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气储层中的水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承祖  华明琪 《油田化学》1993,10(3):272-276,290
本文对油藏工程中有关油气储层中的水膜问题进行了评述,介绍了近代水膜理论及其在油气藏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特低渗储层润湿性评价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储层润湿性评价实验各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特别是特低渗储层,分析了自吸法实验中计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计量方法,并对这种实验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的比对,发现该方法可行,简单实用,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实验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润湿性是储层的一个基本特征参数,是影响油藏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低渗透砂岩油藏中储层润湿性影响作用更为明显。本文通过对目前储层润湿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调研,系统总结出储层润湿性的形成机理、表现特征、润湿程度的衡量标准及影响储层润湿性改变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测定储层润湿性的几种方法和技术。认为:弄清润湿性的形成机理是有效减低润湿性对储层伤害的关键;了解润湿性的表现特征是形象认识储层润湿性影响的有效方式;对储层润湿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针对性的选用测定润湿性的方法和技术。在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因润湿性改变而造成储层伤害的有效措施,合理利用各种方法减小砂岩储层润湿性伤害作用,提高砂岩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翁大丽 《河南石油》1998,12(A05):31-33
在对双河油田500余块含油岩石薄片研究基础上,总结了注水开发油田储层润湿性变化特征,提出油层显孔和微细孔中不同润湿性判别标准。对双河油田几个油组的研究结果表明“油层的润湿性特征以亲水为主,亲油次之,即偏亲油-中性-亲水。  相似文献   

5.
去年在北海地区用NMR测井仪(NML)测了一些井,并建立了庞大的数据来评价NML解释储层渗透率、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及其分布方面的潜力。本文对在北海北部富饶的黑雁油田混合润湿性储层的三口井所测的NML资料进行了评价,并将之与常规测井资料进行了对比。为了进行刻度,还建立起了综合实验项目,从同一测量井段中挑选了一些岩心进行分析。尽管这些NML资料的信噪比颇低,但结果表明仍可能相当好地估算饱和盐水岩石的孔  相似文献   

6.
当前低渗透油气资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非常规页岩油气,其以巨大的资源量成为了当今油气藏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低渗透储层润湿性是油气藏开发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获得的储层物性参数之一,因此能否准确判断润湿性是制约低渗透储层有效开发的瓶颈之一。文章对国内外常规低渗透储层和非常规页岩储层润湿性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详细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润湿性判断标准及优缺点,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储层润湿性改变对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储层润湿性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观点认为:注水开发时,岩石表层亲水更容易使油滴从岩石表面剥落下来。通过天然岩心润湿性测定和驱油剂驱油试验发现,驱油剂能提高驱油效率10%左右,驱油剂并不能将岩石的润湿性转变成水湿,而是向着中性润湿的方向发展。通过分析毛管力发现,在水驱油到残余油状态时,毛管力是阻力,将阻碍原油从微小的孔隙吼道中流出。由毛管力计算公式可知,当润湿角为90°时,毛管力最小。因此得出结论:中性润湿最有利于提高采收率;驱油剂不但能使储层岩石向中性润湿发展,同时能起到降压增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测井资料预测储层的润湿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岩心电性及润湿性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润湿性对阿尔奇饱和度指数n有很大影响。通过引入相对润湿指数,发现阿尔奇饱和度指数n的对数与相润湿指数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为利用饱和度指数预测储层的润湿性提供了依据。同时使用电磁波传播测井和微球形聚焦电阻率测井求出饱和度指数随地层深度的变化曲线,预测储层的润湿性。现场井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直观显示不同深度处储层润湿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水驱开采裂缝性、油湿/混合润湿碳酸盐岩储层的效果差。正在研究用稀释表面活性剂方法增加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的采油量。本文研究了稀释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在碳酸盐矿物表面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润湿性、相态、界面张力和吸附试验。本文证实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样能够将方解石表面的润湿性变成中等润湿/水湿条件,或对于西得克萨斯原油来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B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今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下限确定的不准确性,本文从孔隙结构和常规物性两个方面来研究,并通过水膜厚度最终确定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下限。孔隙结构参数是描述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定量指标,以此来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孔隙吼道参数与水膜厚度在同一数量级上,利用水膜厚度,结合压汞资料,做出孔隙度和大于0.195μm孔喉体积百分数图版,确定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下限。  相似文献   

