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兴的P2P技术由于体现出许多新的特性及优点,一直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共同关注。数据共享是P2P技术应用较多的领域之一,但大家所熟悉的P2P应用系统提供的是文件层次的数据共享,不能满足诸如关系型数据等结构化数据的共享需求,而数据库领域的传统数据集成方法在某些特定情形下难以实施。针对这一问题,P2P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成了解决问题的一条途径。本文介绍了P2P数据库系统产生的背景,并主要从P2P技术的特点和P2P重叠网络的分类两个方面简单介绍了P2P技术,重点分析P2P数据库与分布式数据库的异同点。然后介绍了一种P2P数据库系统原型实例——PeerDB。最后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互联网上P2P应用业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带宽资源造成了带宽吞噬。至此,点对点网络数据传输新体系P4P技术应运而生.能有效减少网络骨干线路的负载和提高ISP的网络效率。本文从P2P的发展困境引入,分析P4P技术原理并比较P2P与P4P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互联网上P2P应用业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带宽资源造成了带宽吞噬。至此,点对点网络数据传输新体系P4P技术应运而生,能有效减少网络骨干线路的负载和提高ISP的网络效率。本文从P2P的发展困境引入,分析P4P技术原理并比较P2P与P4P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P2P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P2P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详细介绍了P2P技术,介绍和分析了P2P技术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共性问题,最后提出P2P技术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P2P技术综述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P2P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详细介绍了P2P技术,介绍和分析了P2P技术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共性问题,最后提出P2P技术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P2P流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eer-to-peer(P2P)技术的内容分发系统已成为互联网内容分发的重要形式,它能大幅减轻P2P内容提供商的分发代价,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但是,覆盖网络和底层网络的失配导致了网络资源的浪费,产生了大量的冗余流量,激化了P2P内容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ISP)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底层网络的带宽资源,降低P2P内容分发系统对ISP网络的流量压力,是P2P系统得以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综述了P2P内容分发系统流量优化的相关技术研究现状.从P2Pcache、位置感知技术和数据调度算法3个维度出发详细阐述了不同的技术在P2P流量优化中的作用,对各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和对比分析,探讨了各种技术的适用环境,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内容分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P2P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君  禹继国 《福建电脑》2008,24(6):61-62
P2P技术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迅速崛起的技术。本文描述了P2P技术的概念,对比C/S模式介绍了P2P技术的主要特点、介绍了P2P技术主要分类,说明了P2P技术的典型应用,客观的交待了P2P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P2P和SIP技术的基础上,引出了一种二者融合的新技术——P2P SIP,提出了采用P2P SIP技术系统的体系结构、工作方式,并且对P2P SIP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P2P技术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洪  刘双与  杨玉华 《计算机工程》2003,29(19):127-130
通过对当前P2P技术现状的分析,介绍了实现P2P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阐述了P2P的应用技术与发展,重点给出了5个P2P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P2P技术的蓬勃发展,作为P2P应用中核心的搜索技术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P2P网络的搜索技术与其结构有着密切联系,不同网络体系结构下的搜索技术各不相同.介绍了P2P技术近几年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P2P系统中不同结构下核心搜索算法,探讨了P2P搜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P2P技术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迅速崛起的技术.该文描述了P2P技术出现的原因,分析比较了P2P技术与C/S技术,介绍了P2P技术的特点、P2P技术研究的现状,说明了P2P技术的典型应用,客观的交待了P2P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对P2P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P2P技术的分析及其在校园网中应用,提出了在校园网中利用P2P技术可以改进校园内部网络.  相似文献   

13.
应用层多插技术是互联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应用层多插模型DHCM,该模型采用改进的IHC算法,对cluster的密度进行层次划分,通过组建一个密度树实现最短路由,并把peer-to-peer技术用在数据传输上,最终把视频服务器的内容分发到密度树上的各个主机,实现应用层多插.这种密度层次划分的cluster满足单调性和同构性.实验证明DHCM可以在视频流传输上具有高效性和健壮性.  相似文献   

14.
文中论述了P2P技术的概念、结构和应用,以及P2P标准化的推进,对P2P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P2P 流量本地优化综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流量的飞速增长,给自治网络(如园区网、校园网)的网络边界带来很大的流量压力。为减少P2P流量对网络关键应用的影响,必须建立P2P流量的本地优化机制,使P2P流量尽可能发生在自治网络内部,缓解网络出口带宽的压力。自治网络的网络边界开始采用基于DPI的P2P流量识别技术,对识别到的P2P流量加以限制。但这种方法只是简单地限制P2P应用,将严重影响用户的流媒体点播体验。提出了一套网络边界P2P缓存机制和本地节点索引机制向结合的P2P流量本地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该文先分析了网络结构变化带来的问题和C/S模式的不足。并简述了移动Agent和P2P技术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采用移动Agent技术和P2P结构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该模型避免了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单点失效问题和传输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的自身安全性。最后指出了模型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基于P2P模式的新型视频点播系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对扩展视频点播系统服务能力进行了研究。在所提出的ContribVoD系统中,通过用户相互共享各自拥有的视频数据,使服务器不再是视频数据的唯一来源,从而可分散视频服务器的负担,提高系统的服务能力。系统通过优化查询、数据传输动态监控及初始缓冲来保证用户的播放质量,同时利用种子选择策略来尽量避免远程数据传输,减小主干网络的负担。仿真实验显示,系统的服务能力比基于C/S模式的视频点播系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P2P技术的基本概念入手,围绕P2P的特点和优势、国内外对等网络的现状、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并着重阐述了P2P的网络模型,介绍了常见的系统模型,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最后讨论了P2P网络中的问题与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高效率的资源查找与准确的资源定位是p2p网络中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文章研究了p2p网络资源查找定位技术,在分析现有查找策略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相对先进的新的解决方法同时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并给出了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20.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the proliferation of miniaturised devices with networking capabilities has provided the technological grounds for pervasiv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It is not visionary to foresee a world of pervasive devices embedded in the environment interacting between them, and with those carried by users, vi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addition, fostered by the diffusion of small-size, computational-rich mobile devices, the way content is generated, and accessed is changing with respect to the legacy-Internet paradigm. An ever-increasing share of the Internet content is generated directly by the users, and shared on the network (following the User-Generated Content model). While today the legacy Internet is still used to share user-generated content, it is reasonable to envision that pervasive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will represent the natural platform to support this new model. This will result in content being distributed on users’ devices rather than on centralised servers on the Internet, and in users creating ad hoc networks to share content. The p2p paradigm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this scenario, because communications will occur directly among users, instead of being necessarily mediated by centralised servers. Motivated by these remarks, in this work we focus on p2p multicast services over ad hoc networks aimed at sharing content among groups of users interested in the same topics. Specifically, starting from a reference solution in legacy wired networks (Scribe), we design a cross-layer optimised protocol (XScribe) that addresses most of the Scribe problems on ad hoc networks. XScribe exploits cross-layer interactions with a proactive routing protocol to manage group membership. Furthermore, it uses a lightweight, structureless approach to deliver data to group members. By jointly us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analytical models, we show that, with respect to Scribe, XScribe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packet loss and the delay experienced by multicast receivers, and increases the maximum throughput that can be delivered to multicast grou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