SO2浓度的提高而降低。pH值在5.5~6之间时,脱汞及脱硫效率均达到较高水平,提高烟气温度和浆液温度则会降低脱汞效率。  相似文献   

7.
烟气脱硫吸收塔反应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鼓泡式脱硫塔为例,采用双膜模型对烟气脱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影响鼓泡式脱硫反应过程的主要因素有烟气中SO2含量、吸收液浓度、气体温度、pH值及喷管浸入深度等;在运行中应保持pH值>8和浸管深度>200mm,且吸收液浓度4.5%左右较为合适.同时,脱硫效率对入口烟气温度变化敏感,入口烟气温度越低,脱硫效率越高.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有助于脱硫装置的运行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影响氧化镁湿法脱硫率及可用率的关键参数如SO2浓度、烟气量、循环吸收液PH值、液气比、曝气量等进行了一系列单因素调整试验研究,得出各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趋势;对不同含硫量的燃煤,应采用不同的液气比和吸收剂浆液的PH值,吸收剂浆液PH值控制在5.8比较合理;增强循环槽浆液的曝...  相似文献   

9.
以建立的填料塔氨法脱硫实验系统为例,研究了氨法脱硫的气液传质和化学反应过程,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填料塔氨法脱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吸收液pH值、液气比、初始SO2浓度和烟气流速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运行过程中,将pH值控制在5.5~6.5、液气比控制在2.0~2.7 L/m3、烟气流速控制在1.5~2.0m/s范围内较为合适;模型计算值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为氨法烟气脱硫的工艺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动力工程学报》2017,(12):992-998
以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的某1 000 MW燃煤机组为例,从机组负荷、入口SO_2质量浓度、出口SO_2质量浓度、脱硫效率、浆液pH值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系统物耗、能耗入手,建立该机组脱硫装置的性能评估体系,对脱硫装置的运行状态、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详尽评估.结果表明:出口SO_2质量浓度与入口SO_2质量浓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机组负荷增大,出口SO_2质量浓度和脱硫效率均呈稍增长的趋势;浆液pH值维持在5.0~5.6时,出口SO_2质量浓度与浆液pH值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石灰石消耗体积流量与SO_2的排放速率具有线性关系;石膏浆液保持稳定,可满足工艺设计要求;超低排放改造后水耗减少,电耗增加,脱硫塔出口SO_2质量浓度明显降低,其达标率为99.59%;机组总排口SO_2质量浓度稳定可靠,改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徐晖  高远 《电力与能源》2012,(5):479-481
针对湿法烟气脱硫(FGD)装置在运行中存在承受高硫烟气能力较弱、脱硫效率较低、吸收塔浆液pH值偏高等问题,进行了添加DSA-5060型脱硫增效剂与脱硫效率、浆液pH值等关键参数之间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增效剂后,提高了脱硫效率、降低了吸收塔浆液pH值,FGD设备结垢现象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脱硫系统的投用运行,是火电厂二氧化硫减排的重要举措。针对脱硫系统运行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基于ILP(区间线性规划)和MIP(混合整数规划)方法,研究开发了一个OOC(运行优化控制)模型,实现脱硫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开发的OOC模型不仅能够处理表示为离散区间数的不确定性,而且能够反映系统复杂性;同时,模型能够对吸收塔浆液再循环泵组和吸收塔浆液pH的选择进行动态分析。OOC模型应用到一个假设的脱硫系统运行案例问题中,模型结果分析表明:基于原烟气二氧化硫浓度和烟气体积流量以及最低的脱硫效率,权衡吸收塔浆液再循环泵组电能耗费和石灰石粉耗费,选择合适的吸收塔浆液再循环泵组和吸收塔浆液pH,确定脱硫系统运行的总费用,从而实现脱硫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运行参数对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效率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计算流体力学为基础,结合浆滴脱硫的双膜模型,以Euler/Lagrange方法建立了喷雾干燥烟气脱硫的数值计算模型及程序,在较广的参数变化范围内,模拟结果与Hill和Zank的试验数据符合较好;同时对影响脱硫效率的运行参数如雾化浆滴粒径、出口饱和温距、入口SO2浓度和钙硫摩尔比进行了模拟。相对于常用的一维平推流模型,能够方便地跟踪单个浆滴的运动轨迹及脱硫和蒸发经历,直观的显示出整个反应器内的流场、温度场及组分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4.
水煤浆与煤粉燃烧脱硫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煤代油是能源工业的发展方向。作为新型代油燃料,水煤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硫析出特点、脱硫影响因素(温度、Ca/S比)以及烟尘排放等方面,研究了水煤浆燃烧脱硫与煤粉燃烧脱硫的异同。试验结果表明水煤浆燃烧脱硫优于煤粉,是值得推广的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5.
循环悬浮式烟气半干法脱硫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烟气处理量1500Nm^3/h的中试试验台,对循环悬浮式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运行参数(包括烟气在吸收塔内的停留时间,Ca/S,绝热饱和温距,浆滴粒径,入口二氧化硫浓度,入口烟温等),脱硫灰再循环等因素对脱硫塔内和整个系统脱硫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行参数中绝热饱和温距、钙硫比以及浆滴粒径的变化对系统脱硫效率的影响明显,循环灰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脱硫效率。图18表2参9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基于对气固传质、气固反应模型、浆滴蒸发等理论,从物料循环对热力学参数、传质过程和化学参数的影响几个方面对物料循环的作用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物料循环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提出物料循环对脱硫效率的贡献由新鲜吸收剂脱硫效率的提高和循环物料中未完全反应的吸收剂参与脱硫反应产生的脱硫效率两个部分组成,还提出了物料循环对热力学、传质以及化学等参数影响的模拟计算方法。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图3参12  相似文献   

17.
赵毅  许佩瑶  张艳  付东 《动力工程》2006,26(3):420-426,446
利用以工业石灰、粉煤灰和添加剂制备的高活性吸收剂在循环流化床上进行了脱硫实验.通过对床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分析,建立了气力输送状态下循环流化床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床内喷水增湿活化脱硫时吸收剂的三种不同物态:新鲜干燥颗粒、干燥再循环颗粒、含水颗粒,分别建立了与之对应的表面覆盖模型、气固反应模型、浆滴脱硫模型,并总结出气力输送状态下利用高活性吸收剂的循环流化床总脱硫模型.同时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核,校核结果误差在5.5%以内,较以往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图8表1参18  相似文献   

18.
王学飞 《节能技术》2010,28(1):38-39,59
介绍了汕尾电厂600MW机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FGD)的主要设计参数和流程,结合运行的实践,对影响厂用电率的烟气系统、吸收塔浆液循环泵的运行方式和影响安全运行的石膏脱水系统,可优化性进行了分析。对于脱硫系统的节能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上海外高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台300MW国产亚临界发电机组,于2006年起实施湿法脱硫技术改造,脱硫系统配置了烟气加热器(GGH),投运1年后发现GGH堵塞严重,需要频繁地进行人工冲洗,降低了脱硫系统的投运率和增加了检修成本。通过分析GGH的传热元件、燃煤品质、除尘设备和吸收塔浆液池液位控制等影响GGH正常运行的原因,梳理了脱硫工艺的流程,并将原先紧凑型波纹板传热元件改造成大通道波纹板L型传热元件,将电除尘改为布袋除尘。针对GGH堵塞的主要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机组GGH的堵塞状况,提高了脱硫系统的投运率和机组的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