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次建筑师茶座的主题非常好,也很有意义.我先谈谈以对"地域建筑创作的现代化之路"这一主题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在"自然"视角下的挪威建筑。纵观20世纪,各种各样的环境意识涌现在建成环境和建筑理论中。今天,挪威建筑制造中对自然的运用、阐释和理解的理念在挪威建筑师中几乎已成为一种神话。要从建筑的关系上探讨"自然"的用法和涵义,可以将它解析为自然三相:自然之实、自然之道和自然之象;而这些语汇可以在最近挪威建筑的具体实例上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3.
动态链接     
国际新闻第九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奖项揭晓9月10日,第九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奖项揭晓。金狮奖终身奖授予美国著名建筑师彼得·埃森曼。金狮奖国家馆奖授予比利时馆方案"金沙萨--假想的城市"。金狮奖最杰出方案奖授予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共同组建的SANAA事务所的方案"金泽二十一世纪当代美术馆"。Con- cert Halls主题的特殊奖授予丹麦/比利时Plot事务所的挪威斯塔万格音乐厅方案。Episodes主题的特殊奖授予德国摄影师Armin Linke及意大利建筑师Piero Zanini的装置Alpi。Transformation主  相似文献   

4.
肖伟  易璐 《世界建筑》2024,(1):66-72
2023年7月3日,由国际建筑师协会、国际建筑师协会北欧分部(瑞典、丹麦、法罗群岛、挪威、冰岛、芬兰)承办的第28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顺利举行。“可持续的未来——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是本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主题。中国馆展览是本届大会面积最大的国际建筑师协会成员展区,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中国建筑学会注册建筑师分会及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承办,以“共享·共生·共栖——共同参与的中国建筑”作为本届中国展区的主题,旨在呼吁创造可持续、公平和包容的未来,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展现中国建筑师在与世界面临共同挑战时所传达出的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七彩幼儿园     
精选理由这是一座由西班牙事务所设计的幼儿园,建筑师抓住了"七彩"这一主题,通过彩色玻璃与阳光的照射,使整个空间变得五光十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对于挪威建筑师的几个作品中与自然的关系的阅读,引导出挪威建筑中所体现的挪威人的建筑自然观,这些建筑已经成为挪威建筑师的一种声明,使得这个有着颇为原始自然地貌的国度上的建筑与自然观,在当今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探讨挪威的建筑教育中对于自然的诠释现象。建筑现象学理论,不但是挪威建筑师对于自然的体认的基础,也成为挪威建筑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寻求创新的设计工具。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作为挪威最重要的建筑教育机构,在其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中,一直保持着源自自身的现象学建筑教育体系,其中B3工作室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最具代表性、并延续多年的范例。B3的教学理念是基于对于自然的广义的定义,使得自然成为建筑设计的对象和建筑的发生器,而不再是与建筑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外在制约因素。无论作为建筑本体的核心价值,还是作为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建筑师而言,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正据archdaily.com讯近日,澳大利亚建筑师里克·陈的设计作品《脆弱》,在195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反思建筑举办的"布道石的视角"竞赛大奖。布道石是位于挪威西南部吕瑟峡湾上方600m的一处著名的自然景点,该竞赛目的正是为该景点寻求一种创新的视角和设计。设计竞赛主要关注3个主题——自然、限制和尺度。陈的设计成果强调了参与自然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10日,京沪穗三地知名建筑师齐聚广州大剧院,围绕"多数人的建筑",通过"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建筑这点事","为人民服务——做一名好建筑师"三个主题的热烈讨论,进行了专场大型学术活动,现场气氛多次被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9.
2009年2月27日下午,主题为"回归建筑创作的客观立场——建筑中国六十年繁荣创作历程剖析"的建筑师茶座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召开,会议从下午1:30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7:30才结束。据会议主持人中房集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主任委员布正伟回忆,自1985年改革开放初期在北京召开"全国中青年建筑师繁荣建筑创作"座谈会以来,本次会议又是一次以繁荣建筑创作为主题的全国建筑师的高峰论坛,也是被与会嘉宾称之为"进入新世纪以后颇有影响的学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10.
国际建协(UIA)第23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于2008年6月29日至7月3日在意大利都灵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演变中的建筑",包括中国建筑师在内的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近万名建筑学人及建筑师出席了这一盛会。本次大会以多种形式讨论了建筑专业与建筑传播主题下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时代建筑》2008,(3):1-1
建筑的发展始终受到传播媒介的影响。2008年都灵UIA大会以“传播建筑”为主题,突现了“传播”这一维度在当下这个传媒时代对建筑学的特殊意义,本期《时代建筑》以“建筑与影像传播”为主题,一方面认同和呼应这一主题,另一方面,以更为具体的“影像传播”为研究的切入点.探讨作为当代主导媒介的影像对建筑观念和实践产生的影响。编者认为.影像媒介不仅仅触及了建筑的再现和创作手法,更重要的是它改变着空间的体验和认知方式,也因此触及了建筑的语言和本体。主题文章将在这样的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2.
何宛余 《城市建筑》2014,(19):119-123
雷姆·库哈斯策展的第十四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由一个大主题”原理”和3个副主题“吸收现代性:1914年~2014年”(国家馆)、“建筑的元素”(中央展馆)和”图景宏大的意大利“(军械库展馆)构成。文章对各个主题及相应展馆进行初步介绍.同时引征库哈斯对本届建筑双年展策展的想法及思考.并附上简要解读和个人理解。  相似文献   

