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TFT投影技术的抬头显示器随着视野范围和投影距离的增大,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和驾驶安全性,但随着光学放大率的增大,当TFT工作时要承受更大的背光热量和太阳负载,TFT因温度过高无法工作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为了降低TFT工作时因温度过高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给TFT导热、增大背光散热面积降低TFT温度两种被动散热方法,同时研究了常温和50℃时无对流、有无太阳光照射等不同条件,通过3D建模与热仿真工具得到TFT的最高温度,并制作样品进行了测试.仿真结果与实际最大相差4.7℃,仿真结果准确.给TFT导热方案可降温2.5~4℃,环境温度越低效果越好.增大背光散热面积对降低TFT温度影响不显著,高温下降温幅度为1℃和2.25℃,但对散热器本身温度有明显改善,常温可降14.25℃,高温变化9.9℃.  相似文献   

2.
聂嵩  陈赓  刘浩  林航  郭飒君 《机电工程技术》2023,(12):159-162+170
水下电子舱内部电子元器件多且结构紧凑,而密闭的空间环境导致其空气对流散热失效。针对圆柱形类型水下电子舱出现的散热问题,设计了一种轻量化、高效的散热结构。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导热面宽度和接触面尺寸的散热结构在空气中的散热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散热结构的散热效能与材料导热面大小和热源接触面大小有关,且随着尺寸的等额增大降温幅度会减小。综合散热性能和轻量化考虑得到了散热结构最优尺寸,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海水环境下电子舱散热性能的仿真和实验室试验,有限元仿真结果和实验室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在空气中调试和在海水中工作时,优化的散热结构均能够有效散热,电子舱工作能够在正常温度范围内,保证了电子舱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纳米冷却液可同时降低运行发动机的油耗和温度的原因是冷却流体的高沸点为提高气缸的燃烧效率提供了条件,以及高导热纳米粒子参与了冷却系统的动态强化散热过程,降低了动力消耗,呈现既降温亦节能的规律。对33台正在运行的商用柴油机车的调查结果统计,表明换装纳米冷却液可解决动力系统诸如"开锅""烧机油""烧缸"等高温过热问题,其夏季平均节油率:工程机械12.86%,卡车13.1%,客车3.45%;水温下降:工程机械4~13℃,均值8.5℃,不再出现水温过热报警。换装后机车的热车时间缩短以及空调制冷效率也提高。与对散热要求相对较低的客车相比,这种新型冷却液产品将对重负荷卡车或无法借助行驶自然风散热的大型工作机械等发热量更大的柴油机车辆具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及经济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低熔点液态金属工质散热的热沉传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低熔点液态金属散热工质的强化散热机理,针对芯片散热,对热沉内低熔点液态金属镓以及水分别作为散热工质时的层流传热性能分别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分析热沉流道长度、直径、Re数及工质导热系数对热沉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镓为工质时,芯片温度受流道长度变化的影响较小,随流道直径、Re数的增加而降低:仅在流道长度小于临界长度的较短范围内具有比水更好的冷却效果,且临界长度随Re数的增加而增大;工质导热系数越大,芯片温度降低的程度越来越小.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液态金属散热系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雷达密闭电子设备机箱长期运行出现温度过高现象,研究了影响机箱内部模块散热的因素。采用温度试验进行逐步测试,并用理论计算及Icepak软件对该散热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基于试验测试和数值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降低传导热阻和提高传热能力解决机箱散热问题。环境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有效,保证了密闭电子设备机箱在高温条件下正常工作,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电源插件AC/DC电源模块工作时,发热量较大,因此本文采用SolidWorks软件对电源模块插件进行建模并采用ANSYS Icepak软件进行散热性能模拟分析,根据模拟结果得出:AC/DC电源模块本身发热较为严重,增加散热片后,在额定工作状态下,插件内AC/DC电源模块最高温度降低,但插件内其它器件温度变化较小。增加散热孔后,插件内部空间及所有器件温度均降低,散热孔开孔率越大,散热性能越好。同时采用散热片和散热孔后,电源插件内部AC/DC模块温度降低12.31℃,DC/DC模块温度降低8℃,印制板温度降低12.27℃,插件散热性能提升。仿真模拟结果为插件散热性能分析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插件散热性能优化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空间相机电子设备热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摘要:为了解决大功率的空间相机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对其热控系统进行了设计与仿真分析。针对需要散热的电子元器件、印制板以及机箱采取了加导热片、表面发黑处理、涂导热填料等导热和辐射方式进行散热。根据电子设备的空间环境和采取的热控措施,应用TMG软件建立了热分析模型,对其热控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进行了电子元器件的结温计算。结果表明,电子设备的印制板的温度范围为35.6℃~45℃,电子元器件的结温温度范围为45.4℃~88.5℃,均低于降额热控温度指标。热控系统设计合理,所采取的热控措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中针对机载电子设备的环境特点,开展了密闭式机箱的热设计工作,重点在于降低插件导冷板的板内横向传导热阻和机箱侧壁风道的对流热阻.仿真分析和试验测试均证实,热设计能够保证机箱内电子设备在高温工况下正常工作.在密闭式机箱散热过程中,冷却空气与电子器件不直接接触,因而在解决散热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机箱的环境适应性,尤其适用于机载电子设备.而人工石墨贴片则适用于以导热为主要散热措施的场合,用于解决集中热源的散热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台架试验方法评估了在改变发动机进口温度、功率及转速条件下,优能120纳米冷却液对油电混动车运行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由90℃切换至95℃时,发动机的出口温度为108℃,比参比防冻液要高9.29℃,此时平均油耗下降11.85%,最大油耗下降18.1%,发电效率提高0.52%,并且入口温度提高后其增加的油耗量仅占防冻液的20%。热机效率的提高是纳米冷却液提升了气缸工作温度,高沸点与高换热率降低了流体由于汽化产生气阻与热损失,及"发动机高温燃烧→水箱快速散热→发动机高温燃烧"周期性循环热平衡运行机制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试验出现过热停机现象是由于发动机进口温度被恒定至设定值,故流经水箱的纳米流体的快速降温作用无法体现所致。  相似文献   

10.
文中首先根据经验初步选取自然散热方式对某雷达电子机箱进行了散热设计,并采用 Icepak 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 结果表明,热平衡后电子机箱发热部件的最高工作温度达 110 ℃,超过了允许工 作温度,无法满足散热要求。 随后采用强迫风冷方式进行了散热优化设计。 仿真结果表明,热平衡后电 子机箱发热部件的最高温度降至 87 ℃以下,可以满足机箱正常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