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基本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2013年4月17日宁夏形成的一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大风沙尘天气是受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影响,地面冷锋和冷高压移动过境所致,而中高层的强冷平流也是影响此次大风沙尘暴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动力热力场及垂直风结构分析得出,强热力不稳定与上升气流有利于沙尘的卷起,同时风力的切变也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加强.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葵花卫星遥感资料,对2021年5月5—7日发生在巴彦淖尔市的强沙尘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急流带、强锋区、地面冷高压与蒙古气旋及两者过渡带产生的强冷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层结条件分析表明,风速不均匀形成的“顺滚流”导致本次天气过程出现由晴天到大风沙尘天气的转折性变化。通过分析大风、沙尘天气发生时AQI,PM2.5及PM10的变化情况,可为巴彦淖尔市空气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NCAR/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宁夏一次(2009-04-23)区域性沙尘暴天气的环流背景及高、低空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触发和维持该次沙尘天气的热力及动力条件.结果表明,蒙古冷涡及其后部的横槽为该次沙尘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蒙古气旋及地面锋面是导致沙尘暴爆发的直接原因;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高能量锋区为该次沙尘天气提供了强热力条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是沙尘天气出现和维持的动力条件;次级环流的存在是沙尘天气维持和发展的动力保障.对沙尘暴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3年2月27—3月1日和3月8—9日,宁夏出现2次寒潮大风沙尘天气,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及美国NCEP/NCAR 1°×1°网格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这2次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这2次寒潮天气过程高空和地面上均不同于以往总结的寒潮天气形势,2次寒潮天气都是在前期强烈升温的基础上,强冷空气快速东移南下造成的;不同的是前1次寒潮过程中高空槽比第2次位置偏南,所以寒潮范围更大;第2次过程冷平流比第1次过程强,前期回暖幅度比第1次大,所以降温幅度比第1次过程大;蒙古气旋较强的下沉气流和前期急剧回暖,造成第2次寒潮过程中大风沙尘天气比第1次更强烈。  相似文献   

5.
刘鹏兵  田凤  肖云清  杨苑 《宁夏工程技术》2021,20(2):119-125,133
利用Micaps常规高空、地面资料、NCER/NCAR1°×1.逐6 h再分析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及葵花8红外及可见光卫星资料,对2019年5月11日发生在宁夏地区的一次大风沙尘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到蒙古国一带是该次过程中冷空气的直接发源地,冷空气自阿尔泰山山口南下后经内蒙古西部、河西走廊地区自西北路径影响宁夏...  相似文献   

