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D打印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的增材制造工艺而存在,它已颠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3D打印技术在当今职业教育中的发展情况;通过介绍一款3D打印的创意灯罩设计过程阐述其优势特点及存在的缺陷,说明将增材制造和传统减材制造工艺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才是制造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摘通过将数字医学、CAD、逆向工程、3D打印等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手指屈肌腱损伤定制化支具的设计和制备方法。利用患者的CT扫描数据对受伤手臂进行三维重构,提取前臂皮肤数据设计固定于前臂的支具夹持部分;提取健侧手指部分的数据,通过图形镜像方式设计固定受伤的左手手指部分的支具结构;根据手部功能位的要求设计支具的腕部结构与手指部位的活动结构。对石膏绷带试样与3D打印的PLA(聚乳酸)支具试样进行了抗弯强度测试,对PLA试样进行了抗扭强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3D打印的PLA试样的抗弯强度高于石膏绷带试样,而且抗扭强度也良好。利用三坐标测量仪对支具的3D打印模型进行了测量,并与三维CAD模型进行了对比。3D打印的支具佩戴方便,贴合效果、透气性及力学性能好,能有效的限制受伤手指的异常活动,可实现定期调整及配合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机械》2018,(4)
正西安设计联合会邀请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理事长卢秉恒院士,作了题为"3D打印与创新设计"的报告。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主流制造技术。从制造技术的分类来说,有增材制造、减材制造和等材制造,3D打印属于增材制造,是一种把材料累加起来的制造方式。这项技术的出现为制造技术行业带来一个全新的局面。3D打印技术为传统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大大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纳米事业部增材制造课题组研发了可用于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的桌面级3D打印机,并在尼龙3D打印方面取得最新进展,成型件力学性能接近注塑件水平。增材制造(通称3D打印)技术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领域的典型代表技术,受到社会  相似文献   

5.
王坤  张振江  赵卫国 《机械设计》2021,38(5):121-126
基于Grasshopper插件研究3D打印外固定支具的参数化反求建模方法,以实现外固定支具三维模型的快速精准构建,提高定制效率并减小支具偏差,从而促进3D打印外固定支具的快速个性化定制.使用三维扫描仪获取患者手臂骨折部的外轮廓数据,采用Geomagic Studio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基础数字模型,通过Gras...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海军人士称,掌握增材制造技术将是海军的优势之一,如果能在船的航行状态下使用3D打印技术,将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增材制造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美国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实体零件制造技术,是一种采用CAD设计数据使材料逐层累加的加工制造方法。20多年来,增材制造技术发展迅速,根据其技术特点的不同又被称为"3D打印"、"实体自由制造"、"快速原型"、"分层制造"及"材料累加制造"等,其中"3D打印"  相似文献   

7.
针对典型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导管弯头零件形状复杂、薄壁、切削加工性差的问题,基于3D打印技术和数控车削技术各自优势,设计了增材制造和减材制造相结合的制造工艺流程,即钛合金导管弯头毛坯制备采用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解决了复杂异型结构成形难题;导管弯头精加工采用数控切削(减材)加工技术解决了加工精度问题,并优化了该零件3D打印工艺参数和数控车床工装夹具,确保了制造精度和效率,为解决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导管弯头工艺难点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增材制造对比传统陶瓷加工的优势,阐述了陶瓷3D打印技术的工艺原理、成型特点,介绍了国内外陶瓷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最新成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难点,对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在智能制造发展的如火如荼的21世纪,增材制造(或3D打印)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增加了计算机辅助控制,在成形方式、成形精度、表面粗糙度、力学性能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从而使增材制造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这一进程中3D打印或许更形象地描述了零件的成形过程,实际应用当中更加耳熟能详,便将3D打印概念代替了增  相似文献   

10.
对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汽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或小批量试装阶段,为充分检验零部件使用效果,并确认其工艺性及功能性是否合理,采用3D打印即增材制造技术,对于个别精度要求特高的零部件,可以对增材后的零部件进行二次加工;在汽车及零部件定型后的批量生产阶段采用传统CNC加工即减材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