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月,龙马集团CTdP制版应用及铝材产品市场分析会议在海南隆重召开。2008年是龙马集团面对困难寻求发展的时期.在国际金融海啸面前,对各界同仁一如既往地支持龙马集团,使得龙马集团在印刷.器材、制版等方面有了更快的发展.此次产品应用及市场分析会的召开,也体现了龙马集团坚定走科技创新之路.与合作伙伴及业界同仁共同寻求发展.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决心与信心。  相似文献   

2.
肖竞 《新食品》2007,(24):65-65
今年7月,福建龙马推出新包装的皇家俱乐部威士忌,不到一个月时间,新产品在部分市场销售迅速升温。福建龙马有什么新招呢?福建龙马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臧世德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3.
康文 《印刷工业》2009,(5):95-95
在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于4月14~16日在北京九华山庄举办了“UV—CTP制版系统发展前景及推广”研讨会,龙马集团与国内外CTP设备制造商.版材制造商.感光材料制造商和印前设备制造商以及部分CTP系统预期用户等一起参加了会议,此次酝酿已久的研讨会为印刷行业提供了一个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4.
文静 《中国印刷》2011,(5):77-77
在第二届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上,中国大型PS版研发生产基地——龙马集团隆重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dP数字印刷制版系统与UV-CTP制版机,并对CTP版和与其配套的制版机进行了现场演示,引起了诸多印刷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制版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对海内外的客户很有吸引力。对此,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龙马铝业集团董事长王晓军。  相似文献   

5.
碱性脂肪酶     
福建龙马集团公司碱性脂肪酶投产成功,于5月7日由省轻工厅组织投产技术鉴定。 龙马集团龙岩微生物生化工程厂由福建师大提供技术建立的2000吨/年规模的碱性脂肪酶生产线于近日试车成功,投入正常  相似文献   

6.
简要分析粘胶纤维废水的处理工艺和方法,同时介绍龙马公司粘胶废水处理,包括工艺、设备、效果和成本。其主体工艺采取表面过滤与生物活性炭过滤相结合,核心工艺是表面过滤。  相似文献   

7.
邓文雷 《今日印刷》2007,(10):37-37
Print Expo 2007展会期间,龙马铝业集团携手瑞士Luscher公司隆重推出了CTdP系统与UV-CTP版材,当时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也曾有人怀疑,CTP在中国市场的应用时间不长,你推出新产品、他推出新系统,竞相推广CTP产品,是否有故意炒作之嫌?对于这次龙马铝业集团推出的新系统、新版材,业内人士急于要看个明白.《今日印刷》记者有幸参与发布会,并于近日对龙马铝业集团副总经理李煜先生的简短采访中了解了一些最新讯息.  相似文献   

8.
李婧 《中国印刷》2011,(10):12-17
创新是一种新思维诞生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推动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对个人而言,创新是一种挑战;对企业而言,创新意味着发展;对有着二十年自主研发、创新经历的王晓军而言,创新更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责任。在他的带领下,龙马铝业集团在不断完善自我的道路中做优做强,走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数字化制版之路。  相似文献   

9.
一@ s田原风光 A二玉图qe-u%fHWt/W4T’4WWe a--””一 蝴飘笠覆二诺梳“__/进钛刃回回回s全丝蜜汁就鱼 M可可如意卷J回回曰)L/_NN 足鲨 瞟圃_圃r 磁踢 回回s紫砂闲食 回巴蚌鼻象脑虾 回回已M_用甲硼l”回回巴/回 卜玉叶冬瓜 回回回回回口回回回回回L——一 回回WW E3 ---=’u-j ’- -- IL* WWWWM-.--”MMW y—-W回回回回巨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已回回p岁粪回凶3x问回*区龙马粕神A日本厨师佳作——将冷碟巧妙置于花伞之上。A吉利凤梨虾 司问回回匾这,’5学臼回回_。____M神龙驾车海鲜太极大全膏蟹镶明珠夏蝉鸣柳第二届中…  相似文献   

10.
《烹调知识》2010,(8):48-53
全聚德和平门店在恢复传统点心“如意卷”,“枣花酥”,“佛手酥”,“蜜麻花”,“艾窝窝”,“豌豆黄”,“萨其玛”,“小豆凉糕”的同时,创意制作了象形的“核桃酥”,“花生酥”,“苹果酥”,等栩栩如生的精美面点。  相似文献   

11.
厨道与医道     
心龙 《烹调知识》2009,(3):42-43
中华烹饪厨技有灿烂辉煌的历史,伊尹是“厨师之祖”,“神厨”庖丁有出神入化的解牛“厨技”。伊尹出身御厨,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黄帝与神农氏的医药传人,并且道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元圣”,中医的“汤液”就是“医技”与“厨技”的结晶。“神厨”庖丁解牛的技术已达“神乎其技”的境界,庖丁说他的“厨技”来自于“道”,但是“道”的内涵是什么呢?庖丁并没有说明,我们可称其为“厨道”。“厨道”在历史上或许曾有记载,但是现在已经失传了。“厨技”有“厨道”,“医技”也有“医道”。  相似文献   