6.
王静梅 《宁夏工程技术》2010,9(2):101-103,107
为了研究宁夏沙尘天气发生的规律和成因,根据中宁站1957—2006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中宁沙尘天气的年际变化、春季发生规律及气候成因和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以及干旱少雨的气候是沙尘天气多发的主要原因.近50a来,中宁沙尘天气呈下降趋势,扬沙和浮尘减少的趋势更显著;沙尘天气多出现在春季的午后至傍晚,此时扬沙发生频率最高;沙尘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弱与大风的风向有直接关系,与春季的降水呈明显负相关,沙尘暴与大风频率呈明显的正相关.沙尘天气的发生与气温、湿度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对于提高沙尘天气的预报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次下击暴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径向速度资料以及径向速度计算的风切变结果,对一次典型的下击暴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强对流单体合并加强形成弓状回波,在弓状回波前沿反射率因子梯度大值区产生下击暴流,造成地面强风灾害;下击暴流过程中,中层以上一直存在强度不断增大的径向风辐合,为系统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下击暴流发生时,底层会出现相应的径向风辐散,是地面大风的直接反应;高低层垂直切变反映了强对流单体内部风场配置结构为底层有较强的暖湿入流、高层有明显的上层出流、中层以上升气流为主,这样的流场配置正是一般强对流单体中的常见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次大风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及数值预报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从环流背景、地面系统演变、物理场特征等方面,对2008-12-02—04寒潮天气进行了分析,并就T213、EC数值预报模式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按照宁夏地区对寒潮天气的分型标准可归于乌拉尔山脊东移型,500,700 hPa高空环流形势均为一脊一槽型,在贝湖一带维持一明显的低涡;乌山脊稳定维持,有利于冷空气在脊前堆积加强,为强冷空气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500,700 hPa温度场冷中心强度分别达到-48℃,-36℃;寒潮前期,由于海平面气压场,我区处于热低压控制,在冷空气来临前出现了明显的回暖;伴随冷空气南压,地面气压场明显升高,冷高压中心值最强达到1 065 hPa,冷高压移动路径为西北东南向;从温度平流场来看,此次寒潮过程是北部强冷平流区南压造成;寒潮前期,中低层存在明显的正涡度平流,有利于地面热低压的发展和潮前回暖,强负涡度平流东移南压加强了下沉运动,有利于冷空气下沉爆发;T213、EC模式对造成此次寒潮过程的天气系统均做了较为准确的预报,2种数值预报模式在72 h时段内预报能力都较强,EC略优于T213.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物理量场实况分析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2008-01-19-23宁夏吴忠市连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阴雪天气发生在高空稳定的形势下.巴尔咯什湖冷空气的不断南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维持,为连阴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低空稳定的暖湿西南气流和辐合区为连阴雪的产生提供了水汽和能量.极地冷空气的不断南下使地面冷高压较强且持续控制,造成持续低温天气.连阴雪的动力场的空间分布是涡度、垂直速度中心随高度向北倾斜,降水区上空涡度、垂直速度的绝对值偏小,大气层结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临河多普勒雷达资料、0.5°×0.5°ERA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 2020年7月4日和7月17日巴彦淖尔市两次冰雹天气的环流形势及物理量的配置、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两次冰雹过程都有槽后冷空气沿高空西北气流东移南下,低层存在切变线,地面中尺度辐合,垂直风切变强,不稳定条件充分,其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及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05-25发生在宁夏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高低空急流的适宜配置所产生的动力场的耦合作用为此次区域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此次暴雨过程充足稳定的水汽主要源自孟加拉湾和南海,是在有利的"东高西低"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200hPa高空急流5、00hPa西南中空急流、700hPa偏南低空急流、700hPa和850hPa低涡、切变线及地面"冷锋"共同作用造成的,暴雨落区位于地面冷锋前部、低空急流左前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初步的加密自动站资料在吴忠强对流天气预报概念模型中的应用,对2013-07-03吴忠市出现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典型个例进行分析,将过程前后的地面加密站资料与强对流天气进行对比,检验了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发生时地面加密站资料图上压强、温度、湿度的变化特征,地面中小尺度辐合系统以及与强对流天气的对应关系及预报思路.应用1 h一次的地面加密站资料与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的演变相结合,可为突发性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4年5月8日北疆各地、天山山区出现了一次大风降温天气过程.本文主要从天气学角度对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及3h变压场、风场、涡度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大的变压梯度、强的正涡度变化是有利于乌鲁木齐机场西北大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空气污染监测资料等,从天气环流形势、各气象要素等方面,对2015年l1月宁夏中北部出现的一次连续大雾天气成因及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雾维持期间,该区高空维持高压脊,使得没有强冷空气入侵,地面处在弱高压和鞍形场中,850 h Pa近地层逆温持续存在,且逆湿层温差越大、厚度越高,雾越强;低空风速小,相对湿度大,温度露点差在0.1~1.0℃以内,这些是大雾形成的有利条件;中层的下沉气流伴随低的相对湿度,抑制了水汽的垂直交换以及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大雾日各类污染物浓度加重,而影响空气质量造成重污染的主要因素是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高,首要污染物为PM2.5,PM10。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秋季首场降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和降雪过程发生前后其影响区域的动力、热力、水汽等物理演变特征进行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次石嘴山市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是由高空急流、高空槽、低涡、地面倒槽等天气系统共同影响形成的。其中,500 hPa高空槽和700 hPa低涡系统沿石嘴山市北部自西向东移动,移动速度较快,是该次降雪过程时间较短的主要原因。影响石嘴山市的华北冷高压中心强度较往年同期偏强,冷空气活动强盛,对该次降雪过程异常偏早产生重要影响。充足的水汽、较强的上升运动、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造成该次降雪重要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维风速仪、激光云高仪、Ka波段云雷达、X波段双偏振雷达和微雨雷达等特种仪器的观测资料,对六盘山区2021年7月12日一次冰雹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同期大气环流形势和地面气象资料,采用统计法分析了该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形势、动力场及微物理特征,并比较了山顶山脚降水粒子的差异。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中冰雹单体生命史接近1 h,降水回波从生成到消散持续时间约为2.5 h;此次降雹过程20 min内伴随大风与降温,发生位置在六盘山脉的东坡,降雹过程主要是由于地形作用导致的;降雹发生前15 min开始出现3层云,云系发展较旺盛,云层厚度较厚(约2 km),且降雹过程云底高度变化速度较快;降雹发生前20 min云体内回波有跃增现象,从初生对流到降雹结束,整个过程回波维持时间较长,移动方向为西北—东南,组合反射率最大值达52.5 dBZ。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MICAPS、临河CINRAD/CD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及探空等资料,对2016年6月3日午后发生在五原县的一次大范围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冰雹过程属于高空蒙古冷涡伴随低槽及低层切变线、地面倒槽的抬升,配合上冷下暖的环境场,为该次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潜势条件;正涡度区和大片...  相似文献   

18.
2011年8月21-22日宁夏自北向南部分地区出现了强对流天气,局部地区遭受冰雹袭击,最大冰雹直径达4.0 cm,是近40 a以来所罕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这次突发性短时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本次强对流天气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系统特征,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冷槽、低层切变线及地面中小尺度系统.500 hPa蒙古冷槽、高低空垂直风切变是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的形态、强度、移向等特征及平均径向速度场中逆风区等对强对流天气的预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4月11日出现在宁夏境内的大到暴雪过程进行了流型配置、物理量诊断,并结合卫星和雷达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持续性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出现是在有利环流背景下,400 hPa以下偏西、偏南、东北3支急流或气流强盛,且随高度顺转,是这次大到暴雪过程流型配置的主要特征.大到暴雪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动力条件.高空辐散、低层辐合的散度场配置,强而深厚的上升气流,对降雪区上空的上升运动非常有利,是降雪天气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到暴雪的落区与散度场,水汽通量散度场和垂直速度场高低层的辐散、辐合强度,湿层的厚度及上升运动的强度成正比.通过单站剖面图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风的垂直切变是降水维持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宁夏北部2010年7月27—29日出现的连续性高温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地面热低压的强度、地形影响及城市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连续性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大陆暖高压,它的稳定和维持是产生连续性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河套地区地面维持持续的热低压也是造成这次连续性高温天气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宁夏北部高温天气预警信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