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建筑遗产保护在遗产保护数量、类型及保护成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健全的建筑登录制度以及高效的非营利组织为保护政策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对英国建筑遗产保护政策立法体系的发展转变、建筑登录制度以及非营利组织进行解读,以期对中国建筑遗产保护政策的发展完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新建筑》2017,(6)
遗产登录制度作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主流历史保护制度,可以作为我国现行文物指定制的有益补充,在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中针对其保护利用的各个阶段进行全程评价,可为实施遗产登录制度提供可靠保证。其中,价值评价作为建立遗产登录标准的直接依据,现状跟踪评价作为遗产登录管理的有力手段,量化数据建档适应遗产数字化管理的现实需求,最终形成基于全程评价的保护与再利用决策机制,以此推动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制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梁远 《福建建筑》2010,(2):17-18,35
作为英国建筑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登录建筑制度创新性地涵盖了起源、类型多样的庞大的建筑遗产,对其进行了严格而系统的保护。与其它采取类似建筑遗产保护制度的国家相比,英国的这种保护制度无论在涵盖建筑遗产的数量、类型上还是保护力度和效果上,即在保护的质和量上的显著成就都堪称典范。英国登录建筑保护政策在三个方面保持平衡的特点可以部分解释其成功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回顾澳大利亚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其遗产保护体系、法律框架和遗产登录制度特征进行分析评介,通过比较澳大利亚国家遗产名录、联邦遗产名录和国家遗产登记册在评估标准、登录程序和法定保护等方面的异同,探讨澳大利亚的遗产登录制度对中国遗产保护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肖静 《山西建筑》2009,35(3):43-44
介绍了日本的登录建筑保护制度及我国近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指定制度,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日本在文化登录制度建设方面的合理因素及我国指定制度建设的不足,以促进我国近现代建筑保护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遗产与晚近建筑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国际上保护20世纪遗产理念的提出过程,阐述了晚近遗产概念的实质和内涵。在比较国内外登录保护建筑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对建成不足50年历史的建筑遗产、建成环境和文化景观的保存状况和潜在危机进行了分析,呼吁尽快建立我国20世纪遗产保护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7.
论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我国文物保护制度的特征分析,探讨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中的若干现实问题,从国家与地方的保护法规修订变化中,发现近现代遗产保护的观念变化和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由于我国的近现代建筑遗产具有多样性的特征,由此带来保护对策的特殊性和灵活性需求。为积极保护近现代建筑遗产,文物保护的国家制度必须改进完善,而上海、厦门等城市的地方性保护实践,对保护制度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慎谈"异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建筑遗产"异地保护"方式的由来,论述"异地保护"的作用和应用范围,指出目前对"异地保护"片面理解和错误做法的危害,并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在对建筑遗产实施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使它们得到充分再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谦 《四川建材》2019,(9):80-81
历史建筑作为人类历史的足迹,应当加以保护。本文介绍了两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式(英国的登录制和中国的指定制),分别介绍了两种保护制度关于历史文化建筑的选定标准、考察内容、登录方式、等级划分以及选定的法律程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我国的历史建筑保护制度虽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新时期应及时完善。  相似文献   

10.
<正>遗产之为遗产,在于其价值。非正式遗产之为遗产,同样在于其价值。遗产名录就像遗产的"户口制度",将遗产正式化、法定化,使其价值和保护迫切性得到了关注和保障,也常常将遗产纪念碑化和公众化了。所有被列入名录的遗产都曾经是非正式遗产,是否登录不改变一处遗产的本来价值。但事实是,登录遗产不至于被轻易拆除,而那些没有被列入名录的非正式遗产,等待着非常不确定的未来。文化遗产的保护层次和类型日趋丰富,但显然不可能将所有的非正式遗产都变成登录遗产,何况许多登录遗产尚没有得到正确的对  相似文献   

