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论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共生与交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当代世界建筑文化正在朝着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方向发展,它表现为先进技术的全球化倾向;建筑理论的多元化倾向;场所精神的地域化倾向;建筑环境的生态倾向,同时,建筑设计总是在科技全球化与建筑文化地域化的共生成交融中不断得到创新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筑实例, 分析厦门近代教堂风格特征的成因, 揭示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与共生中所呈现的复杂交错的现象, 以及对现今建筑设计、建筑遗产保护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5.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顺谢氏宗祠,位于湘西永顺县灵溪镇连洞村,始建于公元 1867 年,为“三进”合院式建筑,是湖南传统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在土地革命时期为抗击湘西军阀,在祠堂两侧封火山墙上留下了湘西乃至湖南省现存最大的红军宣传标语,赋予了宗祠特殊的时代烙印,祠堂也因此在后来得以幸存。通过对宗祠建筑本体以及在“红军”标语文化影响下的历史沿革进行研究和梳理,发掘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历史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7.
中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处在宗教文化盛行的时期,欧洲的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的儒教—道教—佛教文化并行发展,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下发展出不同的建筑形式。该文从巴西利卡式、罗马风和哥特式建筑三个典型的中世纪建筑风格为主线叙述了欧洲宗教建筑空间的演变过程。并以明堂建筑及佛教建筑为代表阐释了中国建筑的空间序列。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宏观比较,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内涵与表达,并通过这一时期建筑元素的分析,对当今中西方建筑及其文化领域的交融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建筑文化的环境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古今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历史过程,论述了建筑文化与人居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提出了建筑文化具有时空性和地域性.建筑文化应适应人类生活发展的新方向.只有保持丰富多彩的各民族建筑文化,吸收和整合世界各国建筑文化的精华,走继承传统,适应功能,采用高新技术,探索古今中外交融,实现建筑创作现代化的正确之路,才能建立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9.
10.
本论文对中国和西方居住形态的演进加以全面考察和分析,并以中国居住形态的演变为主线,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以历史观与发展观对两者之共性、差异及相互影响、交融作脉络疏理的同时,对其衍发之现象、意义及价值作客观评析,以便能够正视全球一体化趋向与文化多元化走势之辩证,找寻对中国未来居住形态实质而可行的发展思路。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西居住形态比较研究之可行性及其发生背景的比较。共三章。第一章绪论,阐述研究意义,诠释研究对象,详细分析既有相关研究状况,选定研究方法及其运作条件。第二章确立以住文化作为中西… 相似文献
11.
以土司府的建筑历史文化为背景,利用传统建筑理论和现代建筑理论,通过滇域18个土司府实例,发掘土司府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得出土司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衙署建筑的空间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2.
衙署建筑是中国古代官吏处理公务的主要场所,也是封建统治的权力象征。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基于“民非政不治,政非官不举,官非署不立”之识,对衙署的设置都十分重视,且有一定规制。比较现存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衙门、南阳知府衙门、内乡知县衙门,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衙署至明清时代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制度化,渗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在古代、近代和现代都曾受到外来建筑文化不同形式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外来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文化影响的不同表现和特征,总结出对外来建筑文化应有的态度:开放、学习和创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晨光1865”沿河新建筑A-2设计为例,探讨基于环境和历史建筑的新建筑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手法,通过建筑形式及风格的统一营造出了与周边环境交融共生并富有历史感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建筑文化植根于人居自然环境之中,她的发展受中外古今建筑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时空环境差异的影响,有其特有的多元化。作为新世纪的建筑师,有责任和义务把她继承过来并发扬广大。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不仅仅是因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亦是因为我们作为专业媒体。 相似文献
19.
建筑装饰是表达建筑文化的重要途径.将军衙署是清廷钦封一品封疆大吏的居所,以其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对建筑的装饰形式、题材、色彩特征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建筑装饰的等级礼制、构图形式、历史印记、美学特征等方面的文化内涵,以期对地域建筑装饰的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