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烃源岩地层通常具有高声波时差、高孔隙度、高电阻率和低密度等测井响应特征.正常情况下,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越高,其在测井曲线上的异常反应就越大.将测井信息与有机碳质量分数之间建立一种定量关系模型,就可以计算出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在纵向上的连续变化值,从而有效地弥补实验室测样的不足.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与研究,提出的定量预测模型可分为单参数型和多参数型.文中依据吐哈盆地地质资料,在△lgR方法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多元统计原理,选取了声波时差测井与电阻率测井,建立了两者与有机碳质量分数之间的线性关系式.根据实测值与拟合值的比较,认为建立的定量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惠州凹陷文昌组与恩平组声波时差、自然伽马、电阻率、密度和中子孔隙度等测井参数对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的响应特征,建立了单井及惠州凹陷综合的五元回归定量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12口钻井进行了泥质烃源岩TOC测井预测,获得了这些井文昌组、恩平组烃源岩连续的TOC曲线,并按陆相泥质烃源岩评价标准计算了好与很好、中等与差烃源岩的厚度。结果表明,TOC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大多在20%内,且单井模型略优于综合模型。层位上,恩平组中等烃源岩厚度比例在50%以上,其次为差烃源岩,好烃源岩厚度占比一般低于20%;文昌组好与很好烃源岩厚度比例大多高于75%,因此文昌组烃源岩整体优于恩平组。横向上,惠西半地堑最优,惠东半地堑次之,惠南半地堑与惠北半地堑烃源岩相对不够发育。烃源岩测井预测纵向分辨率高,但受钻井分布所限难于揭示烃源岩空间展布。测井约束下综合地球物理烃源岩评价应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测井参数与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之间存在某种响应关系,可以利用测井参数对TOC进行预测。建立了陆丰凹陷文昌组烃源岩TOC和电阻率曲线、声波时差曲线、中子孔隙度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和密度曲线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曲线叠合模型,探讨了3种模型对TOC预测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模型对陆丰凹陷文昌组半深湖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烃源岩的TOC预测效果较好,对滨浅湖亚相的预测效果较差;BP神经网络模型比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的效果好;曲线叠合模型预测效果较差。在实际应用中,BP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测井参数与TOC难以用显式函数表达,且有足够大数据量的地层;多元回归模型适用于测井参数与TOC有明显相关性的地层;曲线叠合模型适用于伽马曲线对黏土和有机质含量响应明显的地层,并且目标曲线在非烃源岩层能较好叠合。通过对以上模型的分析,可向该坳陷其他次级凹陷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以测井资料为基础,在比较现有测井曲线反演计算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优选了精度较高的算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所发育的二叠系平地泉组(P2p)、三叠系小泉沟群(T2-3xq)和侏罗系八道湾组(J1b)等3套主要烃源岩w(TOC)进行了反演求取。研究结果显示:经金强修改后的算法要比Passey提出的ΔlogR法具有更高的精度,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研究区烃源岩的丰度;在准东地区3套主要烃源岩中,P2p烃源岩w(TOC)最高,且高丰度(2%相似文献
6.
烃源岩演化中有机碳质量与含量变化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有机碳质量守恒原理,建立反映有机碳质量变化的有机碳质量补偿系数数学模型;综合考虑有机碳生烃、排烃和岩石失重过程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建立计算有机碳含量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正演方法,模拟计算不同类型烃源岩在不同演化阶段和不同排烃效率下有机碳质量补偿系数和有机碳含量值.计算结果表明,有机碳质量补偿系数与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和排烃效率有关,Ⅰ型、Ⅱ1型、Ⅱ2型和Ⅲ型有机质烃源岩的有机碳质量补偿系数最大值分别为2.104、1.360、1.169和1.099.不同类型泥质烃源岩都存在排烃效率阀值,Ⅰ型为20%、Ⅱ1型为30%、Ⅱ2型和Ⅲ型为60%,排烃效率小于阀值时,残余有机碳含量普遍大于原始有机碳含量;排烃效率大干阀值时,残余有机碳含量普遍小于原始有机碳含量.在完全排烃条件下,Ⅰ型、Ⅱ1型、Ⅱ2型和Ⅲ型有机质类型泥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最大减少幅度大致分别为43%、20%、10%和10%. 相似文献
7.