11.
历史建筑作为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分布广泛、风格多元。一些城市自1980年代就开始了历史建筑登录制度的实践探索,2016年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全面展开,当前多城市已探索形成历史建筑普查登录的一系列技术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历史建筑登录管理的发展历程,对国家及地方层面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实践进行梳理,从行政管理机构、法律法规体系、普查认定制度、记录建档制度4个方面总结历史建筑登录制度的现状特征,深入剖析其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在管理机制、登录程序、法规标准、修缮利用以及资金来源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今后历史建筑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华东电力大楼改造项目竣工之时,文章深入研究了大楼第二次改造方案征集的四个阶段里诸设计方案的改造设计策略及其背后的规划管理依据.回顾了建筑界对华东电力大楼作为现代建筑遗产进行保护的呼吁和遗产价值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华东电力大楼未能获得法定保护的缘由.指出华东电力大楼最重要的遗产价值在于学科价值和艺术价值.而非当时普遍论及的城市记忆。最后.文章提出.在学术研究层面,应重视中国现代建筑遗产价值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价值评估的应用研究.以及对上海现代建筑遗产的普查和上海现代建筑史的研究:在制度建设层面.提出对优秀历史建筑的认定条件的完善、日常申报机制和抢救登录制度的建立.以及年限规则豁免条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上海市虹口区工业建筑遗产的空间分布和保存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分析该地区主要工业遗产的建筑特征,重点围绕利用工业遗产发展创意园区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在丰富城市景观、复兴社区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历史建筑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保护对象,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2017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明确提出需破解政府拨款的单一资金模式,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历史建筑保护。在此方面,美国民间遗产保护组织开创的遗产保护周转基金制度在弥补政府资金缺口、吸引社会力量和居民参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介绍美国遗产保护周转基金的产生、发展、运营方式和成功案例,以期为我国历史建筑保护资金渠道的拓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世界遗产基于其突出普遍价值(OUV)而被登录,遗产项目登录和边界划定依据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OUV.世界遗产相关制度制定由西方国家主导,并不是每个发展中国家都能较好地理解其规则或者有足够的科研能力支持世界遗产在登录前进行足够的研究.因此,世界遗产登录以后允许进行遗产项目扩展和遗产边界变更的举措,其核心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完整性和真实性.虽然世界遗产扩展项目和遗产边界变更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是在此领域中国的专门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世界遗产扩展项目和遗产边界变更的国际规定,以著名世界遗产罗马中心为案例,分析了其从1980年遗产登录到2015年遗产项目和边界设定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过程.提出中国已经登录的世界遗产面临发展困境,以遗产扩展项目和遗产边界变更的方式应对危机,可以为遗产争取更大的空间发展尺度.  相似文献   

16.
建筑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的一种表达方式,如何在城市高速发展、生活极速变化的当下社会中保护延存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建筑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概念为出发点,通过对建筑遗产保护方面重要指导性文件的分析及梳理,进行了关于建筑遗产原真性概念及原真性的层次思考,并探讨了以原真性程度为基础的不同侧重点的建筑遗产保护及再利用方式和影响选择保护及再利用方式的因素。旨在增加建筑遗产保护方式,对当下环境的适用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韩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建筑遗产保护是在日帝强与期(1910-1945)开始的。这时期以1916年《古迹及遗物保存规则》和1933年《朝鲜宝物卉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令》的制定为代表,建筑遗产保护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通过对该肘期建筑遗产保护制度与朝鲜总督府修缮工程相关档案的分析,对日帝强占期韩国建筑遗产保护原则的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黎明 《山西建筑》2010,36(26):33-34
基于消费主义文化主导的视野下,人们对于历史及历史建筑保护的误解,对遗产、建筑遗产和遗产保护等概念作出科学分析,通过与美国的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的横向比较,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保护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建筑遗产的保护更新。  相似文献   

19.
潘玥 《建筑师》2020,(4):101-108
在建筑遗产的保护语境中,除却已被登录保护的对象,大量处于保护清单之外的城乡风土建成遗产该如何恰当处置,在“存”与“废”之间又该如何作利弊权衡,这已成为我国城市更新及乡村复兴中的一大难点和热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着重指出在城乡可持续发展中平等这一原则所蕴含的文化权利,即支持社群全体公民对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的所有感。本文聚焦于日本著名传统乡村风土建成遗产整体保护案例“妻笼宿”,考察了其从20世纪60年代起所经历的保护演进阶段中的原住民社群保护运动发展进程,包括江户时代遗存——妻笼宿的历史、遗产保护政策评价、原住民参与度、社群构建遗产自我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内容,结合2017年12月在印度德里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九届全体大会通过的《木质建成遗产保护准则》,试图在新的文化政治语境下探讨、学习日本风土建成遗产延续和发展方式的条件、问题与适应性,以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当代传统乡村中的风土建筑遗产的保护性活化和干预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琪  王芳 《新建筑》2004,(5):89-91
我国现行文物建筑的确认采用的是以文物保护为基础的指定制度。随着近年来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旧城改造的大规模推进,大量富含地方特色的历史性建筑无法得到文物建筑保护体系的有效保护。介绍了英国登录建筑的选定制度与我国文物建筑的指定制度,通过两种制度的比较研究,认为借鉴英国登录建筑选定制度在历史建筑保护、更新方面的合理因素,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城市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