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7月20日北京市正式进入主汛期,防汛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各级防汛指挥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做好主汛期防汛工作。实战演练,加强培训组织全市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和培训,全市共计2万余人参加,提高了应对强降雨和突发险情的处置能力及群众防洪避险意识。重点组织了城区排水演练、指挥中心视频会商与防汛综合指挥平台应用模拟演练以及永定河防汛综合演练,重点检验了指挥调度、应急值守、社会动员、预案执行及协同抢险等方面的能力。举办了全市防汛业务培训  相似文献   

2.
微信自媒体作为一种便捷易用、实时性强、覆盖范围广的新型宣传资源,为防汛防台风、抗旱减灾宣传和信息服务工作带来新思路、新启迪。辽宁省防汛抗旱减灾微信系统(以下简称减灾微信系统)的建立旨在将水害灾害预警信息以更为亲民、温和的方式快速向受威胁区域人民群众辐射传播,进一步提升灾害来临初期的防灾减灾宣传效果,是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辽宁省防办)在防灾减灾工作方面的一次新思考、新尝试,是对常规防灾避险工作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前水利建设工程防汛演练存在经验不足、形式单一和重演轻练等问题,演练效果不佳或流于形式,与实际需要尚有不小的差距。为提高水利建设工程防汛演练效果,提升建设各方防汛演练意识,在总结既往防汛演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在建工程防汛期间出险实例以及应急管理领域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水利建设工程防汛演练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4.
带着"防汛抗旱工作如何创新"这样一个问题,对福建省近年来的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福建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改进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通过不断提高全民防灾避险意识,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变单一的部门防汛为全民防汛,探索出一条破解制约防汛防台风工作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有效提升了防汛抗旱工作社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吉林水利》2014,(7):F0002-F0002
<正>为提高相关部门、人民群众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和意识,提高乡镇、村干部及群众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6月25日,吉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在永吉县官马山村举行了一次山洪灾害防御演练,共有114名村民参加。副省长隋忠诚观摩了此次演练。此次演练主要模拟该区域发生强降雨,官马山村五里河水位开始上涨的紧急情况下,该村防汛监测人员发现险情并及时报告,村干部及时发布预警信号,群众听到预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湖北省12年防汛抗旱应急演练主要内容、演练特点及演练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了防汛抗旱演练应处理好的四大关系,即演练与实战的关系、专项演练与综合性演练的关系、专业抢险演练与群众抢险演练的关系、演练长期规划和短期实施的关系,使应急演练真正达到预定目的。  相似文献   

7.
防汛机动抢险演练中的应用金龙海,肖建民(黑龙江省防汛抗旱保障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1 项目生成的前提条件在提出黑龙江省防汛机动抢险演练项目计划时,我们抓住了国家防总在湖南省召开“全国防汛机动抢险工作会议”并明确要求各级防汛机动抢险队要进行实战演练的机遇,先后于2001年6月和2002年6月分别在佳木斯市和齐齐哈尔市组织了二次防汛机动抢险演练。1998年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以后,我省在国家防总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立了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和黑龙江省四支防汛机动抢险队,中央军委为了适应抗洪抢险的需要,在全国设立了1…  相似文献   

8.
防灾减灾救灾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密不可分。新时期的防汛抗洪应急救援工作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对标职能定位,融入应急管理新体制,与防汛抗旱部门有机融合,是新时期防汛抗洪应急救援工作亟须探讨与解决的新课题。提出了从建立健全防汛抗洪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加强防汛抗洪应急救援器材装备配置、推进防汛抗洪应急救援信息化、强化防汛抗洪应急救援勤务保障制度4个方面着手,做好新时期防汛抗洪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9.
实战演练是提高基层抢险队伍防汛指挥能力和险情应急处置能力的基础,开展军地联合演练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军地双方防汛指挥协调能力。4月29日,南京市防汛防旱指挥部联合武警南京市支队进行了防汛抢险演练,通过总结组织本次实战演练的经验,分析今后组织类似活动应把握的问题,为今后的防汛演练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防汛防台风工作需要全社会全民参与,基层防汛体系建设以及在建设后如何取得长期效应是获取防灾减灾胜利的决定因素.介绍了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进行防汛防台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做法和初步成效,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信是防汛工作的"生命线",建设防汛应急卫星通信系统,利用卫星通信和计算机设备,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省防汛指挥中心,为防汛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提高防灾避险能力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卫星通信构建防汛应急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在淮河防汛的关键时期,7月8日,信阳民兵预备役淮河抗洪演练会在信阳淮滨县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观看演练并查看了淮河防汛抗洪的准备工作,他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确保生命安全;坚持科学谋划,确保措施到位;坚持统一指挥,确保形成合力;坚持领导到位,  相似文献   

