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虽然新媒体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不断提升,然而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校教师只有合理对新媒体进行运用,选择有效的对策开展教学,才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更好的作用。本文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
提高高校隐性思政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要通过开发学生密切相关的校园环境、师德师风、校园风气等内容,提高隐性思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隐性教育资源要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对学生思想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8)
在高中时期,思想政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思想政治的学习,努力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的学习效率,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文章从学生问题意识的概念说起,详细阐述了加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0)
思想政治是中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三观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初中思想政治主要以马列毛为指导思想,通过联系实际,向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品德习性、法律意识以及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程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劳动的高尚道德思想以及遵纪守法、文明礼让等优秀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中学的思想教育课堂上树立良好的道德思维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2):126-127
当前思想多元化、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隐性教育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显性教育的作用更为显著。文章在阐述高中生的思想特点,隐性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隐性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以完善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落实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3)
<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历史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课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它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应该系统地开发中国史和世界史中的思想政治素材,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1.中国的古代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国古代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绚丽的文化等都能够激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贯者和引导者,他们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科学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广西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5)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也暴露出来了很多问题。在这一时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进行探讨很有必要。(1)阐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结构。(2)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3)隐性教育更加符合受教育者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1)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理想现实因素和教育成效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党员的基本特点,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教育具有教育的可变性、内容的选择性、模式的交互性以及资源的共享性等特点,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依托新媒体技术建立网络平台、丰富教育内容,完善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5)
高校隐性思政教育资源在引导学生的意识形态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应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充分运用。目前高校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的还缺乏系统性,需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进行多角度、多途径的运用,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