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9)
为了了解大学生创业必备的基本素质,弄清楚制约高校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研究者日常工作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大学生创业必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强烈的创业意识、较强的创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有:创业政策不完善,创业环境有待优化;人才培养创新不足,创业指导不力,创业资源匮乏;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知识储备不足,能力缺乏;创业心理素质不强等。为此,提出以下教育建议: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全程化指导大学生创业;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文章针对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结合相关研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2):140-144
本文基于TRIZ理论,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各类核心问题,提出"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培育大学生导师团队、协同创新机制和分阶段培养方式等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140-144
本文基于TRIZ理论,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各类核心问题,提出"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培育大学生导师团队、协同创新机制和分阶段培养方式等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促进机制,以延边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Excel图表,分析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与促进机制方面存在的外在与内在因素。同时,研究与提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培养方案、"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设计、创新创业促进配套机制,为类似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促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6):139-14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创新创业是民族昌盛的原动力,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基于"双创"背景,审视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守业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位、创业教育师资素质欠缺、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淡薄等方面的问题。"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创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方向、课程打造、优化培养载体、整合师资、搭建实践平台,夯实创业能力培养根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涯,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转变观念,树立创业新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升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水平;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基地等几个方面,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2)
为了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笔者就多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管理的经验和亲身体会,分析我校大创项目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大创项目的过程管理、完善项目的激励机制等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要提高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性,就要从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因素入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政府、社会、学校三方的努力支持是客观必要因素,而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实施者——大学生是主观因素。只有政府、社会、学校三方协同,大学生个体积极参与的"四位一体"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才能在政策上有保障,社会环境有氛围,学校培养有抓手,让大学生有信心选择创新创业,才能使培养更加有效,创新创业更加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