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鄢圣杰  王如意 《机械传动》2022,(2):114-118,134
为明晰齿轮马达的困油特点及其对输出转矩、输出转速的影响,依序从马达齿轮副的啮合与困油过程、齿面的介质压力分布、困油压力求解模型等3个方面,建立输出转矩、输出转速与困油压力的耦合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运算与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膨胀的困油与注入介质、压缩的困油与释放介质通过卸荷槽的接通特点,决定了齿轮马达的困油现象较齿轮泵...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内外啮合齿轮马达。该齿轮马达的小齿轮与共齿轮形成内啮合齿轮马达,大齿轮与共齿轮形成外啮合齿轮马达,比传统齿轮马达在一个壳体中多了一个齿轮马达,实现了液压系统的节能与简化。在对该新型内外啮合齿轮马达理论排量和转矩进行了分析后,得出其在不同工作方式下排量与转矩的公式以及齿数对转矩脉动性的影响,即齿数越多该马达的转矩脉动性越小,为以后更好的设计出性能完善的内外啮合齿轮马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航天超低黏度齿轮微泵困油下无级调速的高使役性能,依序从齿轮微泵的困油啮合过程、瞬时流量及卸荷流量的3个方面,逐步建立出对应的流量均值和脉动系数式,并就困油压力和齿形参数对流量均值和脉动系数的影响,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双卸荷槽对称布置下,单纯通过增加卸荷面积来缓解困油压力,对流量脉动的品质几乎无影响;轴向缝隙是影响困油压力和流量脉动的最大因素;轴向的阶梯缝隙能满足困油卸荷与降低轴向泄漏的不同需求。齿形参数的影响各异,尤其小模数与大齿数的组合能实现均值提高与脉动改善的双重目的。研究成果为高品质齿轮微泵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晰齿轮泵/齿轮马达输出量的脉动机理及其差异性,基于由性能到参数的逆向设计方法和渐开线齿廓的无根切特点,以最能反映输出脉动与困油等性能的重合度和轻量化效果的齿数为渐开线齿廓的构造变量,重点推导出无量纲节法线长度等齿廓参数式;据此,重构出齿轮泵输出流量和齿轮马达输出转速的脉动系数式;由许可脉动系数下的轻量化设计方法,确定出相应的最小重合度及其最少齿数。结果表明,重合度是影响脉动系数的关键参数,齿轮马达的转速脉动系数大于齿轮泵的流量脉动系数,重合度越大,脉动系数越小,脉动差异性越小,但困油负荷越大;重合度和齿数是影响轻量化效果的两个关键参数,重合度越大或齿数越少,轻量化效果越好;最小重合度由许可脉动系数唯一确定,最少齿数由最小重合度、许可齿顶压力角和许可齿顶圆心角等共同确定,从而完善了齿轮泵/齿轮马达就脉动系数方面的现有结论。  相似文献   

5.
夏云才  郝海滨  毛银 《机械传动》2022,46(4):143-147
为解决齿轮泵困油现象和流量脉动大的结构性问题,基于摆线齿轮的传动优势和圆摆线的成形原理,以最能体现齿轮泵性能的齿数和滚圆半径系数为构造参数,以齿顶圆心角、齿顶半径系数和齿顶压力角为功能参数,逆向构建出重合度为1的摆线齿廓,并通过双齿轮副构造和脉动系数最小化的两大措施,解决了原有单一齿轮副流量脉动大的结构性问题。结果表明,摆线齿廓逆向设计方法简单、结果精准,能被一般工程技术人员直接采用;单一齿轮副的重合度为1,可确保齿轮泵的无困油现象;双齿轮副轴向π/齿数的错位装配易于实现,轴向综合重合度为2,可确保摆线齿轮副的传动平稳性;最小齿数为6且不存在根切现象,双齿轮副较单一齿轮副具有75%左右的脉动改善率,基于脉动最小化的最佳摆线齿廓参数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为摆线齿轮泵无困油低脉动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三从动轮并联齿轮马达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具有3个从动齿轮的并联齿轮马达的结构原理;得出了输出转速和转矩的计算公式;对功率密度、齿轮径向力及输出转速和转矩的脉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马达转矩输出齿轮所受液压径向力平衡,同等输出转矩下,功率密度增加1倍,空转齿轮所受液压径向力减少;适当选取齿数,可使马达的输出转速和转矩的均匀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明晰齿轮马达密闭介质的制动机理及其制动性能的最大化措施,从齿轮副的啮合过程出发,由马达内介质作用的液压转矩等于马达外的负载转矩,推导出负载驱动转速的定量公式,并就制动性能最大化对齿形参数执行最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啮合点的位置不同,负载驱动转速也不同,其中,最小困油位置处的最高,节点啮合处的最低;齿形参数对负载驱动转速的影响很大,案例优化前后的制动性能提高了31.2%~46.1%;负载转矩与马达内客观存在的泄漏途径为驱动转速产生的外因与内因,齿轮较小的宽径比和齿顶高系数能有效控制马达内泄漏等。研究成果为高质量齿轮马达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异齿数和侧板倾斜对齿轮泵轴向困油泄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直齿外啮合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和齿轮传动的几何关系入手,采用轴不对称-非平行圆盘的泄漏理论,以主动齿轮的啮合半径为变量,建立出侧板倾斜和异齿数时困油的轴向泄漏的计算公式;据此仿真出一个啮合周期内困油的瞬态轴向泄漏量;实例的仿真结果表明,就兼顾到两因油区的轴向泄漏而言,异齿数总体上不如同齿数好,侧板倾斜有利于困油的缓解,但却对泵的总体容积效率不利等,能为后续困油压力的仿真分析和泵总泄漏的精确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直齿外啮合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入手,采用扫过面积的方法,以主动齿轮的啮合长度为变量,建立异齿数下齿轮泵卸荷面积及其变化率的理论公式,为后续计算困油压力仿真做好先期准备工作.