有机碳含量(TOC)测井预测具有高纵向分辨率的特点,能够有效弥补海域钻井烃源岩样品取样数量不足的限制。烃源条件是控制渤海南部海域油气成藏的关键,为进一步明确渤南地区不同层段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纵向分布特征,研究依托多口钻遇大套烃源岩层段的钻井,通过多元统计法,采用“分井分层精细预测”的方式建立研究区内11口钻井的烃源岩TOC测井预测模型。传统的“多元回归法”TOC测井预测案例采用“进入法”完成预测,并未考虑误差分析,存在大量“假拟合”现象。此研究针对不同层段筛选最优测井参数组合模型,并应用“逐步回归法”规避了“假拟合”现象。研究表明,渤海南部海域发育大规模优质古近系湖相烃源岩,自沙三段上亚段至东营组沉积期,优质烃源岩分布随郯庐断裂右旋走滑作用的不断增强向北东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8.
9.
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是烃源岩评价的基础,亦是油气资源量计算中的关键参数。稀井区由于钻井数据的稀缺,难以进行烃源岩TOC定量评价;在密井区,利用烃源岩TOC体定量预测技术可厘清生烃凹陷中烃源岩TOC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本文基于恩平和惠州两凹陷地质背景、测井和地震信息等方面的相似性分析,通过类比,将适用于密井区惠州凹陷的成熟的烃源岩TOC体定量预测技术成功地应用于稀井区恩平凹陷。研究结果表明:恩平凹陷恩平组烃源岩TOC值大多为1%~2%,属于中等烃源岩;个别地区TOC值超过2%,属于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冀中坳陷廊固凹陷烃源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中坳陷廊固凹陷烃源岩埋藏深,钻井分析资料较少,利用常规地球化学方法难以系统分析优质烃源岩的平面、剖面分布特征。以现有的钻井取心样品及有机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利用测井曲线叠合法建立了廊固凹陷测井资料计算总有机碳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率可达80%~90%;据此选取了测井数据全、暗色泥岩发育并具有代表性的井,建立了廊固凹陷烃源岩分布评价标准,进而分析了廊固凹陷沙河街组沙三段与沙四段烃源岩的平面、剖面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廊固凹陷主要发育巨厚的中等-低质量烃源岩,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湖侵体系域;新发现固安优质烃源岩发育区,对下一步分层系开展精细勘探,寻找岩性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陆相烃源岩与油气生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盆地张裂Ⅱ期是古湖泊鼎盛发育期,该期形成的湖相烃源岩是盆地的主力油源岩,经油源对比研究,已找到的储量可观的正常原油主要来源于该油源岩.张裂Ⅲ期是古湖泊的萎缩期,形成了广泛分布的煤系烃源岩,以该源岩为烃源的油气田相继被发现,证实该烃源岩是盆地的主要气源岩和重要的油源岩.这两套烃源岩生成油气的潜力巨大,由此揭示,珠江口盆地具有十分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机岩石学综合光学法研究了珠江口盆地古近系烃源岩的有机显微组分和亚显微组分特征,对典型烃源岩做了干酪根元素分析、岩石热解分析和高温高压泥岩热模拟实验,探讨了其生烃潜力和生烃属性。壳质组及富氢的壳镜组A含量较高,决定了中深湖相有机质的类型为Ⅰ—Ⅱ1型,具倾油性;低含氢的壳镜组B和镜质组含量较高,决定了滨浅湖相和沼泽相有机质的类型主要为Ⅲ—Ⅱ2型(Ⅱ1型为辅),具倾凝析油、气性;腐泥组和惰质组含量低。2类烃源岩在不同演化阶段生烃属性均存在差异。这对进一步研究该盆地古近系不同凹(洼)陷有机相及勘探潜力和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珠江口盆地HJ15-1-1并文昌组一个海相夹层中的钙质超微化石,据在该层中出现Spheno-lithus furcatolithoides、Ericsonia formosa、Neococcolithus dobius,而未见有真正的Reticulofenestra umbilicus,认为该超微化石组合的生物地层位置应为中始新统NP15带.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文昌组和恩平组陆相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研究对白云凹陷深水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恢复白云凹陷地史和热史的基础上,利用EASY%Ro模型计算了白云凹陷西凹、主凹和东凹文昌组和恩平组两套烃源岩的成熟度史,并分别对比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在白云凹陷西凹、主凹和东凹成熟度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自始新世早期起白云凹陷热流值持续上升,在距今约44Ma时达到最大值大约为77mW/m2,现今热流值为60mW/m2左右。2)白云凹陷西凹、主凹和东凹文昌组烃源岩开始生烃(Ro=0.5%)时间分别为距今43,44,35Ma,达到生烃高峰(Ro=1.0%)时间分别为距今30,35,17Ma,达到高成熟(Ro=1.3%)时间分别为距今25,33,13Ma;而恩平组烃源岩开始生烃时间分别为距今20,30,22Ma,达到生烃高峰时间分别为距今10,22,8Ma,达到高成熟时间分别为距今8,17,0Ma。3)白云凹陷主凹烃源岩生烃时间最早,主生油期时间短,热演化程度最高;东凹烃源岩生烃时间最晚,主生油期时间长,热演化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5.
