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9,(18)
基于马斯洛需求定律对人文关怀设计进行研究。将"人文关怀"作为研究出发点,与"马斯洛需求定律"相结合研究,以灯带设计为例。通过研究产品中的情感化关怀体现,从中寻找设计思路;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阐述。通过文献调研人文关怀设计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确保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以老年人作为针对人群,解决老人的心理与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2.
武垚 《江苏建材》2022,(4):33-34
近几年来人口老龄化现象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现如今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情况还是占多数。老年人日常活动以居家为主,因此为居家老人设计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空间显得尤为重要。而老人房的设计往往是家中被忽略的地方,装修千篇一律程式化,我们将在软装设计中改善以上问题,充分体现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对我国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现有老年人产品的分析,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原理,提出老年人产品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及其重要性。使老年人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真正体现出对老年人群生活的尊重和关怀。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生态养老的核心理念,结合丹东市日新村养老中心设计项目,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分析、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单体设计等方面研究了人文关怀下的生态养老空间的规划与建构。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城市社区发展景观模式单一、缺乏人文关怀,老年人在城市养老生活中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对相关文献整理、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以景观设计学科为基础,结合山西地方传统民居文化,深入探索老年社区景观设计方法,使得山西地区社区养老景观设计具有地域特色.从景观疗愈角度入手,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人的身体、心理与行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人们追求高品质户外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在实际户外交往空间的设计和建设中,往往很容易忽略老年人这一群体。为此,通过多地方实地考察调研、分析,从空间景观组成元素植物的选择,建筑的造景、无障碍设计和色彩,地形的造景、水体的设计到整体布局,综合考虑设计出适宜老年人的户外交往空间,使老年人能够融入自然,在感受自然时放松心情、保持愉悦,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多学科老年人性别差异特征及空间关联的梳理,总结性别敏感型空间营造的理论和相关实践,以期拓展和延伸国内老年宜居环境研究的基础理论,推动空间的精细化设计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2)
本文以老年人用品为研究对象,对老年群体进行心理情绪的研究,同时借助情感化体验曲线,描绘老年群体活动时内心情绪,对其分析并理解,以"上厕所"这一行为为节点作为人文关怀点,运用到设计一款老年人用坐便器上,并对其设计优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方 《门窗》2012,(7):255
本文就如何在细节设计方面为老年人着想,体现周到的人文关怀,是在做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有的时候—细节决定成败。文章对老年人居住建筑中的细节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成为了我国人口组成中的重要部分。在老年建筑设计方面,我国尚处于研究阶段,尚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本文立足于对养老住宅设计的研究,从老年人需求、建筑设计、人文关怀等方面,对养老住宅设计提出了设计意见,推动养老住宅设计发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32):89-9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2月-2016年1月本院就诊的7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服务组和综合服务组。常规服务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综合服务组给予综合护理服务。评价:(1)对本次护理服务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2)病房基础护理评分、文书规范性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安全管理评分;(3)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差错发生率、投诉发生率。结果:(1)综合服务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显著比常规服务组高(P<0.05);(2)综合服务组病房基础护理评分、文书规范性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安全管理评分均显著比常规服务组高(P<0.05);(3)综合服务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差错发生率、投诉发生率均显著比常规服务组低(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有利于规避差错和医疗投诉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31):88-89
目的:对乳腺癌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应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护理后,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自觉症状、躯体生理功能、心里情绪、日常生活以及社会活动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宏大的关怀     
邱志杰是一位出生于60年代末的"60后"艺术家。虽然才步入中年,但是他的创作经历及其艺术作品却是异常的丰富。从90年代初《兰亭》的观念艺术时期,到95、96年左右的"新媒体时期",再到"反观念艺术时期";20世纪末进入到"后感性"时期,经过"现场艺术"的过渡期,转入了"长征"的自我塑造期;而后他又将"长征"与"现场艺术"这两者整合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总体艺术"。不仅是艺术,对于历史、文化、建筑,邱志杰也有着非常独到的见地。在与他的对话中,我们展开了对于Human Being"人生在世"的宏大关怀。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需求的变化,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论文分析了"持续服护"老人社区的优势,明确提出"持续照护"老人社区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养老模式的主体,指出适宜性是"持续照护"老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设计的主要原则.论文对适宜性的需求层次、影响因素、评价要点加以剖析.并提出"持续照护"老人社区的适...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4)
当前职业教育中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人文精神的渗透,导致职业院校中人文关怀的缺失。本文从心理关注、情感渗透和人尽其才三个方面,来探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结合山东济南西城金龄养老社区及河北香河大爱书院养老中心2个养老项目实例,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围绕"以老人为中心"照护理念,提出优化设计解决方案,强调以满足老人的需求及运营需求为依据进行设计,为养老项目的建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1"以老人为中心"照护理念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属接受入住养老社区、老年公寓,在专业化服务的养老机构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7.
《家饰》2008,(10):154-155
对于凡事都追求品质感的Arny和Jerry来说,能寻觅到称心的Townhouse实属难得,于是,在装修爱巢上自然更要练就一番功夫,尤其是俩人都注重的卫浴空间,不仅要求完美呵护身心的高级设备,对于细节设计和浪漫氛围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8.
牛美霖  周博  栾一斐  方可 《建筑技艺》2021,27(2):110-112
护理员的工作起居环境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运营难度有着重大影响.然而在多数养老机构中,护理员长期与老人混居一室的现象普遍存在,生活条件简陋、私密性差,同时混居状态易形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内外向传播,因此护理员的生活和工作空间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以养老机构的照护组团为调查对象,从护理员视角出发,分析其工作...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2):43-45
目的分析2010年淮北市三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的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因伤害首次在哨点医院就诊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年共报告伤害病例4241例,男女性别比为2.18∶1;文化程度发生伤害比例最高为初中(46.4%),最低为大专及大学以上(5.0%和3.2%);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为机动车车祸、跌倒/坠落、钝器伤(30.75%、27.82%和13.42%);伤害发生地前4位为公路/街道、家中、公共居住场所和工业建筑场所(36.8%、19.2%、15.1%和12.6%);伤害发生时活动以休闲活动、驾乘工具交通和有偿工作为主(33.77%、20.68%、19.34%);伤害性质前3位为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挫伤/擦伤(37.14%、21.83%、17.94%);伤害部位前3位为头部、下肢和上肢(37.11%、23.96%和16.62%)。结论伤害男性多于女性,初中等较低文化层次的人群发生伤害比例较高。伤害主要原因为公路交通伤害和跌掉/坠落,伤害性质以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和挫伤/擦伤为主。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meownership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using longitudinal data from a Dutch community sample (N = 2372) collected between 1992 and 2005, and find a negative effect of housing tenure on the probability of moving to a nursing home between two subsequent waves. Our discrete time duration model is able to deal with time-varying covariates like health and is flexible with respect to time effects. We hav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health status, presence of a partner and children, neighborhood, and housing. The effect of tenure remains significant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ir impact. A variety of additional potential explanations related to housing wealth and the price of long-term care are found to lack explanatory power. We therefore interpret our findings as the result of a strong desire among the homeowners to stay where they are—in their own property—and the better possibilities that they have—as owners—to realize this desi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