12.
文人·诗·醋     
醋与文人可谓渊源久矣。醋的最大特点就是“酸”,文人的贬义词就是“酸文人”、“文人酸”。孔乙己嚼着茴香豆还“之乎者也”,那是“穷酸”;李白自恃“天生我才必有用”,两盅小酒下肚,两眼望着青天,“天子呼之不上船”,那叫“狂酸”;诗圣杜甫一生不得志,“秀干终成栋,金刚不做钩”,饿着肚皮做文章,那算“菜酸”……  相似文献   

13.
豆腐脑     
有位老外真逗,竟然把我们中国的名菜“四喜丸子”翻译成“令人高兴的肉团子”,把“红烧狮子头”译成“烧红了的狮子头”,把“宫保鸡丁”译成“政府虐待鸡”,把“麻婆豆腐”译成“长了一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在这里,我还是想说一句,豆腐脑不是“脑”,而是一种近似“脑汁”的豆制品,我们云南人又叫豆花。当然,豆花也并非是“花”,而是一种大多数中国人都喜欢吃的平民美食。  相似文献   

14.
阆中热凉面     
在中国,有人居住的地方,应该说就有凉面,只不过因各地口味习惯不同,食材和配料有所区别而已,譬如陕西的“狗肉凉面”,山东的“麻酱凉面”,广东的“鸡蛋凉面”,上海的“粗条凉面”,山西的“柳叶凉面”,天津的“打卤凉面”,北京的“素什锦凉面”,兰州的“清汤牛肉凉面”,湖北的“炸酱凉面”,还有四川的“红油凉面”等等,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5.
盛会 《饮食科学》2012,(4):33-33
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但早晚仍然较冷,适时“春捂”有助防病。但春捂怎么“捂”,一直是个笼统的概念。“捂”得到位,“冻”得有度,就有道理,“捂”“冻”不能恰到好处,就不科学。其实,只要牢记四步走,“春捂”就不难。  相似文献   

16.
最近《烹调知识》(2010.2)“卷首语”刊出“烹调的灵魂”一文,细读之,颇受启迪,文中总结了“精细”、”美妙”、“情感”、“礼仪”等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独具慧眼。归纳起来说,烹调的灵魂在于“味”,即”适口者珍”,才为上品。确实如此,美食的八大要素之首当为“适口者珍”。  相似文献   

17.
“罗宋面包”即俄式面包,把俄式面包叫“罗宋面包”是上海人最先叫出来的。俄国叫“俄罗斯”,但在上世纪初大批白俄涌入上海滩时,很少有人叫他们为“俄罗斯人”或“俄人”,而是叫他们为“罗宋人”,穷困潦倒的叫“罗宋瘪三”。这种叫法是当时“时髦上海人”首创的。那时一些现在称为“老克勒”的上海人.风行讲沪上“滑稽明星”趣说的“来是‘康姆’。去是‘谷’,廿四铜钿‘吞的福’,‘翘梯翘梯’请吃茶,‘雪堂雪堂’请侬坐,爷要‘发茶’娘‘卖茶’,丈人阿伯‘发音落”’等所谓洋泾浜英语,当时在上海的英国人称“俄罗斯”为“RUSSIA”,用“洋泾浜英语”讲,就音译为“罗宋”,白俄人做的面包也就被称为“罗宋面包”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龙头地位的确立,“海派”一词使用频率渐高。“海派”应是好词。“海派绘画”、“海派京剧”、“海派服装”,指的是改革、创新的艺术。不知什么缘故,有的时期,“海派”成了贬义词,上海人对于那些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是踏踏实实的人,往往评之日:“海派来亚”。现在,“海派”又返本还原了。几年前,上海大学专门成立了“海派文化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9.
土豆不土     
土豆,上海话称之为洋山芋,以区别本地的山芋(红薯或白薯),但纵使前面加了个“洋”字,始终还是浑身沾满了泥巴,脱不了一个“土”字。香港一度称那些留洋归来喝过洋墨水的留学生为“番薯仔”,“番”在汉语中为“外来的”“外洋的”意思。番薯仔与沪语“洋山芋”颇有异曲同工之处:虽加了个“洋”字,仍是土生土长的,以喻“喝了洋墨水不要忘了本”,与今天的“海归”,意义似又更深了一层。  相似文献   

20.
牛蒡,别称“恶实”、“牛莱”、“蒡翁菜”、“蝙蝠刺”、“东洋萝卜”、“东洋参”、“牛鞭菜”等,是一种以肥大肉质根供食用的蔬菜,叶柄和嫩叶也可食用,属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我国从东北到西南各地都有分布,亦有栽培。日本、欧洲亦产。种子入药,称“牛蒡子”或“大力子”,性平,味辛,能散风热、宣肺气、消肿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