应用层序地层学进行地层研究,在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要采用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研究陆相地层的烃源岩分布,要以二级层序为基本单元;研究海相或海陆过渡相地层的储盖组合,要以三级层序为基本单元;在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包括开发区)寻找地层圈闭,要以四级或更高频层序为基本单元.层序地层学的主要贡献是它能够提供统一的、比传统的地层单元组更细的年代地层单元,从而提高了年代地层对比的精度和沉积相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地层问题讨论及综合柱状剖面图编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国权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0,14(1):21-28
以大量钻井资料为依据,对珠江口盆地存在的地层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1)上中新统/中中新统界线附近没有缺失有孔虫和超微化石带,而是本区二级层序中主要最大海泛面附近密集层的所在位置;(2)上/下第三系界线置于浮游有孔虫N4带的底较为合适,南海东部公司目前所定义的珠海组的时代应归于早中新世;(3)恩平组的时代属于渐新世;(4)晚始新世地层在本区可能缺失,神狐组与昌组孢粉组合时代同属中始新世,陆丰组为早始新世地层,据此,编制了珠江口盆地新生界综合柱状剖面图。 相似文献
17.
以大量钻井资料为依据 ,对珠江口盆地存在的地层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 :(1)上中新统 /中中新统界线附近没有缺失有孔虫和超微化石带 ,而是本区二级层序中主要最大海泛面附近密集层的所在位置 ;(2 )上 /下第三系界线置于浮游有孔虫 N4带的底较为合适 ,南海东部公司目前所定义的珠海组的时代应归于早中新世 ;(3)恩平组的时代属于渐新世 ;(4)晚始新世地层在本区可能缺失 ,神狐组与文昌组孢粉组合时代同属中始新世 ,陆丰组为早始新世地层。据此 ,编制了珠江口盆地新生界综合柱状剖面图 相似文献
18.
BAES盆地模拟评价系统是大型石油地质应用系统——PRES油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该系统拥有一个6类20多种模型的模型库,通过菜单式模型组装完成评价区埋藏史、热史、成熟史、生烃史和排烃史的历史模拟,从而进行评价区生油条件的定量评价,指出评价区的有利生油气区,确定主要生排烃期和生排烃量。通过BAES盆地模拟评价系统在珠江口盆地各坳陷区的实际应用,可以看出该盆地的油气资源分布特点,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一盆地模拟系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羌塘盆地迄今为止共发现200多处油气显示点,其中5处液态油苗,多处油页岩,表明盆地具备生烃的物质基础。上侏罗统索瓦组烃源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厚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有机碳平均含量为0.1%~1.90%,以中等至好烃源岩为主;其次为泥质岩,仅在北羌塘坳陷中、西部有所分布,有机碳含量介于3.71%~28.14%之间,为好烃源岩。根据干酪根显微组分的分析结果认为索瓦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镜质体反射率介于0.94%~2.7%之间,烃源岩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构造运动造成索瓦组烃源岩抬升剥蚀,综合分析认为该烃源岩总体上对整个盆地的油气远景贡献较差,但在北羌塘坳陷西部和东北部仍可作为重要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20.
过成熟阶段碳酸盐生油岩中烃类产物的相态已由油相演化到湿气、干气相.过成熟阶段碳酸盐岩作为气源岩时,其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不仅决定于本身的吸附烃量、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而且排烃机理和排烃条件对它也有一定的影响.该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过成熟碳酸盐岩为例,首先通过罐装岩屑酸解烃法、残余气饱和度法和全烃地化分析法对吸附气态烃进行定量分析,估算出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为0.03%~0.06%,然后结合不同排烃机理对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