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8,(1)
护士职业精神是决定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护士职业精神亦是减少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是目前我国培养护理人员的一种最主要的教育形式。高职护理专业教学院系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基地。但是,目前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不足,为此,高职护理专业教育需从学生价值观、课程体系、教师的重视、临床实践和考评体系分层入手,构建完善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路径,培养适应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要求的、具有新时代护士职业精神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6)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培养等问题。加强在校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保证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既能有效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也是符合当今社会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通过如何将职业素养培养工作渗透于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并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开展学生公寓"6S"管理为例所取得的多赢成效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职业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必须既能满足社会企业的用人需要,又能提高学生就业和从业的竞争力。本文从职业道德、资格考试及实训技能着手,通过课堂渗透及各项集体活动等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路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53-59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应秉持"工匠精神"和"互联网+职业素养教育"的新理念。在职教新发展理念下,本文分析高职职业素养教育的特点、内涵,针对高职职业素养教育的现实困境,通过优化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强化师资队伍、搭建教育平台、培养工匠精神等途径,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效,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7)
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优质技工长成的必要条件,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主要存在意识方面、课程设置方面及考核体系方面的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从专业教育、借企业力量、专业社团第二课堂、思政课优化、通识课开设及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7)
职业自信是形成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驱动力。目前,高职学生职业自信缺失严重,高职院校应对高职学生职业自信的主客观影响因素进行归因,重新点燃与激发学生的职业自信,在职业自信塑造中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5)
现代学徒制职业养成课程分为职业素质、专业基础、岗位技术技能和职业发展四大课程模块。其中,职业素质课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工匠精神;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行业通用基础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岗位技术技能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的核心能力;职业发展课程培养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的工作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家具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职业养成课程模块,对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需要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通过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中,培养高职生良好的职业认知,开展"政校企行"协同合作,培养职业素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是现今高职教育的重要宗旨之一,也是对学生实行职业化培养的主要目标。高职语文学科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课程。而现代化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将在高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分析、探讨对象,并提出可供参考的依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6)
高职教育是为了给国家培养有特殊工作技能的人才,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职业技能培养。而在职业素养培育的过程中,职业精神是最重要的因素,文章就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中融入职业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做出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