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麦冬 《电脑迷》2013,(10):26-27
ARM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SOC授权厂商,先后开发了多款ARM架构的SOC芯片,其中CPU架构部分就有目前比较流行的Cortex-A系列的Cortex-A8、Cortex-A9以及Cortex-A15等。不过ARM最新的C0rtex-A15功耗较高,在手机中使用效果不算很好。因此,ARM还需要在为20nm以及以后的手机制程开发一款性能优秀、功耗较低的SOC芯片CPU架构,这就是Cortex-A12,这款架构以功耗控制为主要目标,兼顾了高性能和低功耗,是目前大有希望的全新架构。  相似文献   

2.
《微型计算机》2014,(22):56-60
在PC时代,国内厂商无法获得诸如CPU、GPU这类核心产品的发展空间,但是在移动计算时代,手机、平板中却不乏国产SoC芯片。在2014年,国内主流厂商的ARM SoC更是与时俱进,出现了很多无论在功耗还是性能上都堪称优秀的产品。由于产品较多,本期我们先重点介绍华为海思麒麟系列芯片,之后还将解析瑞芯微、全智、联发科等厂商的全新产品。  相似文献   

3.
《电脑爱好者》2012,(20):100-101
双核手机不到千元?你没有看错,在联发科MT6577芯片的帮助下,双核手机真的进入普及时代了。那么,这种低价双核手机值得选择吗?低端手机"三剑客"随着联发科MT6577芯片的出现(图1),千元级低端手机双核芯片"三剑客"终于到齐(表1),其中MT6577和意法U8500均采用了较为先进的Cortex-A9双核架构,而MSM8225则选用了高通自己研发的  相似文献   

4.
《数码时代》2013,(3):42-43
智能手机领域的硬件指标斗争愈演愈烈,用“核战争”来形容不足为奇——即拼谁CPU核心多,谁性能就更牛。摩托罗拉作为手机领域的老大哥,却另辟蹊径与英特尔合作,同时牵手中国移动,三家联手打造了主频高达2.0GHzB9移动版摩托罗拉新锋丽iMT788。在网络上传言其表现超部分双核手机,新的核心芯片效能、耗电程度与软件兼容性如何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羽飞 《电脑知识》2008,(1):56-60
在2007年的本栏目中.我们为广大读者介绍了计算机主要组成部件的硬件知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的发展。其中CPU的工艺水平越来越先进,运算能力也是越来越强。从最早的单核CPU,到超线程技术,再到目前的双核CPU以及多核CPU,可以说CPU的性能提升是以几何数量提高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正>实现5倍性能提升并显著简化通信基础局端设备的设计日前,德州仪器(TI)宣布推出一款基于TI多核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新型片上系统(SoC)架构,该架构在业界性能最高的CPU中同时集成了定点和浮点功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ARM Cortex-M3核的SoC架构设计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基于ARM Cortex-M3核的SoC设计方法及不同架构对芯片整体性能的影响。首先从Cortex-M3的结构特点尤其是总线结构特点出发,分析了基于该核的SoC架构设计的要点。然后通过EEMBC的CoreMark程序,对实际流片的一款Cortex-M3核芯片进行了性能测试,并与STM32F103 MCU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实例说明了不同芯片架构对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影响SoC芯片性能的因素,包括芯片架构、存储器速度、工艺、主频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王一 《微型计算机》2012,(28):139-141
详解双核 所谓双核手机,双核乃是其强大与否的关键,目前市面上所售绝大多数双核手机基本上均采用TIOMAP4430、英伟达Tegra2、高通MSM8260、三星猎户座Exynos4210四款双核心CPU。  相似文献   

9.
靖程 《电脑时空》2012,(7):32-32
自从手机产品搭上了智能化的快车,其性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智能手机的硬件规格也像IT产品一样,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在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看到了多款四核CPU智能手机面世,但在测试中我们也发现,四核手机目前还存在耗电量高以及发热量大等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当下最为成熟,而又性能出色的智能手机非双核莫属。  相似文献   