13.
吴中平 《新建筑》2009,(1):18-24
第10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与第3届鹿特丹建筑双年展,皆以城市为主题,探索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探索建筑师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两个展览都在展现我们所面对的城市“现实”,然而却让观众看到了不同的“现实”,以及对待“现实”的不同态度。通过对两个展览的并置分析,试图解读展览是如何通过主题设立、内容选择和展示方式等手段来展示其观点和立场的。  相似文献   

14.
谷光灿 《室内设计》2013,28(6):94-98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是学者乐于研究的问题,但学界至今各抒己见,各表其态。有学者说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特点,也有说是最高评价标准。意境据此地位,而本质却仍然模糊飘渺,论述不清,学界持续争执,没有定论。笔者以此为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的缺憾。本文对既往研究进行考察、对古典文献进行辨析,并对中国古典园林用意境进行评价的历史和其本质展开讨论和探索。尝试打破意境的神秘和暧昧,提出具有现代研究可行性的意境概念。  相似文献   

15.
王炎松  张莹 《华中建筑》2012,(12):53-56
该文通过对以“建筑与文化”为主题的建筑学三年级乡土民俗展览馆设计过程的解析,明确了文化主题、基地环境、形体空间、功能流线等因素在设计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及各个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通过解析学生的设计实践过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协调各个因素使其形成共同的节奏,从而使设计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由建筑形体空间所谱写的美妙乐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日本横滨"G-spatial EXPO"国际会议的基本情况,以及展示会和报告会的详细内容,包括展示会的六个主题展区和"国家测量制图"、"创造富裕生活"、"安全生活保障"、"开拓未来"等四个专题展区。最后从政策法规、基础研究、技术装备、技术应用、应用领域和应用广度与深度等六个方面总结了参加本次会议对日本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于卿 《住宅科技》2010,(10):1-4
2010年上海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作为全球唯一入选上海世博会的乡村馆,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动的生态展示被海内外游客所津津乐道。就滕头案例馆"桃源"的主题创意为核心,剖析展馆在设计理念以及展示手段等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曹栩  王海云 《新建筑》2014,(4):14-18
柳州工业博物馆是2010年柳州市重点打造的十大项目之一.博物馆设计以“火红年代”为主题,提出了继承、整合、创新三大理念.设计师充分尊重和利用原有厂区的建筑风貌,将现代博物馆功能和设计需求融入厂房改造;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流线设计,以及水平加建、表皮置换、空间重组、结构相似性等手法的运用,旧址成功转变为百里柳江城市风貌中的重要景点。  相似文献   

19.
宁绮珍 《建筑与环境》2009,3(3):111-112
“岭南世家”是广州市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岭南园区内的庭院。占地2400m2。该园紧扣花博会“和谐共存·传承发展”的主题,运用中西方造园的艺术手法,把岭南民居、山池树池、诗文点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岭南园林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北川地震纪念馆建筑方案设计从思考自然事件入手,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裂缝"主题贯穿于整个纪念园和纪念馆的空间组织设计,营造出大地撕裂般的地景,将自然灾难事件艺术化地定格在大地之间,以此为每一位参观者留下永恒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