13.
<正>积极开展防汛演练是锻炼队伍、检验预案、强化宣传、最大限度降低因灾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等一举多得、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2003年,大连市防办与预备役某部队共同组建了水面应急抢险专业分队,成为国内首支由预备役部队组建的防汛抢险专业队伍,该队伍有队员120人左右、防汛冲锋舟20艘、物资运输车30余辆。  相似文献   

14.
2017年6月30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凉州区金塔河水利管理处成功举行了首次石羊河流域南营水库(金塔河)防汛应急实战演练。结合本次实战应急演练的组织实施,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库(河道)防汛应急实战演练的基本做法,总结了防汛应急实战演练取得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石羊河流域南营水库(金塔河)应急抢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7月1日,河南省政府在焦作市南水北调沁河倒虹吸工程举行防汛抢险实战演练,副省长武国定现场观摩演练。参演队伍就险工段冲刷破坏抢险、河堤管涌抢险、河堤加高防护、河堤滑塌抢险、群众避险转移5个科目进行实战演练。武国定指出,抓好南水北调工程防汛工作,事关首都和沿线人民饮水安全,意义十分重大。这次演练既是实战练兵,也是战前动员,有效提升了大家的防汛意识和实战能力。下一步,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以临战的姿态抓好防汛工作。要强化风险意识,对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全面排查,防患于未然;要强化重点防范,做好病险水库、河道险工险段、城市  相似文献   

16.
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和宣传报道,是领导科学决策的有效依据,是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的基础,是提高群众防灾保安能力的助手。阐述了广东省2009年防汛、防旱、防风(简称"三防",下同)宣传工作的显著成效,提出了当前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纪平 《中国水利》2014,(10):I0001-I0001
<正>近日,南方地区多次出现强降水过程。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针对当前防汛抗洪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国家防总及时会商,科学研判,对防汛抗洪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一年一度的汛期是一场考验政府和民众智慧的战场。面对每年严峻的防汛形势,要夺取防汛抗洪和防灾减灾的胜利,需要我们不断增强防灾意识,切实提高应对能力。作为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在长期与自然灾害的不懈斗争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良好的传统。但也必须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防汛抗旱形势  相似文献   

18.
纪平 《中国水利》2012,(14):I0001-I0001
<正>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长期以来,在突发、频发的水旱灾害面前,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地方部门精心组织,广大军民奋起抗灾,夺取了防汛抗洪和防灾减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我国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工作也由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9.
演练是实战的预演,是提高防汛抗旱应急队员实战能力的重要措施。2014年,湖北省地方防汛抗旱应急队伍联合武警水电部队开展实战演练,在场地选择、预案制定、后勤保障方面创新思维,在合作机制、抢险技术、演练常态化方面走出新路子,建立了省抢险总队与武警水电七支队联合开展应急抢险的合作机制,取得良好效果,为今后应急抢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利》2012,(10):I0003-I0003
5月14日上午,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主持召开国家防总防汛抗旱会商会,分析研判全国雨情、水情、汛隋、旱情和防汛抗旱形势,进一步安排部署当前防汛抗旱工作。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出席并讲话。陈雷要求,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工作,当前要着力做好六项重点工作。一要加强应急值守和会商分析,二要进一步排查防汛安全隐患,三要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四要加大对地方的支持和指导力度,五要加强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六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