10.
CPU作为电脑中的核心部件,不但直接影响着电脑的整体性能,而且还牵动着其它周边硬件的发展,所以CPU的选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今CPU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刚过去的一年里,双核的普及势头强劲,四核初见端倪,CPU的制程也再次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7年“核战”无疑将会迅速地升级,面对市场上的数十款双核CPU,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也许并非一念之差,而是有规律可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针对信息安全等级和应用场合变化时IP级复用的片上系统(SoC)集成验证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CPU的加解密子系统。子系统包括RSA,DES,AES等多种加解密模块,通过硬件上的参数配置,构造满足不同信息安全应用和等级的子系统;采用低功耗高性能的嵌入式CPU,作为SoC中主CPU的协处理器,控制各加解密模块的工作,可减少对主CPU的访问,以降低功耗。将经过验证的加解密子系统作为整体集成到SoC中,实现子系统复用,可减少SoC设计和集成工作量,降低SoC验证难度;利用门控时钟技术,根据各加解密模块的工作状态管理时钟,从而降低加解密子系统的功耗。采用CKSoC设计集成方法,在SoC集成工具平台上可快速集成不同配置下的基于嵌入式CPU的加解密子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构造子系统后的SoC设计和验证工作量明显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360自从推出360特供机以来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其每一款机型都有极高的性价比。夏新大V就是这样一款手机,虽然定位为学生手机,但配置却不低。它正面采用一块4.5英寸的qHD(960x540像素)屏幕。硬件上搭载了来自联发科的MT6577双核处理器(Cortex.A9架构,主频1GHz)。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有线宽带网络SoC内嵌的龙芯CPU的特点,研究了一种基于Linux的硬件抽象层(HAL)方案,该方案使得上层软件与底层硬件无关,管理了多个底层硬件设备.其次,研究并设计了一种高效的缓存机制,提供对变长缓冲区的配置、管理、动态分配和回收,在此机制的基础上实现了数据在用户态和核心态之间的零拷贝传输.该方案已成功应用于自主开发的有线宽带网络SoC中,在实际网络下的测试结果表明,对于长度在32到1522字节之间的数据包,使用HAL至少可以获得35.80%的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4.
ODtimus系列可以说是LG旗下Android操作系统手机的代名词,而且近期推出的Optimus系列手机越来越彪悍,先有了全球首款双核手机0Dtimus 2X P990,如今又推出了旗下首款双核裸眼3D手机Optimus 3D P920,虽然P920并不是全球首款裸眼3D手机,但是其3D性能却相对有所提升.表现非常出色。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江阴和普微电子有限公司(Hope Technology)宣布推出一款高集成度、高性能、低功耗的2.4 G无线视频多媒体处理器SoC芯片(HPC3129),它基于和普微电子自主研发的CPU内核H-CORE架构,CPU主频266 MHz,采用H264等视频格式编解码硬件加速模块。  相似文献   

16.
瑞芯徽VS晶晨双核安卓平板的两大阵营 单核时代的黑马全志显得有些后劲不足,双核时代退出了同瑞芯微的争夺,转而推出A13芯片主打500元以内入门级市场,而瑞芯微则通过同国产平板厂商良好的合作关系,依靠RK3066迅速建立其双核阵营.双核CPU+四核GPU是采用双核ARMCortex-A9架构的瑞芯微RK3066方案一大亮点,CPU主频最高可达1.6GHz,而四个ARM Mali-400 MP图形处理单元带来不俗显示性能,嵌入式HDMI 1.4a及3D显示让其拥有不错的拓展性.在合作伙伴方面,原道和酷比魔方坚定地站到了瑞芯微阵营.  相似文献   

17.
《电脑时空》2014,(7):24-24
Find7标准版在CPU和显示屏幕等硬件配备上有所提高,尤其是1440P的分辨率使之成为目前市场上少数2K屏手机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新思科技近日宣布在硬件仿真领域实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ZeBu EP1,可提供10 MHz性能,以加速高性能计算(HPC)、5G、GPU、人工智能(AI)和汽车等领域复杂片上系统(SoC)的硬件和软件验证.ZeBu EP1硬件仿真系统基于新思科技经验证的直连架构来优化设计通信并提供前所未有的仿真性能.此外,ZeBu所独有的功耗感知仿真、系统级调试、混合仿真以及虚拟主机和设备功能可提升SoC产品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完成速度.  相似文献   

19.
在65纳米时代,很多消费者对Intel推出的基于酷睿2架构的奔嘴双核处理器的性能和价格都称赞有佳,而随着Intel处理器全线的45纳米化,国内出货量最大的奔腾双核家族也终于迎来了45纳水时代。  相似文献   

20.
日前,德州仪器(TI)宣布推出一款基于TI多核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新型片上系统(SoC)架构,该架构在业界性能最高的CPU中同时集成了定点和浮点功能,可为厂商加速无线基站、媒体网关以及视频基础架构设备等基础局端产品的开发提供通用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