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lanning》2017,(21):35-37
永州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永州通过立法、普查登记、确定传承人、产业开发等措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要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做到培养传承人与培育非遗生存土壤相结合、公权保护与私法保护兼顾、一般关照与分类保护相结合、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其关键是如何发现和培养优秀的传承人,地方高校是发现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最佳土壤,本文以南通蓝印花布为例,深入研究南通蓝印花布的现状,探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地方高校面临的机遇和肩负的使命,提出在地方高校培养传承人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活态地保护与传承,需要居民自觉地进行参与。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非遗保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采用文献分析、理论研究、现场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沙湾镇提高居民文化自觉意识的手段进行系统总结,指出建立自上而下的保护机制、对传承人及传承队伍进行支持、利用社会传播体系等途径提高居民与非遗的接触度、增强社会组织的推动力及借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式是提高传统村落居民对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自觉意识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背景下推进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智慧结晶,也是地域文化传承的具体生动展现。它记录着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坚定民族地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稳定有着重大意义。文章主要以安徽省滁州地区为例,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分析了传承保护的途径,包括建立非遗文化传承基地、非遗文化数据库、非遗文化"六进"等,以及新媒体技术在非遗文化保护中的创新应用。旨在对滁州地区非遗文化遗产传承途径提出有效策略,也是对滁州地区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未来发展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遗产研究领域中,存在重视建筑本身"物"的研究而忽略建筑技艺主体"传承人"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艺习得和传承具有身体性特征,在社会转型期非遗传承人被市场化左右、身份角色模糊、技艺流失等问题。由此,提出在建筑遗产保护中,建立健全非遗传承人保护措施、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口述采访记录、重视非遗传承人人才的培养、发扬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和人文情怀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提升文化自豪感,国家大力提倡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南京为例,通过分析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从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3个方面阐述了非遗文创产品对传承非遗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弘扬地区精神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南京非遗文创产品的具体发展情况论述了创新性发展非遗文创产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4)
<正>2016年12月10日,"201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玉石雕刻、金属锻制研修班"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顺利结业。作为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中57所承办院校之一,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从2015年10月至今,已陆续承办非遗传承人群"工艺美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2)
<正>由安徽省政府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安徽省文化厅、黄山市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15年11月10日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开幕。落户安徽黄山市、2011年起始的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是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有效平台。保护非遗传统技艺,就是保护珍贵的文化记忆、守望精神家园、展示人民的勤劳智慧、接续民族文化血脉。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突出"文房四宝"这一主题,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0)
<正>9月8日上午,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文化厅、黄山市政府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黄山市开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文化部副部长张旭、副省长谢广祥,省文化厅厅长袁华出席开幕式。谢广祥在致辞中指出,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已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宣传普及和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要站在更高起点,大力推动中华优秀文化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校园视点     
《Planning》2018,(10)
<正>非遗文化进校园:"老手艺"重新"活"起来2018年,济南市启动了非遗传承与学校融合教育工程,全市共有24所学校的负责人与达成授课意向的非遗传承人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些非遗传承人将以济南市优秀传统文化授课老师的身份进入学校,相关的费用将由市财政拨款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