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顶层循环的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提出了CO2准零排放SOFC/MGT混合发电新系统:经电池堆阳极产物分离出氢气后采用纯氧燃烧,用冷凝的办法除去水蒸气,从而捕获CO2气体。阴极产物与分离得到的氢气则在另外的后燃室燃烧。结合案例分析了该混合发电新系统的性能,研究了CO2液化温度对系统的影响。与其它CO2准零排放发电系统相比,本研究提出的CO2准零排放SOFC/MGT混合发电新系统具有更高发电效率。研究结果将为CO2准零排放发电系统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3.
提出了典型顶层循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的改进措施:采用陶瓷质子膜对电池堆阳极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氢气经过冷却、加压、预热后引入第二级电池堆的阳极继续进行电化学反应,并使第二级电池堆的反应产物与分离氢气后的剩余气体进入后燃烧室进行燃烧反应。结合具体的算例对这种SOFC两级串联/MGT混合发电新系统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提高了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氢气量,减少了发生燃烧反应的氢气量,使整个系统的火用损失显著降低,从而可使改进后的系统在相同的电池堆燃料利用率与相同的透平进口温度下比基准系统的发电效率提高2.92个百分点。该改进措施是提高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半实物仿真温度控制,能够有效提高Matlab/Simulink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水平,使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更加方便快捷。采用OPC技术实现Simulink与亚当数据采集卡的通信,采用电炉作为控制对象,通过PID控制方法开发完成了一套半实物仿真温度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方便实现过程控制中的温度控制。实验证明,该温度控制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且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6.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能源。建立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燃气轮机(GT)联合发电系统的计算模型,并对具体系统进行计算。结果表明:SOFC与GT组戍的联合发电系统,发电效率可达68%(LHV);加上利用的余热,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可以超过80%。文中还分析了SOFC的工作压力、电流密度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高工作压力,可以增加电池发电量,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而电流密度的增大将使SOFC及整个系统的发电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利用Simulink建立发动机电子控制中进气系、供油系和点火系等系统的仿真模型。运行纯仿真,以修正发动机仿真控制逻辑、控制算法以及系统参数。利用Simulink的I/O模块把发动机仿真模型与数据采集卡连接,再连接真实发动机,实现半实物的仿真。同时利用实时工具RTW模块和Windows Target模块把仿真模型转化为可执行程序,建立仿真模型与仿真程序的连接,从而实现完整的半实物实时仿真系统。利用半实物实时仿真,可在线修改发动机系统参数和控制参数,仿真的结果可以同时体现在真实发动机与计算机上,用来开发、调试及检测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以生物质气为燃料,建立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混合动力系统的仿真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根据燃料电池特性参数和压气机、透平特性曲线,分析了燃料质量流量、空气质量流量等参数对混合动力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生物质气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混合动力系统的发电效率最高可达61.55%,但在这种情况下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急剧下降;在设计点工况下,系统的发电效率可达55.31%.燃料质量流量不变,空气质量流量可以在0.084 0~0.179 9kg/s内调节,系统效率变化范围为61.55%~51.43%;空气质量流量不变,为防止压气机发生喘振,燃料质量流量变化范围为0.062 3~0.084 6kg/s,功率变化范围为124.9~187.3kW. 相似文献
14.
微型燃气轮机及其"混合动力"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照目前微型燃气轮机的技术参数,基于热力循环理论,确定下一代微型燃气轮机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压缩比6~8,透平进口温度1600K,效率达到40%,并对相关实现技术提出了建议。其次对微型燃气轮机与燃料电池构成混合动力的技术进展作一评述,介绍了两种主要混合动力结构的工作原理,为更好地应用微型燃气轮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燃气轮机与混合装置的[火用]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气轮机中的燃烧反应是一种高度不可逆的过程,因此焖效率较低。燃气轮机-燃料电池混合装置则由于绝大部分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来释放能量,只有未完全利用的燃料参加燃烧反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燃气轮机和它与燃料电池构成的混合装置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循环的炯效率和各部件的性能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给出了混合装置中对提高系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的部件。图4表2参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