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钢浦项镀锌线生产的彩涂基板最初送至彩涂厂家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棱线"缺陷,文章针对出现问题的产品进行检化验分析,找出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生产实际工艺优化,找到了工艺参数优化值,并在本钢浦项镀锌线得到了验证。解决了前期本钢浦项镀锌线彩涂基板产生"棱线"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内汽车产品的激烈竞争使汽车厂对镀锌产品的质量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方面要求不断提高带钢的表面质量和板形质量;另一方面要求保证汽车板的高冲压性能及钢板性能均匀。文章简要介绍了本钢浦项热镀锌机组在提高汽车板表面质量方面的攻关成果,详细介绍了通过清洗段、退火炉、锌锅及光整工艺设备控制及改进,使影响汽车板表面及性能缺陷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高级别汽车板表面质量及性能合格率得到提高,客户抱怨减少,交货期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3.
本钢浦项1#热镀锌机组近年来镀锌产品质量稳定提升,汽车板订货量逐年增加。随着客户及我厂对产品质量要求地逐步提高,为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快速提升产品综合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我厂对过往汽车外板在生产过程产生的缺陷成因进行分析与控制,使产品表面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轧钢》2006,23(6):51-51
2006年10月1日,本钢浦项冷轧10连续热镀锌机组成功生产出第1卷合格镀锌卷板,顺利进入热负荷试车阶段。  相似文献   

5.
单面钝化工艺为新兴工艺,其生产要求超出本钢电镀锌机组原有设计大纲,为实现其稳定供货就需要对电镀锌汽车油箱板生产工艺进行研究。本文从如何实现单面钝化工艺、如何优化提速后的单面镀工艺参数、如何提升未镀面质量等问题出发,研究形成一整套适用于本钢电镀锌机组的电镀锌汽车油箱板的生产技术、组织模式、产品规范和技术诀窍。  相似文献   

6.
霍刚 《轧钢》2005,22(2):29-31
介绍了本钢浦项冷轧薄板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况及主要机组的工艺技术特点。该项目的工艺和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生产汽车板和高档家电板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京成 《轧钢》2000,17(6):29
日前 ,浦项钢铁公司开发出除去电镀锌板表面带痕缺陷的技术 ,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电镀锌板表面质量 ,该项技术在世界同行业中首次被开发出。过去 ,浦项公司使用圆桶型电镀锌设备生产电镀锌板时 ,在其表面常常出现带痕缺陷。为了解决该问题 ,浦项公司冷轧部利用 2年的时间自行设计了一整套方案 ,从而成功地开发出了该技术。电镀锌设备有圆桶型、垂直型及水平型。圆桶型电镀锌设备虽然常常出现带痕缺陷 ,但其产品表面质量还是优于其他 2种类型设备的产品。目前 ,拥有这种设备的日本及欧洲各钢铁公司仍没能完全解决表面出现带痕缺陷的问题浦项开发…  相似文献   

8.
《轧钢》2009,(6):62-62
浦项钢铁公司在南美洲新建的浦项-墨西哥连续镀锌生产线(CGL)已投入热试车。该生产线位于墨西哥东部塔矛里巴斯州(Tamaulipas)阿尔塔米拉港(Altamira Port)附近,是浦项第1个海外连续镀锌板生产基地,主要产品为优质汽车板。该连续镀锌生产线于2007年9月动工新建,2009年4月1日开始冷试车,接下来的两个月依次进行了设备稳定测试、负载测试及全自动运行测试。  相似文献   

9.
陆岩译 《轧钢》2012,(5):76-76
浦项钢铁公司年产75万t的连续镀锌生产线(CGL)在浦项厂建成。新线投产后,浦项钢铁公司能够生产质量稳定的高耐蚀性高强度镀锌薄板,并降低污染物排放量。1977年,浦项厂建成第1条年产10万t的连续镀锌生产线,并于1997年将该生产线移建到中国广东省顺德市,随后开始新建这条采用最新技术的连续镀锌线。  相似文献   