最后,实例分析异齿数对卸荷面积和困油面积的影响,并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以一对渐开线直齿轮副的动态输出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直齿轮副啮合过程的分析,分别在其单齿啮合区、双齿啮合区建立了动态特性分析模型,并对该分析模型进行了求解。结合实例,研究了输入转矩、转矩波动、传递误差以及重合度等因素对齿轮副动态输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齿啮合区以及单、双齿啮合区转变处输出转矩、转速产生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针对纳米材料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联系现代仪器仪表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纳米科技在现代仪器仪表领域的应用和前景,目的在于探索高新科技如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广大同行共同推动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CVD和PVD及其在工、模具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CVD和PVD的发展历史、性能特点及其在工、模具上的应用。用CVD和PVD技术可以在钢和硬质合金表面沉积高硬度的陶瓷薄膜,改善工、模具的耐磨性和耐烧蚀性,从而大大提高工、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MEMS研究的新进展——微型系统及其发展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简要叙述了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研究中的多单元综合体--微型系统,包括它的种类、结构、工作原理及相关的特性。对其应用前景作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超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15.
石化装备技术发展趋势 国际上石化专用设备技术发展趋势,基本是根据石化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对各种石化专用设备进行了反应动力学、流体力学、传质和传热机理、分离和干燥原理研究和设计计算研究。其中反应设备实现大型化、结构简单化、操作自动化、研究方法趋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换热设备的性能对石化产品质量、能量利用率以及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石化工业生产用装备一般分为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石化专用设备包括工业炉、反应设备,换热设备,塔器,储运设备和专用机械等;石化通用设备包括气体压缩机.泵、阀门等。由于石化工业生产一般是高压、高温、低温、易燃、易爆、腐蚀、有毒和连续化生产条件下,因此要求石化装备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经济安全,符合环保,能够满足石化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刘咸德 《质谱学报》1996,17(3):6-17
辉光放电质谱(GDMS)和火花源质谱(SSMS)是进行高纯固体材料直接和全面分析的两种主要的分析技术,GDMS和SSMS各有所长,有互补性。适当运用这两种技术,综合其优势,可望在固体样品分析表征的许多应用中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和更可靠的分析结果。本文介绍了GDMS在贵金属分析领域中的两个应用,讨论了高纯镓分离中的表面富集问题,介绍了用SSMS研究杂质元素分布均匀性和相关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reviews problem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and the work of IMEKO in this field. Among the principal topics discussed is the nature, scope and organisation of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science.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我国企业管理变革的目的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发达国家企业管理进程所经历三个阶段的特征和表现,着重提出我国企业应不失时机地结合企业实际,按步骤认真地进行管理变革,才能确保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从灭火器材、消防救援工具及消防员装备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我国灭火救援装备标准的制定建议.根据现有的标准与技术发展进行了修订与整合,并根据消防产品认证,及时制定新兴的器材标准,对灭火时的紧急救援工具制定相关规定,调整我国消防器材的标准结构,增强消防装备型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