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崇礼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态脆弱区在退耕还林政策后多年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成因,本文选择张家口市崇礼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统计年鉴中该区的社会数据,通过动态度、主成分分析法,揭示其近20年来的土地格局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因素。结果发现:(1)崇礼区近20年来土地结构以草地、林地、耕地为主,共计占比达到97%以上。(2)2000~2018年,耕地面积先下降后上升,草地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建设用地18年间增加了近40km2,增幅达到500%。经分析知,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对该区土地资源的调控在2010年后显露出成效,经济的发展对该区土地变化驱动力上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郑州市陈寨为研究对象,采用陈寨2003年、2009年、201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运用计量地理学原理,借助ArcGIS软件和Eviews软件,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速度和转化关系等方面分析陈寨2003—2015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住宅用地是陈寨的优势用地类型,耕地明显减少,水域保持稳定,商服用地与公共服务用地均先增加后减少;公共服务用地变化最为活跃,其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22.52%,同时其变化幅度也最大,达到292.82%,其面积增加10.72ha,耕地是其面积增加的主要贡献者且贡献量为5.31ha;驱动因素主要有区域政策、区位因素、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等,其中,区域政策占主导因素,经济因素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赣南流域受稀土矿山开采影响,水土污染较为严重,局部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文中利用1995年TM影像、2000年TM影像、2006年TM影像和2013年Landsat8 OLI影像进行解译分析,以濂江流域为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选取合适的研究区影像分类方法,通过4期影像的分类成果解译出流域内不同时期的土地分布利用,分析濂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随时间变化情况,并通过土地变化转移矩阵,研究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去向,实现土地的动态监测,提供濂江流域内土地的利用变化信息,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区开采范围趋势是先增后减,在2006年前后研究区采矿用地面积达到最大峰值,2013年采矿用地面积有所降低,而林地的面积变化趋势刚好与采矿用地的面积变化趋势相反,其原因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与政府的相关政策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计算信息熵和均衡度,分析了从1959-2001年兰州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兰州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显示,近50年来兰州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均出现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用地结构正向均衡状态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经济发展,同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城市职能提升、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期遥感影像数据源,提取灵武市建成区边界,在分析建成区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指数、分形维数、重心迁移距离等量化指标的基础上,对城市经济指标、产业结构和政策进行分析,探讨城市扩张的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15年灵武市建成区具有明确的主体形态,且形态总体较简单,城市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展,并趋于规整和稳定;城市重心总体向西南方向迁移,2005—2010年城区面积增长最快;城市扩展方向受自然地理条件的控制,资源条件和政策支持对城市扩展的节奏和速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二级地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0—2007年的动态变化分析,揭示了地类的变化特征。并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政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利用2014年与2016年两期GF-1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得到开封市区两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图。通过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开封市区两年间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地域、政策、经济等主要因素进行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和地理因素对开封市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影响最大,开封市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最频繁。  相似文献   

8.
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非农业建设等原因,占用耕地现象特别严重,致使耕地日益减少。本文利用了山东省的相关资料,研究其耕地变化原因,为山东省耕地资源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集成多源数据,提取了连云港市中心城区1979—2009年城市土地利用扩张信息。利用扩张强度指数、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转移指数分析了30年来连云港市城市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79—2009年间,连云港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扩张强度逐渐增强,其中以2000—2009年间的城市扩张规模和速度最大;连云港市城市扩张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城市重心总体上向东北方向(港口)偏移;扩张强度指数逐渐增大,城市空间形态日益复杂;城市扩张模式由2000年前的"同心圆"模式转变为"核心轴向"的空间扩张模式,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政府政策等是连云港市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在宁夏的产业规划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信息熵原理,运用信息熵和均衡度分析了宁夏用水结构的变化规律,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用水量和用水结构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识别了主要因素并分析了其对用水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宁夏用水结构的均衡度由1998年的0.28提高到2017年的0.40,上升趋势显著;对用水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工农业用水效率;对用水结构均衡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产业结构调整。该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彭阳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自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封山禁牧、小流域综合治理、坡改梯等生态恢复和建设项目以来,经过多年的生态建设,县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显著提高。