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品中丙烯酰胺风险评估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烯酰胺是一种神经毒素及对人可能的致癌物质。研究发现,高温加热的多种食品中含有高剂量的丙烯酰胺。本文重点介绍了国际上关于丙烯酰胺毒理学,风险评估,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旨在为我国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参考,进一步控制或减少食品加工中丙烯酰胺的形成,降低我国人群丙烯酰胺的膳食暴露水平,促进食品安全发展,保护消费者健康。  相似文献   

2.
食品中丙烯酰胺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丙烯酰胺是一种对人体有神经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物质,2002年首次发现在高温油炸后的富含碳水化合物食品中存在,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丙烯酰胺的性质、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研究渊源、分析方法、含量分布、形成机制以及工艺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的深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油脂食品中丙烯酰胺问题(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消费者健康安危。自2002年4月瑞典食品科学家在油炸食物中发现丙烯酰胺问题以来,食品中这种有致癌可能性的丙烯酸胺立即引起世界各国食品管理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一年来,人们对此问题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的致癌物,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中,如焙烤类食物、油炸薯条和烤肉等。丙烯酰胺定量检测方法对于准确评估其对人体危害十分必要。综述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技术与方法如液质联用技术、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生物传感器法等,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生物传感器法具有快速方便、样品预处理程序简单、可实现批量样品快速检测等优点,将逐渐代替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法等传统方法,成为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的快速、便捷检测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的丙烯酰胺的测定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GC法、HPLC法、GC-MS法、HPLC-MS法等。  相似文献   

6.
淀粉类食品经高温煎炸烧烤会产生对人体危害极大的丙烯酰胺。本文就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抑制食品中丙烯酰胺的产生或脱除丙烯酰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菲  陈文  金宗濂  栾娜 《中国油脂》2006,31(11):43-47
对食品中丙烯酰胺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GC-MS、LC-MS和LC-MS-MS方法分析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以及一些国家机构规定的官方分析方法。另外,对现有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自2002年瑞典食品科学家在油炸食物中发现丙烯酰胺问题以来,食品中这种有致癌可能性的丙烯酰胺引起了世界各国食品管理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经过两年多的研究,科学家和食品专家已对有关丙烯酰胺的生成机理与控制方法做出新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
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中式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方法。样品预处理条件:油炸样品粉碎后用0.1%甲酸水溶液(料液比1:5)进行三次重复提取,提取液经高速离心、冷冻、C_(18)固相萃取小柱纯化,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测定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乙酸胺溶液(5:95,v/v)、流速为0.9 ml/min、进样量为20μl、保留时间约4.887 min,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10 nm、柱温25℃±0.5℃;试验结果表明,丙烯酰胺色谱图峰面积与其浓度在0.5~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其最低检出限为10 ng/mL,回收率为94.5%~106.5%,相对标准偏差3.2%~4.5%;该法回收率高、精密度好,重复性好。利用该法测定几类市售中式油炸食品和自制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结果表明,市售中式油炸食品丙烯酰胺检出率为100%,仅含量水平有较大差异;试验也表明,通过优化工艺技术条件和配方如调节pH值或添加抗氧化剂等可降低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酰胺是食品热加工中产生的一种潜在致癌物质,并且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近年来有关丙烯酰胺的致癌机理、生成机理、分析方法和控制策略等方面都获得诸多研究成果,而对于抑制机理之间的关系,报导较少。本文基于丙烯酰胺的主要形成途径即食品原料中的天冬酰胺和还原糖通过高温加热条件反应生成丙烯酰胺的这一反应为基础,结合最新的文献研究,对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机理和特定原理下的抑制剂进行系统概述,为将来寻找丙烯酰胺抑制剂和其作用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膨化食品的研究进展以及丙烯酰胺的检测方法,介绍了关于丙烯酰胺潜在毒性存在的争议。提出了膨化食品的发展方向和减少丙烯酰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方便面等面粉类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建立了基于二阶变换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该方法将二阶变换处理技术应用于HPLC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使食品样品HPLC图中丙烯酰胺色谱峰得到显著的锐化,大大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该方法测定丙烯酰胺的线性范围宽泛,定量检测限(LOQ)10μg/L,加标回收率为88.3%~91.0%,明显优于不经二阶变换处理的HPLC法。采用该方法对市售方便面样品进行测定,发现丙烯酰胺含量在10~300μg/kg范围内,其含量小于薄脆饼干等常见的面粉类食品。  相似文献   

13.
油炸马铃薯食品中发现丙烯酰胺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油炸或焙烤马铃薯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分析方法、丙烯酰胺毒性问题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现有研究结果表明 ,炸薯片、炸薯条中含有较高含量的丙烯酰胺 ,过度油炸会进一步增加薯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 ,而相应的生马铃薯原料与煮熟马铃薯中则不含丙烯酰胺。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分析方法目前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 (GC MS)与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联用新技术 (LC/MS/MS) ,但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分析方法、丙烯酰胺的毒理学研究仍在进一步发展中。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酰胺(acrylamide,AM)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发生美拉德反应而产生的一种有毒副产物,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物质都有一定的毒性,此外还有潜在的致癌性。因此,检测以及控制食品中的AM含量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当前对AM的研究进展从加工食品生产的3 个主要阶段——农业生产阶段、预处理阶段和加工阶段阐述了多种AM抑制策略,并基于具体的抑制机理系统归纳了AM的控制措施,为抑制食品中AM的合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酰胺是一种在高温下加工的食品中美拉德反应的副产物,常见于油炸和焙烤类食品中,已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癌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添加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来抑制食品加工过程中丙烯酰胺的形成,由于天然植物天然环保、取材易、成本低,因此是一种符合工业需求的添加剂。本文着重对香辛料提取物、水果提取物、叶茎类提取物和谷豆类提取物抑制丙烯酰胺的效果研究进行了综述,结合抑制效果和对产品的感官影响,得出较为可行的抑制剂为茴香提取物、竹叶提取物、葡萄副产品和黑花生衣提取物。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潜在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食品工业中抑制丙烯酰胺提供更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会受到加工温度、pH值、加工方式、氨基酸组成、还原糖含量、氨基酸与还原糖摩尔比等多种因素影响。通过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可使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得到大幅降低。该文概述目前各国对食品丙烯酰胺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该实验建立GC-ECD测定油炸淀粉类食品中丙烯酰胺方法,样品前处理经水提取,离心,石墨化碳黑固相萃取柱净化,溴化衍生;该方法检测下限(S/N=3)为12.5μg/kg,回收率为 84.74%~93.53%,相对标准偏差为3.5%;利用该法对市售一些方便面进行检测,发现其中丙烯酰胺含量为63~192 μg/kg。  相似文献   

18.
马伟  胥传来 《食品科学》2009,30(11):289-29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由于其高效和低价,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普遍的抗生素种类之一,广泛用于养殖业中。然而,由于其具有耳肾等的毒副作用,因此在大多数国家中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本文介绍了动物源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主要介绍免疫检测及多残留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