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曲率件厚度对弯曲回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杨  阮锋  廖娟  薛新 《模具工业》2009,35(1):19-22
通过数据对比,说明了板料中性层内移对回弹的影响,基于多曲率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得出板料厚度内应力、应变分布以及卸载前后板料厚度方向上的应力分布对比。通过实验验证了板料厚度对回弹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2.
弯曲件的弯曲变形分析及中性层位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弯曲件弯曲变形的观察分析 ,并根据其变形的特点 ,将被弯曲板料分为变形区、过渡区和非变形区三个区域。在对三个区域的切向应变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讨论后 ,提出了应变中性层虽向内移动 ,但其内移量在各径向剖面内是不相等的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3.
宽板塑性弯曲的应变增量中性层及位置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适应按应变增量理论深入分析宽板塑性弯曲变形、研究板材弯曲变薄规律的需要,提出了应变增量中性层的概念,论述了确定应变增量中性层位置的方法,建立了计算应变增量中性层半径ρd的公式,并将应变增量中性层与应力中性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变增量中性层与应力中性层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必须严格区分,二者不可混淆,否则会得出宽板塑性弯曲时板厚不变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4.
王成璞 《模具技术》2002,(4):43-44,63
通过对弯曲件弯曲变形的观察分析,并根据其变形的特点,将被弯曲板料分为变形区,过渡区和非变形区三个区域,在对三个区域的切向应变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讨论后,提出了应变中性层虽向内移动,但其内移量在各径向剖面内是不相等的一这说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宽板V形弯曲过程进行研究,确定了相对弯曲半径对应变中性层位置以及变薄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弯曲过程的进行,相对弯曲半径减小,应变中性层内移系数与相对弯曲半径符合指数函数模型,变薄系数与相对弯曲半径符合指数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6.
非平板弯曲中性层位置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各种带式输送机支架上,常有非平板弯曲件,除型材如角钢、槽钢、丁字钢、工字钢外,还有板料的纵横叠加弯曲及其它不规则截面件的弯曲,一般冲压设计手册上均未就这类弯曲件的展开尺寸提供计算资料,现就我厂采用的方法论述如下。1 各种型材弯曲中性层位置计算 在较完备的机械设计手册中,均有“截面的重心位置”计算公式。如果弯弧半径足  相似文献   

7.
板料弹塑性弯曲应力应变中性层位置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板料弹塑性弯曲应力应变分析 ,利用材料力学中的平面曲杆理论 ,提出了板料大曲率弹塑性弯曲塑性应力应变中性层和弹性应力应变中性层均向内移动并重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压弯成形制造带筋尤其高筋,整体壁板工艺仍然依赖工人的实际经验、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现状,开展对铝合金带筋整体壁板压弯成形过程变形机理深入的力学分析。对筋条在内弧的对称、非对称形状截面的结构特征,利用解析法得到了压弯过程中弯曲中性层的平移量和转动量,并通过有限元模拟进行验证;建立了回弹的计算模型,得出上模下压量与回弹量的关系表达式,并与有限元模拟和实验进行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9.
宽板塑性弯曲应变增量中性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塑性变形体积不变和应力中性层处切向应变增量为零等变形特征,提出应变增量中性层的概念,分析了应变增量中性层的位置,推导了应变增量中性层半径的计算公式,并将应变增量中性层与应力中性层从概念和半径的计算公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对所建立的计算公式进行验证,所得结果可为宽板塑性弯曲变形及其板厚变薄规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塑性成形过程中体积不变和弯曲过程的平截面假设以及mises屈服准则,建立了线性强化材料应力微分平衡方程组,然后解出其应力中性层所在的位置,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给出了板料弯曲的应力应变中性层和纯弯曲应变中性层的计算公式,并推出板料弯曲时的变薄系数计算公式.通过与文献中的变薄系数以及弯曲试件实测厚度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变薄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用于板料弯曲的变薄计算,分析讨论了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大的情况,并对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计算公式提高了变薄系数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树脂复合减振板的冲压件在汽车及家电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冲压成形性能研究受到重视。该文从加载速度及成形件的存放时间的关系出发,研究树脂复合减振板的弯曲回弹特性,通过采用90°V形弯曲件回弹模型,针对4种不同的加载速度和工件的存放时间,对树脂复合减振板进行回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载速度为0.5mm/s~5mm/s时,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加,树脂复合减振板的回弹角逐渐减小,直到趋于稳定;无论哪种加载速度,树脂复合减振板的回弹角均随存放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直到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铝合金板材U形弯曲回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铝合金板材U形弯曲回弹角与弯曲间隙、凹模入口圆弧半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厚度的板材弯曲回弹角的差异。结果表明,在U形弯曲中铝合金板材的弯曲回弹角随着弯曲间隙的增加而增加,且弯曲间隙对厚板弯曲回弹角的影响较薄板明显;随着凹模入口圆弧半径的增加,对于薄板其弯曲回弹角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而对厚板则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有限元软件Dynaform为平台,建立了大口径薄壁管数控弯曲及回弹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压块助推速度和压块与管子之间的摩擦系数对壁厚减薄和回弹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块与管子之间没有摩擦或者压块的助推速度为0.9、助推速度为1.0且压块和管子间摩擦系数为0.1的条件下,管子壁厚减薄超过航空标准中允许的最大减薄量0.4375mm。在压块的助推速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块与管子之间摩擦系数从0.1增加到0.3,能够有效地降低管外侧的壁厚减薄,但是回弹角也会明显增大。当压块与管子之间的摩擦系数为定值时,助推速度从1.0增加到1.2,对管外侧壁厚减薄的改善作用不大,回弹角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汪兴  陈柏金  向青林 《锻压技术》2021,46(2):154-159
四辊卷板机现有的卷制工艺数学模型通常未考虑非对称卷圆时卷板曲率中心的偏移对下辊位置的影响.在考虑卷板机弯卷过程中板材回弹的基础上,结合数学-力学的分析,确定卷板曲率中心偏移后下辊的精确位移,建立板材弯矩和受力与侧辊和下辊位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四辊卷板机轴辊位移的一种计算方法;通过弯矩和压力确定剩余直边与下辊位置角?b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