11.
12.
泥页岩水敏性评价新方法——比亲水量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近代表面物理化学有关理论和试验分析,首次提出并论述了比亲水量法是泥页岩水敏性评价的科学新方法。比亲水量法能克服传统总亲水量法的局限性,特别适用于当前面临的深井硬脆性泥页岩井壁稳定性的分析研究。文中概述并试验研究了比亲水量的测定方法。试验研究表明,EGME法和亚甲基蓝法均是重复性好、准确可靠的泥页岩比表面测定方法,尤其是亚甲基蓝法简便易行,成本较低。比表面积和比亲水量是泥页岩水化变形和强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试验测得了10种泥页岩样的比表面积和比亲水量。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油层润湿性的研究历史、分类及测量方法 ,指出了每种测量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结合对靖安油田的实际研究工作 ,认为影响油层润湿性的因素主要有岩石矿物成分、原油组分、地层水成分和地层温度、压力等。油层润湿性研究对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的制定以及油田采收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制备的不同润湿性岩样,系统研究了注入水对这些岩样注水采收率的影响,得到了润湿性对恳东29块油藏注水采收率的影响规律,即随着岩样水湿性的逐渐增强,注水采收率先逐渐增加后缓慢降低;并得到了使注水采收率最高的恳东29块油藏岩石润湿指数值,对有效开发恳东29块稠油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理解目前在储层润湿性对电阻率影响研究中的两种不同结果,根据润湿性对电性影响的微观机理以及储层特性的差异,首先提出了水湿储层中润湿水膜存在连续状和分散状这两种形式;接着利用逾渗理论研究了在具有不同连通性和均质性的储层中,润湿性对电阻率的影响规律;最后从阿尔奇公式出发,进一步分析了润湿性对电性影响的特征。根据阿尔奇公式的分析结果同逾渗理论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含水饱和度范围内,水湿储层的电阻率均比油湿储层低;在低含水饱和度下,润湿性对电性影响的差异可归因于储层连通性和均质性的不同。连通性好、非均质性不显著的水湿储层,其I-S曲线呈现凸型;连通性差、非均质性显著的水湿储层,其I-S曲线呈现凹型。在确定饱和度指数时,除考虑储层的润湿特性以外,还需要考虑储层孔隙的连通状况和均质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有效地求取地层孔隙压力,是油藏工程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对油气运移成藏研究、油藏物性与剩余油分布预测、井壁稳定性评价、套损预测预报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注水开发油田套损预测预报工作要求出发,通过现有测井资料预测地层压力方法考察,明确了典型的等效深度法、统计分析法求取水淹油藏孔隙压力不适应的根源所在,提出了原始油藏压实趋势线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思路,给出当前水淹油藏孔隙压力计算方法。经4口井RFT测试资料检验,平均绝对误差0.61MPa,为地应力评价、套损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砂岩模型两相驱替实验中油层润湿性的判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砂岩模型两相驱替实验过程中,判断油层润湿性应注意以下问题:(1) 应注意砂岩模型及实验流体的可靠性,充分考虑模型制作过程中各种因素及实验流体真实程度对润湿性的影响;(2) 应保证润湿性判断方法的正确性。在利用水驱油方式及水驱油之后的油、水分布状态判断岩石润湿性时,应综合其他方法进行判断;利用孔道中油水弯液面判断润湿性时,应同时观察大小孔道的弯液面,并防止润湿滞后的影响;在利用油水两相自吸量的比较判断润湿性时,应在孔隙空间内部流体状态相似下进行。  相似文献   

18.
在砂岩模型两相驱替实验过程中,判断油层润湿性应注意以下问题:(1) 应注意砂岩模型及实验流体的可靠性,充分考虑模型制作过程中各种因素及实验流体真实程度对润湿性的影响;(2) 应保证润湿性判断方法的正确性。在利用水驱油方式及水驱油之后的油、水分布状态判断岩石润湿性时,应综合其他方法进行判断;利用孔道中油水弯液面判断润湿性时,应同时观察大小孔道的弯液面,并防止润湿滞后的影响;在利用油水两相自吸量的比较判断润湿性时,应在孔隙空间内部流体状态相似下进行。  相似文献   

19.
多重复合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压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渗透油藏岩性发育不均匀,常表现为多重复合油藏特征。这一特点难以从油井测试资料中观察到,而在水井测试资料却有所反映。水井测试资料曲线往往存在后期多次上翘现象,而显示出油水井间的地层特点。但是,对这些资料的解释具有一定难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多重复合油藏试井理论模型,研制出理论图版,分析了压力动态特征。文中列举出油水井对应测试的分析实例,以此说明加强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压力动态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