10.
2003年8月19日,浦项与本溪钢铁公司签署了在中国合资建冷轧薄板厂的项目合同,本钢集团公司总经理于天忱与浦项专务理事、中国本部长金东震分别代表双方签字。两家公司将于今年10月在本溪建设“本钢浦项冷轧薄板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四辊轧机对酸洗后带钢进行了冷轧实验,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冷轧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跟踪观察, 采用TR200型粗糙度测量仪测试了轧制前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轮廓曲线, 研究了不同轧辊表面状态和摩擦条件下冷轧带钢表面形貌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轧件表面形貌主要取决于表面凹坑和辊痕的尺寸, 随轧辊表面粗糙度的减小和轧制道次的增加, 轧件与轧辊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增加, 轧件表面凹坑和辊痕的尺寸均减小, 轧件表面光洁度提高; 当轧辊辊面粗糙度相同时, 采用油润滑轧制的试样表面光洁度比干摩擦轧制的试样表面光洁度高; 冷轧前几个道次轧辊的表面状态对最终成品带钢的表面形貌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在传统渗碳、渗氮及表面淬火工艺的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基础上,简单综述了传统工艺在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上应用的工艺优缺点及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新型表面形变强化、高能束流表面强化、表面冶金强化、表面复合强化及表面纳米强化的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详细介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型表面形变强化中的喷丸强化工艺、高能束流表面强化中的激光表面淬火与电子束表面淬火工艺及表面冶金强化中等离子喷涂工艺的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汽车零部件表面复合强化技术和表面纳米强化技术的工艺特点和研究现状,尤其是将表面复合强化技术中的传统工艺与传统工艺、传统工艺与新型工艺、新型工艺与新型工艺的多种复合工艺的相互结合及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在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上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未来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镁合金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杰  郭浩正  石文天 《表面技术》2016,45(12):15-22
超疏水表面因其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基于镁及其合金基底超疏水表面的制备研究可以加深对材料特性的认识、扩展材料应用范围和提高材料应用性能而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超疏水表面的相关理论基础和超疏水状态下的两类模型及其相互关系,对两类模型下表面微细结构和固体表面化学成分对接触角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从构建超疏水表面的两种途径出发,一是在低表面能物质上构建特殊微细结构,二是在微细结构表面利用低表面能物质进行修饰,着重总结归纳了镁合金基底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镁合金超疏水表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Therearemanywaystoproducefreshbaresur faceofmetalsatacertainspeedbythedynamicmeth ods[1~ 9] andthefastfracturemethodisoneofthese .Theelectrochemicalinformationaboutthebaresur faceincorrosivesolutioncanbeobtainedbythismethodtostudytherepassiva…  相似文献   

15.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仿天然骨的多孔钛骨科植入物具有广阔的前景,等离子抛光技术作为表面技术的一种,可有效去除3D打印多孔钛零件表面附着的颗粒物,降低表面粗糙度。采用三重扫描激光显微系统分析了不同等离子抛光时间下多孔钛零件外表面及内层孔结构外表面的表面形貌并测量其表面粗糙度值。结果表明,抛光时间越长,表面越顺滑,表面粗糙度越低,抛光时间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重要因素。根据抛光时间与表面粗糙度的拟合曲线,得出了在保证零件内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在最优值范围下的抛光时间区间。  相似文献   

16.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anding on surface roughness of rubberwood. Surface roughness was measured using stylus profilometer. Sessile water drop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rmine contact angle of the surfa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anding process could improved surface roughness. Lower grit size gave rougher surface. The radial surface of rubberwood was found to be rougher compared to tangential surface. The roughness value across the grain was higher compared to the longitudinal section. The contact angle on the tangential surface was higher compared to the radial surface and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radial surface was rougher than the tangential surface.  相似文献   

17.
8407钢压铸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工作面出现麻点,对其进行抛光处理,而经抛光加工后再次使用,模具工作面仍出现麻点。采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仪器设备,对压铸模具失效件的化学成分、表面缺陷形貌特征及显微组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模具工作面表面麻点处存在凹坑,凹坑周围及底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开裂,并在凹坑边缘形成斜坡状的压痕。模具工作面凹坑未发现氧化、腐蚀等化学反应,表明该凹坑由于挤压变形造成。压铸模工作面麻点产生的原因是抛光过程中加工强度过大,模具工作面表层已经形成高温快冷的白亮色淬火组织,淬火组织应力造成工作面的横向开裂,并形成局部纵向裂纹。在表面抛光热影响作用下,工作面次表层产生退火软化,因而形成变形的纤维状组织。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工作面表层纵向裂纹处被压塌形成凹坑,造成模具工作面宏观可见的表面麻点,导致锌合金压铸件产品表面凸起的外观缺陷。  相似文献   

