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广州某商场冷水机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机组全年运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机组能效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建立了各台冷水机组运行能效模型,并根据空调系统全年冷负荷分布特性,以冷水机组总能耗最小为目标,探讨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台冷水机组负荷优化分配策略。对该商场夏季和过渡季节多台冷水机组优化运行策略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有运行方式相比,夏季负荷率为50%~75%时,冷水机组优化运行后的能耗比原运行方式降低25.75%;过渡季节负荷率为25%~50%时,冷水机组优化运行后的能耗比原运行方式降低5.35%。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某土壤源水冷多联机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其实际运行数据,对水冷多联机机组能效、输配系统能效、空调系统能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制热工况下,水冷多联机机组在部分负荷状态下,其性能随负荷率的增大先增后减,在负荷率为0.4~0.6之间时达到最大值;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为4.58;输送能效比变化范围为0.067~1.55,空调系统能效比变化范围为2.14~4.7。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水冷式冷水机组的能效现状,认为现行能效标准有不合理之处。研究了能效比与制冷量的关系,指出能效标准中两者应为线性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
冷水机组是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能耗最大的设备.本文分析了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和部分负荷率对其能源效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能源效率与负荷率动态匹配的冷水机组节能控制技术,并介绍了冷水机组能源效率与负荷率的动态匹配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多台冷水机组联合运行的系统中,针对不同的运行模式,采用数据拟合的最小二乘法来获取冷源系统COP、冷水机组COP与其负荷率R之间的数学关系,提出了基于机组启停和优化负荷分配的节能运行方案,以保证冷水机组的最佳工作效率,并在冷水机组的实际运行中得到验证。另外,利用HY-EP 5.0软件对建筑进行全年负荷模拟计算,并折算为冷水机组的负荷率变化,以此来预测和指导冷水机组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结合实测调研与第三方检测数据,对重庆某冷热电三联供复合供能系统的实际运行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实测结果表明:该三联供系统的发电效率为35%,余热回收效率为52.7%,一次能源综合利用率为82.3%;江水源热泵系统制冷工况在55.6%的负荷率下运行,制热工况在89.3%的负荷率下运行,制冷能效比为3.85,制热能效比为3.97。相对于实际运行策略,系统在设计策略下运行可节能39.9%。  相似文献   

7.
以若干不同类别的区域供冷系统大型冷水机组的运行特性为研究对象,简要探讨了影响冷水机组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实测的不同冷水机组的性能数据曲线,重点分析了离心式冷水机组,烟气型、蒸汽型及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在各个影响因素及变工况下的能效比,给出了几类大型冷水机组的最佳运行工况区间和性能模型公式,为冷水机组的优化配置和节能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空调工程寿命周期能效评价角度,提出了空调工程装机能效比和综合运行能效比概念和计算方法,介绍了既有建筑空调工程能效诊断方法、分级分项能效指标体系和能效判定基本步骤,探讨了空调工程能效判定的基本条件,通过案例简要分析了开展空调工程能效诊断需要解决的相关基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行业动态     
中央空调能效标准有望明年面世近日本刊记者获悉,于3月1日实施的中央空调能效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列入强制考核目录。专家担忧能效标准的提升对已占据国内较大份额的合资中央空调触动并不大。此外,变频中央空调的能效标准也在酝酿中,预计在明年面世。空调专家、家用空调能效标准起草人之一的童杏生认为,刚实施的《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仅针对冷水机组的中央空调,而无法对变频中央空调的能效比做出度量。因此,随着变频中央空调越来越普及,有必要对变频中央空调量身定做一个标准。据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线性回归获得冷水机组部分负荷率,冷却水回水与冷冻水供水温差的关系,并通过交叉验证对比了不同模型的精度,得到各个冷水机组的能耗模型,之后通过求解拉格朗日函数实现冷水机组多目标运行优化,为了解决实际运行中温差与部分负荷率的不等式约束问题,引入KKT条件得到全局最优解.此外用该方法对某建筑进行了5组测试,5组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采用回归方法获得冷水机组性能系数(COP)与部分负荷率(PLR)的关系,并建立各台冷水机组能耗方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其最小值,从而获得各冷水机组所承担的最优负荷比率,同时根据某一实际建筑计算了其全年的冷负荷率时间分布情况,在此基础对系统冷水机组全年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优化,从而达到5.7%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优化冷水机组运行性能的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以广州某商场不同额定功率的冷水机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冷水机组历史运行数据,通过Apriori频繁项集算法分析了各种运行工况下的单台冷水机组最佳运行能效与各运行参数之间的关联规则,以指导冷水机组的节能优化运行。