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岭南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耀明 《广东建材》2010,26(2):102-104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岭南建筑的特点,建筑景观和建筑风格出发,对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广西土木建筑》2010,(9):120-120
日前,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工程开工仪式隆重举行,这意味着海口市开始采取行动保护和整治历史文化建筑。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的骑楼建筑为例,首先介绍其产生的背景及其组成部分,接着分析其优、缺点,最后详细讨论有关骑楼保护的规划和建设措施,探索骑楼街的发展启示,人文意义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劭彦 《城市建筑》2014,(21):279-279
骑楼与竹竿厝的结合是漳州传统建筑的独特形式。本文分析了漳州“竹竿厝”骑楼的发展,介绍了其结构布局,建筑意义等。其赋予建筑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气息,我们应当从传统建筑中提取精华并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5.
骑楼与竹竿厝的结合是漳州传统建筑的独特形式。本文分析了漳州“竹竿厝”骑楼的发展,介绍了其结构布局,建筑意义等。其赋予建筑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气息,我们应当从传统建筑中提取精华并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法规为基础,对历史建筑可能因受损之需而采取修复重建的情况,从技术层面探讨了修复重建应注重充分论证、限定功能、考证研究、控制规模、恢复型制风格和原结构形式等要点,并提出杜绝拆真建假、加强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和重视传统风貌建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束林 《建筑师》2012,(4):76-80
在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低技术策略尊重建筑本身的构筑方式,运用最小的改动,适宜的材料与合理的传统营造技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建筑的真实性。同时,传统营造技艺在形态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建筑实体形态及相关思想、文化的同时,也必须对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加以保护。本文对低技术策略在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方法和技术路线上的探讨,并尝试完成了一些实验性低技术示范模式及其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8.
砂浆抹面是近现代历史建筑常用的外墙装饰之一,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受长期自然风化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现今多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病害。通过对张小泉剪刀厂历史建筑外立面砂浆抹面的病害特征与病害机理进行分析,从修复材料选择及工艺方案设计两方面提出建议,为今后此类历史建筑的修复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培龙 《山西建筑》2008,34(3):78-80
通过一些实例来简单对比中德两国在对待历史建筑的方法及新旧建筑关系等方面的不同,由此讨论两国建筑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及其成因,以期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厦门作为闽南中心城镇的历史并不长,但是仍然拥有为数不少的近代历史建筑,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厦门最著名的是号称“万国建筑博物馆”的海上花园—鼓浪屿,而每当游客经过前往鼓浪屿的必经之路—中山路时,就会被街道两旁风格独特的骑楼所吸引,那些起伏的骑楼轮廓线、形态各异的山花、极富韵律的连排窗、精致的花饰细部以及典雅的色彩……构成了人们强烈的城市形态意向(见图1、2)。厦门近代骑楼街区作为当地的历史风貌地段,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和关注。许多市民对这些充满南洋风情的历史长街有着一种格外的亲切感和归属感。研究厦门…  相似文献   

11.
黎松 《南方建筑》2004,(5):27-29
广州位于岭南地区,是古代百越民族聚居之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岭南地区形成了自己的化传统。而建筑化是整个社会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广州具有日照长、高温、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影响,逐渐形成了诸如“竹筒屋”、“西关大屋”,都市商业化的“骑楼”,近代由华侨  相似文献   

12.
单体建筑及建筑组群的外部空间对研究闽南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热带亚热带环境下的城市外部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闽南传统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埕与骑楼两种外部空间的分析,从功能形态、产生背景等方面阐述了埕与骑楼从最初的单体间的过渡空间到组合形成大埕、骑楼街区等外部公共空间的过程,以及两者对闽南传统建筑单体外部空间影响和由此产生的城市外部空间的变化,希望通过研究完善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在闽南近现代建筑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把握代表地域性的骑楼在再次地域化的进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进而对闽南地区外部空间的研究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周彝馨 《山西建筑》2007,33(35):57-58
以社会学理论解读传统骑楼建筑文化的内涵,通过对骑楼社区的社会组成、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出传统骑楼建筑文化衰落和变迁的原因,以此作为进一步寻求传统骑楼建筑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冰  杨晓凡 《河南建材》2021,(5):161-163
目前,我国建设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需要对某些现存的历史建筑进行修复改造工作,以便重新利用.建筑的原真性体现出的是建筑的时间属性.文章对建筑的原真性与城市具有的独特记忆展开了讨论,并且对现在的历史建筑的破坏修复改造进行了研究,为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保留历史痕迹提供了一定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林琳 《建筑科学》2006,22(6):87-90
在对骑楼的由来、形态、功能、结构及文化风格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骑楼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广东骑楼建筑是基于印度“外廊式”殖民建筑、地中海“柱廊”宗教建筑、欧洲“敞廊式”市场建筑、中国“檐廊式”店铺建筑、中国“干阑式”居住建筑等不同形式发展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16.
陈志宏 《华中建筑》2006,24(11):189-192
通过对近代骑楼源起不同观点的多角度剖析,从骑楼单体与骑楼街道两个层面.研究闽南传木椅楼与近代骑楼在建筑类型上的差异及其演变特征.论证骑楼是沿街建筑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在近代,骑楼主要是作为城镇街屋改造的一种方式.并探讨近代骑楼的规划建造方式与骑楼制度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富有亚热带特征的建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且持续时间长,潮湿、闷热、多雨、以及冬夏季温差小,多台风等。建筑如何去适应地域气候呢?对于亚热带地区,建筑应该以“通透、明快、轻盈、淡雅”作为自己的设计风格,以满足夏季自然通风、隔热、遮阳、防雨和防潮等要求,无论对于改善环境还是节约能源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介绍几种富有亚热带特征的建筑,旨在从中得到启示,并引起关注,重视建筑与气候环境的协调统一,强化人文观、生态观  相似文献   

18.
孙权  何颖  刘大平 《建筑学报》2022,(S1):136-142
监测历史建筑外观和结构构件的真实状态,有利于尽早进行修复干预,研究以俄罗斯东正教堂的数字化检测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所获得的超声波监测数据和材料均质性判定依据展开论述与说明,得出结构隐患和材料韧性强度的合理阈值,有效地为历史建筑的修复设计提供佐证数据,促进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模式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州和厦门位于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二者分别为岭南地区和闽南地区的代表城市,在近代殖民历史、商贸传统、地方文化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地的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在产生时间和表现形式上有诸多共同点,却有着更多差异之处。文章通过广州及厦门两地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的比较研究,并对相似性及差异性存在的内在原因的探究分析,对于理解近代中国城市建筑的嬗变,把握两地城市典型街道建筑——骑楼建筑与骑楼建筑的形成、发展、特征及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走向传统建筑--传统地方建筑对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自力 《四川建筑》2003,23(6):15-16
通过典型实例的分析,从中国传统地方建筑在气候、材料、地形等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技术策略进行论述,深入探讨传统地方建筑对当代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