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运用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对油藏的开采速度进行了分析讨论,综合考虑了关于油藏开采这一复杂系统所涉及到的多种因素,是一种选择油藏合理开采速度的新方法,增强了油藏开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任丘雾迷山组油藏目前开采方式调整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华北油田任丘雾迷山组油藏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裂缝性潜山油藏,经过21年的开发,已进入开发后期。1994年以来,该油藏实行了全面停注降压开采,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由于该油藏目前压降已接近允许的压降界限值,需要对下一步开采方式进行调整。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油藏8种继续降压而产液量不同方案和4种恢复注水保持不同压力水平方案、6种周期注水方案的开采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和预测、对比。根据模拟结果认为,在油藏压降未达到极限压降值之前,继续降压开采仍可发挥油藏弹性能量,但提液或降液开采都会使开发效果变差;在压降达到极限压降值时,应补充注水保持较低压力水平开采,压力水平越低效果越好,但同样不宜提液或降液开采;对于综合含水已达87.9%的该油藏而言,周期注水方式开采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不明显。图3参1(郭海莉摘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油藏开采特征及油藏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讨论碳酸岩的某些特殊地质及油藏工程原理,以便更好地认识提高采收率和各种制约因素,包括对碳酸盐岩孔隙系统,驱油机理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讨论。最后提出了以主要地质和工程属性为基础的油藏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4.
确定油藏有效含油边界及预测油藏单井原油产能是储量评价和合理确定井位的基础。中提出了一种用地球化学参数圈定油藏有效开采边界的方法。该方法中的地球化学参数是根据单井油层有效厚度和抽提物含量求出的能反映单井的含油程度。该方法只需通过分析岩心或岩屑抽提物含量,结合少量井的试油成果,便可圈定出油层的合理经济开采下限范围,以松辽盆地新站油田为例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基本思路,参数选取,运算步骤及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5.
任丘雾迷山组油藏开发的中前期立足于自喷生产,采用边缘底部注水,保持了较高的压力水平。油藏开发后期生产方式逐步从自喷转为抽油开采。自1991年8月以来开展降压开采试验,改善了油藏后期开发效果和水驱状况,提高了油藏水驱采收率,控制了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了油藏产量递减速度,增油降水效果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共计增产原油45.9×104t,少产水量60.6×104m3,减少注水量1389.2×104m3,提高水驱采收率0.31%,创经济效益2.1亿元。图2(郭海莉摘)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7年以来,伊利诺斯州的油井因故废弃的数量增加了三倍,小型的非均质油藏水驱采油遇到了很多困难。Zeigler油田水驱采油课题获得了很大成功,所采用的某些开发策略可能对其它类似油藏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Zeigler油田的油藏管理策略建立在取金取准各种资料信息的基础之上,这些信息包括每口井的岩芯和测井资料、详细的中途测试资料、井底压力测量和油水井动态监测。这些信息使作业者能够确定出主要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7.
依据火烧山油藏矿场实际资料,通过对动态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并结合国内外相似油田开发实例,运用数理统计、渗流力学、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方法,综合给出了该复杂裂缝性油藏合理的地层压力、流压、注入压力、注采比、采液速度以及单井开采的经济界限等技术指标,为保持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濮城油田双重介质油藏裂缝水淹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城油田沙三段中亚段油藏为微裂缝-孔隙双重介质油藏,水力压裂产生的人工裂缝与原始裂缝连通形成水道。处在裂缝方向的油井极易暴性水淹,从而大大降低最终采收率。通过油藏压裂效果分析,及时进行了以重组注采井网为中心的开发调整,油藏水驱控制程度提高了12.3%,动用程度提高了8.5%,综合递减率下降28.5%,日增产原油110t。  相似文献   

9.
水力压裂对边际油藏经济开采下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济开采下限是边际油藏开发决策的一个重要考虑依据。产层的有效厚度和渗透率是影响油藏开采生产动态和开发过程经济效益的两个最重要的地层性质要素。提出了油藏经济开采下限的概念 ,即与投资回收期 6a相对应的地层有效厚度和渗透率下限 ,研究了确定边际油藏经济开采下限的方法 (包括基础参数系统的建立、油藏开发动态预测、开发过程的经济分析、下限值的求取等 )。基于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 ,将其引入油田开发过程 ,以实际数据考察了水力压裂对油藏经济开采下限的影响 ,并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 ,水力压裂可以提高油藏开发的经济效益 ,使原来不具备经济开发条件的部分油藏成为现时的经济可利用资源。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将边际油藏开发的经济可行性评价与现有工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图 4表 1参 3(王凤江摘 )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沙南油田梧桐沟组油藏已取得的静、动态资料,应用并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对油藏进行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分别对油藏天然能量、不同井网、井距、不同注水时机、不同注采比及合理采油速度进行了开采指标预测和参数敏感性分析,为实现沙南油田梧桐沟组油藏高质高效开发及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ˮ��ĵ���ѧ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井解释是油气层识别最常用方法,它是依据储层流体物理性质差异解释油气水层。由于测井解释采储层岩石成分,地层水矿化度及泥浆侵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解释一些低阻油气层及气层和凝析气层时常常出现偏差,油气水界面也难以确定,地球化学方法主要是根据储层残留烃的化学性质识别油,气水层,它不受储层岩石成分及储层流体物理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只与储层流体的化学性质有关,可弥补测井解释方法的不足,为油气水层的识别提供一种新方法,文章详细研究油层,凝析气层及水层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油层,气层和水层的抽提物含量,荧光强度与荧光分布以及储层烃的碳数分布完全不同,可用来识别油气水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扶余油层构造特征和发育史分析、油气藏解剖和失利井分析,识别出了层状背斜、断块、断鼻、构造—断层、砂岩透镜体、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构造和岩性—断层等8种油藏类型,指出油气成藏受油源条件、有效储层、油气运移动力、油气运移通道、有效圈闭、生储盖组合和后期保存条件等7个因素控制。并归纳出5种成藏模式,即构造隆起带持续多期多向成藏模式、近源近凹顶生下储式成藏模式、深大断裂构造的多源成藏模式、斜坡带断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及负向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分析认为,油气成藏的关键时刻是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  相似文献   