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运行参数优化方法,2台不同额定功率的冷水机组能耗与原运行方式相比,分别在夏季和冬季降低了5.53%和11.80%,节能效果显著,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其关联规则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能够挖掘冷水机组的节能潜力。该方法适用于已积累大量运行数据的冷水机组,为冷水机组的节能优化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天津市某能源站内地埋管地源热泵与水蓄能联合运行系统(联合运行系统还配置了市政热源接口、电制冷机组作为补充)为研究对象,根据调研结果,重新制定运行策略。利用TRNSYS软件建立联合运行系统仿真模型,对地埋管地源热泵机组优先单机运行、双机运行方式下的季节能效比进行模拟。模拟时间(选取负荷率较高的时间):供暖期,典型年的12月15至19日,供冷期,典型年的7月15至19日。优先单机运行方式的制热、制冷季节能效比分别为4. 37、2. 62,双机运行方式的制热、制冷季节能效比分别为3. 99、2. 31。与双机运行方式相比,优先单机运行方式的制热季节能效比、制冷季节能效比均比较高,说明优先单机运行方式的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不同城市磁悬浮冷水机组节能改造工程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详细测试,实测数据表明,磁悬浮冷水机组在整个供冷季的平均运行能效高于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最高能效,远高于现有常规螺杆式或定速离心式冷水机组的供冷季实际运行能效。但磁悬浮冷水机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多台冷水机组负荷分配不均、未能充分发挥其部分负荷下的高效特点、输配系统水泵能耗偏高等问题,系统能效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多联机空调系统以其特有优势广泛应用于办公建筑,对办公建筑中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能耗特征与能效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办公楼第4层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能耗及能效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办公楼多联机空调系统年能耗强度为31. 23 kW·h/(m~2·a),加班情况多,且加班时间空调负荷率在25%左右,远低于正常上班时间;制热/制冷运行时,工作日空调系统日能耗与室外日平均温度近似呈线性关系,且制热制冷过渡温度区间远小于集中式空调系统;机组绝大部分时间运行在负荷率低于60%的条件下,而部分负荷率在40%~60%区间制冷能效比最高,在60%~80%区间制热能效比最高;由于室外温度与部分负荷率的共同影响,夏季室外温度在32~34℃时制冷能效比最高,冬季室外温度在12~14℃时制热能效比最高。  相似文献   

16.
联合运行冷水机组负荷优化分配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冷水机组的性能系数与其部分负荷率相关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能耗的联合运行冷水机组负荷优化分配方法,从而获得最佳的机组负荷分配率和性能系数。对该负荷优化分配方法进行了MATLAB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优化机组的运行,减少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例,以能效比(EER)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了空调系统冷水机组最佳运行组合方式。与根据实测冷负荷开启相应制冷量冷水机组的运行组合方式相比,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塔、冷却水泵的总耗电量可降低4.8%。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数据中心常用的水冷冷水机组+热交换器+冷却塔的冷冻水系统及自然冷却方案(冬季采用冷却塔供冷),通过简易分析办法,模拟计算出一些典型城市的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全年能效,能效分析数据以制冷系统能效比和制冷系统PUE因数来体现。通过模拟计算说明了制冷系统各主要设备能耗比例、不同工况下的能效差别,以及不同城市由于自然冷源利用时间不同引起的能效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中央空调系统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冷机能效可能较出厂有大幅度的下降。机组的实际能效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如何提高低能效机组效率等问题,文章通过对安徽省与家三级甲等医院6栋单体建筑十几台运行中的冷水机组(电制冷)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地检测,并根据被检测冷机的工况、运维、保养等情况,提出中央空调系统电制冷型冷机能效提高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利用地源监测运行系统,对绵阳市某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能效测试。通过地源监测运行系统监测数据,计算出该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比。同时对该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建议。测试结果表明,该地源热泵系统制热工况下的能效比在4.1~5.1之间,制冷工况下的能效比在5.3~6.1之间,节能优势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