为掌握彭阳县生态环境状况,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以彭阳县2010年、2014年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和统计资料等为数据源,选取反映生态环境状况的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等指标,构建彭阳县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RS、GIS技术,对彭阳县12个乡镇2010年和2014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彭阳县各乡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处于60~76,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良好,其中2014年古城镇EI值为75.28,生态环境状况为优,其他乡镇EI值在60~75,生态环境状况均为良;从空间分布看,位于彭阳县西南边缘的森林水源涵养区乡镇的生态环境状况好于其他三个生态建设分区的乡镇,位于台地旱作农业保护区、丘陵沟壑水土流失治理区和河谷残塬农业耕作区交错区的乡镇EI值相对较小;从各乡镇生态环境状况看,草庙乡EI值2010年为62.16,2014年为67.68,在所有乡镇中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最低,而古城镇2010年EI值为68.53,2014年为75.28,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最高;从时间变化看,与2010年相比,2014年彭阳县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运城市盐湖区时间序列陆地植被生物量变化以及盐湖面积变化趋势,基于Land-sat TM/ETM+/OLI数据(1987—2017年)、盐湖区周边气象站点(1987—2015年)年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对区内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NDWI)进行定量化及趋势分析、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龙川江干流水文站——小黄瓜园站所控制的集水区为研究区,以1974年、1992年、2007年和2011年的卫星影像解译数据为信息源,选择6个斑块类型水平和8个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研究区1974-2011年间的景观格局的变化特点,并对引起格局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剖析.结果表明:①1974-1992年,景观聚集度(AI)由89.1427%降为85.9012%,景观破碎化加重,其中耕地和草地破碎化最为严重.1992-2011年,景观AI值升为88.7651%,整体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有所减轻;耕地破碎化却更为严重,成为破碎度最高的景观类型,其斑块数目(NP)占研究区NP的35.97%;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分布趋于分散,林地分布渐趋集中.②各类型所占景观面积比例(PLAND)在1974-2007年间由均衡趋向不均衡,在2007_2011年间有所改善.1974—2011年,林地逐渐取代耕地的优势地位,草地在整个流域所占的比重下降严重,而建设用地的比重则不断增大,其PLAND增加近140倍.⑧1974—2007年、2007—2011年,流域整体景观的形状渐趋复杂,景观均匀度后期较前期好.耕地和水域的形状后期较前期复杂,而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形状则是后期较前期规则.④龙川江流域的地形地貌是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限制因素;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政府的决策、政策是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开发利用龙川江流域国土资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2001年和2011年昆明市的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分析呈贡大学城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揭示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和潜在问题.结果表明:研究区在大学城建设的10年里由原来的乡村田园景观转变为典型的城市及城市园林景观.果园和菜地面积急剧减少,大量转化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关系趋于复杂.果园和菜地的形状趋于简单,而居民点、裸地以及撂荒地的形状变得更加复杂,除撂荒地外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连通性变差.整体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大,异质性增强,且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更加均匀,形成具有多种类型的密集格局.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为因素,闲置土地的激增和生物栖息地的减少是今后大学城建设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南昌水专学报》2017,(1):78-84
以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车尔臣河流域Landsat-TM影像数据和中巴资源卫星数据,采用GIS技术分析研究区20 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0年,研究区耕地、水域湿地和建设用地呈现增加趋势,分别增加152.69%、343.05%、34.09%,其他用地类型变化不大;新增耕地面积主要来自于3.9%的草地;新增水域湿地面积主要来自于2.63%的沙地和2.03%的草地。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3S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使得区域、景观,甚至全球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的获取、检验、展示和比较成为可能。总结了与3S技术结合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提取方法,分析了土地信息提取的发展趋势,并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预测模型及驱动因素进行梳理,以期通过对现有文献成果的归纳,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的定义、研究方法、国内外发展入手进行分析,得出未来研究趋势向动力、尺度、方法、理论四大综合发展,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和结合,才能取得重大成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以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期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借助GIS技术和Markov模型对江淮丘陵地区滁州市南谯区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南谯区土地利用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其次为居民用地和水域,草地面积最小.2000—2015年南谯区土地利用总体上表现为居民用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对区域的空间布局和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有着重要的意义.用信息熵理论,计算宁夏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间和空间变化,并分别从自然因素、政策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揭示了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各类因素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耕地、牧草地、其他土地所占比例下降,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林地所占比例上升;信息熵呈现波动性上升的变化,在空间上,高熵值区分布在宁夏北部,低熵值区分布在宁夏中南部.各类影响因素中,水资源条件的优劣对土地利用信息熵影响较大;政策因素方面,由于受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工程的影响,宁夏各类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明显,变化剧烈,熵值出现变动;社会经济因素中的总人口、第三产业比例和城市化水平是强关联因素,对宁夏的土地利用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说明城镇化和服务业的人口转移效果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土地活动的综合反映,会改变土地生产力、土壤质量和肥力,从而对土壤有机质产生影响。因此,研究不同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组分的动态变化,对保持土壤肥力、改善环境及促进碳循环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发现,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分为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管理方式的变化;土地利用方式中耕地土壤有机质易淋失,退耕还林/草均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林转草则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而改善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土地管理管理方式,有助于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地利用变化后土壤有机质组分包括不同团聚体、不同密度、不同颗粒和不同化学组分也会随之改变。旨在推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质数量及分组影响的研究工作,为土壤培肥和改良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