18.
WC-10%Co超细硬质合金烧结中表面钴聚集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益中  谢宏  李昆 《硬质合金》2011,28(6):358-363
通过分析合金表面形貌、表面物相和表面钴含量,研究了WC-10%Co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烧结时表面Co聚集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1 100℃下烧结50 min后,合金表面出现典型的颈缩和孔隙球化,表面Co含量达54.12%,产生了表面Co聚集;在1 250℃、1 300℃、1 320℃、1 330℃、1 350℃下烧结10 min后,合金表面均未见明显颈缩和孔隙球化,1 320℃下开始在表面大孔隙处产生Co聚集,1 330℃下渗出到表面出现孤岛状表面Co聚集,表面出现Co(hcp)相,Co含量达71.63%,1 350℃下相互串联形成网络状Co聚集层,表面Co(hcp)相增多,Co含量达86.32%;1 350℃下烧结30 min后表面网络状Co聚集层部分消退,显露出Co聚集层下的WC晶粒,表面Co(hcp)相减少,表面Co含量82.81%;1 410℃下烧结50 min后,合金表面网络状Co聚集层明显消退,WC晶粒成片显露出来,表面Co(hcp)相消失,表面Co含量降至61.87%。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不同加工参数下,对18CrNiMo7-6齿轮钢进行超声滚压加工后表层质量的变化,并得出其显著性顺序。建立表面粗糙度的解析模型,研究进给量、滚压次数和初始表面粗糙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作对比。方法采用车刀将固定在车床卡盘上的18CrNiMo7-6齿轮钢棒状材料的端面进行精车后,采用超声滚压试验装置对精车后端面进行加工处理。采用三维形貌测量仪等专用设备,对加工完成后的试样表面表面粗糙度、表层显微硬度、表面二维形貌和表层残余应力等进行检测,然后利用正交试验,寻找对试样表面粗糙度影响的显著性因素,建立表面粗糙度的解析模型,对比试验数据和解析模型数据,研究超声滚压对表面粗糙度、表面二维形貌、表层显微硬度和表层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得到的显著性顺序为进给量、主轴转速、次数、振幅、静压力,并且前述给出的粗糙度解析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超声滚压后的表面粗糙度,计算得到的理论数据与试验数据较为接近。试样表面的粗糙度Ra由车削加工的3.003μm减小为0.468μm,齿轮钢表层形成了明显的加工硬化层,其深度约为260μm;表层显微硬度从未处理的360.9HV升至417.6HV,比率为15.7%;表层内形成了勺形分布的残余应力,在距离表层60μm处,最大残余压应力形成,为–790.97 MPa,残余压应力层深度达到了800μm。结论超声滚压加工可以显著提高18CrNiMo7-6齿轮钢试样的表面性能,其中以滚压进给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修饰微结构对疏水性材料表面浸润性的影响并指导制备超疏水表面。方法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水滴在修饰不同微结构的疏水性表面的润湿模型,通过水滴表观接触角衡量分析了疏水材料表面修饰单一粗糙结构和复合粗糙结构对疏水性提升的效果,利用硅树脂掺杂微粒制备了不同粗糙度的疏水性涂层,涂层固化后测试其实际接触角大小,并与仿真结果对比。结果仿真结果显示,对水滴接触角为100°的表面修饰单一粗糙结构后,由于微结构形成的凹槽滞留空气,阻碍了水滴在表面铺展,使得水滴在表面的接触角增大至133°。在原微结构基础上修饰更小一级的微结构后,水滴在表面的接触角达168°,材料表面达到超疏水效果。实验中,随涂层表面粗糙度的提升,水滴在表面的接触角逐渐增大,掺混两种微粒的疏水涂层固化后,表面形成复合微观结构,水滴接触角达162°,与仿真结果拟合较好。结论在疏水性表面修饰微结构可显著提升其表面疏水性,修饰复合结构后可达到超疏水效果,此方法可用于实际工程制备超疏水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