13.
长岭凹陷深层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岭凹陷深层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其油气成藏受多种因素制约,对其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是下部勘探突破的关键。通过对以往勘探成果的分析认为基底断裂的主控作用明显,不仅控制了二级构造带和大型隆起、背斜构造的形成和分布,同时控制了该地区两大类油气藏即断层-岩性油气藏和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火山岩储层是深层的主要储层,是深层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深层成岩作用使砂岩储层和火山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分异明显,降低了砂岩储层的孔渗性,却保持了火山岩储集体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主要发育四套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构造油气藏、地层遮挡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四种;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主要为构造演化、沉积储层及保存条件;综合构造、沉积演化及储层和已知油气藏分析认为塔里木志留系有三种潜在的油气藏类型:地层超覆岩性油气藏、不整合遮挡油气藏、沥青砂遮挡油气藏,并指出了下步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姬塬-白豹地区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分析及解释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及精细解释为目的,利用该区岩性薄片分析资料、地层水分析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图,对该区延安组和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剖析,认为地层水矿化度高、储层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储层岩石颗粒的变细是延安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储层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储层岩石颗粒的变细、储层泥质含量的相对增高是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进而总结出该区低电阻率油层3种解释方法,即交会法、可动水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测井差谱法。实践表明,这3种解释方法对该区低电阻率油层解释是完全适合的。  相似文献   

16.
胜利油区裂缝性油藏描述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裂缝性油藏是胜利油区重要的油藏类型之一,主要包括古潜山油藏、火成岩油藏及湖相碳酸盐油藏等。其特点是储层的非均质性极强,构造内幕、储集空间类型及油水关系非常复杂,渗滤规律目前尚认识不清,造成油藏的开发难度极大,总体开发效果较差。本文对胜利油区裂缝性油藏描述技术的攻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该类复杂油藏描述的精度,为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固态沥青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储层沥青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大大降低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改变储层的孔隙结构,甚至可以完全堵塞孔隙,形成圈闭的遮挡层。储层沥青的显微形态各种各样。在宏观上常成均匀状、斑块状、纹展状分布,主要受控于储层的原始孔隙结构。储层沥青的成因主要有2种:一种是大然气运移引起的去沥青化作用;另一种是大气淡水引起的风化淋滤作用。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储层沥青主要沿断层和不整合面分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吉林油田某区块的油藏条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不同韵律储层驱油效果。数模结果显示,注水开发时,均质储层的开发效果最好,反韵律储层次之,正韵律储层最差。气水交替驱时,均质储层的开发效果最好,正韵律储层次之,反韵律储层最差。注水开发与交替驱开发规律的差异,其根本原因是由CO2、油和水的密度差异造成的。水驱油时,水容易沿储层下部快速推进,反韵律储层减缓了这一趋势。气驱油时,CO2容易沿储层上部快速推进,正韵律储层减缓了这一趋势。注水开发时,要优选均质储层,其次是反韵律储层。交替驱开发时,要优选均质储层,其次是正韵律储层。  相似文献   

19.
油田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数值模拟工作特点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藏模拟技术已应用于油田开发的各个阶段,但在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模拟工作有其各自的特点。论证了油藏早期评价、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油藏管理及调整方案编制(包括加密钻井)和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等不同阶段的油藏模拟工作的目的、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简单讨论了油藏数值模拟的发展方向。(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20.
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藏描述就是对油藏的各种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也就是要建立反映油藏构造、沉积、成岩、流体等特征的三维油藏地质模型.油藏描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我国油藏研究由定性和半定量走向定量化,由传统的油藏地质研究转入多学科一体化综合的系统研究.但是,如何针对不同勘探、开发阶段我国陆相高度非均质复杂油藏进行描述,仍然是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的一种挑战.在近十年的油藏描述实践中,通过对胜利、大港、辽河、中原、华北等油田的油藏进行描述,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陆相油藏特色的油藏描述技术路线,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将其用于指导油藏描述研究.实践表明,这些理论、方法和技术,在油田勘探与开发的早期可预测油气的富集区、高产区,降低成本,提高勘探成功率;在油田的开发阶段,则对油田开发先导实验区的选择,开发方案的制定、调整、油田的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并能从根本上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