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群力  狄洪发 《建筑科学》2012,28(10):88-92
本文将单位体积蓄能密度较大的相变材料与毛细管网格栅埋入到建筑吊顶中,设计出了一种相变材料蓄能式吊顶辐射供冷末端形式,建立了分析该吊顶在间歇运行工况下热性能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分析不同相变材料物性对该相变材料蓄能式吊顶的表面平均热流密度和蓄能比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得出了影响吊顶热性能的主要因素。此外,对比分析了相变材料蓄能式吊顶与混凝土蓄能式吊顶热性能的差异,指出相变材料蓄能式吊顶辐射供冷方式具有蓄能比更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应用于建筑节能领域的相变蓄能材料,探讨了相变蓄能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相变蓄热供暖系统与相变蓄冷空调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相变蓄能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利用太阳能等清洁型能源,缓解建筑物热量供需双方不平衡矛盾,提高室内舒适度,减小建筑能源消耗。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相变蓄能材料在节能建筑领域应用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相变材料蓄能采暖地板结构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林  吴秀芬  杨梦易 《建筑科学》2007,23(2):41-43,65
本文探讨了利用相变蓄能材料的采暖地板的结构形式,建立起将封装相变蓄能材料的条状模块置于通热水盘管周围的蓄能地板结构模型,数值模拟了在不同的蓄能材料填充比例、不同的蓄能材料模块布置情况下,蓄能地板蓄、放热时间的规律和地板表面的温度变化情况,推荐出满足供热需求下、最佳的相变蓄能采暖地板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层状、条状两种结构的相变蓄能地板。建立了相变蓄能地板的计算模型,数值模拟了不同供水温度下两种结构相变蓄能地板的表面平均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相变材料的填充量及地面装饰材料对条状相变蓄能地板表面平均温度的影响。在满足同样供热需求的前提下,采用条状相变蓄能地板更经济、实用。当供水温度为50~55℃时,条状相变蓄能地板表面温度达25~29℃,符合人体热舒适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三套管相变蓄能换热器在供热工况下运行时,外层水与中间层相变材料间的换热以及中间层相变材料与内层制冷剂间换热同时进行。建立了三套管相变蓄能换热器的数学模型,针对液态相变材料层引入了有效热导率,模拟稳态下传热温度场。三套管相变蓄能换热器的液态相变材料层增大了传热热阻,产生较大的径向温度梯度,但30min后相变材料层温度场即可达到稳态,制冷剂侧换热效果并未由于相变材料热导率低而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轻质建筑中相变蓄能石膏板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轻质建筑由于热惯性较小,室内温度昼夜波动较大。相变蓄能具有温度变化小、蓄能密度大的特点。将相变材料(PCM)掺入轻质建材中,制成相变蓄能建筑构件,可以有效增加建筑围护结构热惯性,提高室内热舒适度,节约采暖空调能耗。本文研究了相变蓄能石膏板在北京地区轻质建筑中的冬季使用效果,从相变温度、相变材料含量和相变石膏板厚度三个方面对相变蓄能石膏板的使用进行了优化,并比较了普通石膏板和混凝土隔墙的使用效果。研究表明相变蓄能石膏板能有效抑制室内温度波动,提高室内热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填充相变材料建筑结构层蓄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林  刘星 《建筑材料学报》2009,12(5):621-624
分析了相变材料在建筑蓄能中的作用,对一种填充相变材料的建筑地面结构层蓄能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蓄能地面结构层内相变材料模块位置对结构层温度分布、蓄放热时间、供热工况以及相变材料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得出在本模拟条件下满足所需功能蓄能采暖地板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案.将模拟方案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两者的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相变蓄能围护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变蓄能围护结构材料是相变材料与建材基体复合制备的一种环保节能型的建筑功能材料。本文在分析相变材料的筛选和改进方法及其封装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相变材料与建材基体复合工艺,阐述了相变蓄能围护结构的调温机理,并综述了相变蓄能围护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该项目为国家863计划项目(2002AA335050)、国家973计划项目(2001CB610704-3)。  相似文献   

9.
相变材料在蓄热方面具有单体蓄能高、蓄能过程等温发生等优势,通过归纳各类常见相变材料的优缺点,探讨了作为良好相变材料应具有的热物理特性,同时,通过对相变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介绍,总结了相变材料在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且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1种新型蓄能型一体化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SHPWHICSE),搭建了实验测试装置。在南京地区春季典型工况下,对集热/蓄能/蒸发一体化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充灌蓄能材料石蜡前后的蓄能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充灌相变材料石蜡后,相变材料通过固-液相变储存足够的太阳能,SHPWHICSE系统可保证在1天中任意时刻启动。采用石蜡为蓄能介质的一体化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的COP和得热效率均高于未充灌相变材料的系统。太阳辐射强度的不稳定波动对采用石蜡为蓄能介质的一体化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得热效率的影响比其对未充灌相变材料的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相变蓄能建筑材料的节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相变蓄能建筑材料的节能原理,评价依据及方法:提出了表征相变蓄能建筑材料节能性能的评价指标:温度阻尼率和节能效率;并以蓄能石膏板的节能性能测定为例,提出了同时测定温度阻尼率与节能效率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结果表明:温度阻尼率与节能效率对相变蓄能建筑材料的节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墙板、天花板和顶板中掺入适当的相变材料(PcMs),能提高其表面因接受太阳光辐射而储蓄能量的能力,这样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减少因空气流动造成的室内温度波动,维持室内温度接近到要求的温度,提高人体的舒适度。运用这种相变储能建材,可将电力供给峰期时的加热或制冷负荷转移到谷期,使用户降低使用费用。本文对建筑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讨论了PCMs的选择和封装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相变材料可以与传统建材复合成具有蓄热和调温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它具有储能密度大以及近似恒温下的吸放热等优点,能有效维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并降低建筑采暖制冷所需的能耗和费用.针对当前建筑节能的要点,指出相变储能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相变材料的分类.表征以及制备方法,分析了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中...  相似文献   

14.
建筑节能新技术--相变储能建筑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潜热储存具有较高的容积蓄热密度,在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余热回收和电力移峰填谷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相变储能建筑材料是通过向传统建筑材料中加入相变材料制成的。相变材料具有较大的潜热储存能力。介绍了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和当前存在问题,以及目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相变材料具有高效的能量储存功能,与建筑材料复合制成有蓄热功能的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后,可应用在建筑结构中,发挥相变蓄热功能,控制建筑室内温度波动,增强建筑舒适度,更加有效地实现建筑节能。通过介绍相变蓄热建筑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现状,对相变材料建筑节能效果进行实验模拟,阐述借助数值模拟软件和数学建模等手段进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和发展现状,提出相变材料建筑节能应用效果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所存在的不足及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得出了石蜡复合体系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值;对比了陶粒、高性能吸附剂对石蜡的吸附能力;测试了掺入相变储能骨料的水泥试件的强度、导热性能。结果表明:经过比较,低熔点的52号石蜡与27号液体石蜡的复合体系的相变温度低.热焓值更大;高性能吸附剂对石蜡的吸附性比陶粒更好;掺入适量的相变储能骨料对水泥试件的导热性没有很大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试件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以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珍珠岩做支撑基体,制备了膨胀珍珠岩-石蜡复合相变材料,采用苯丙乳液对复合相变材料封装,利用封装后的复合相变材料替代部分细骨料制备了相变储能砂浆,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苯丙乳液对复合相变材料有很好的封装作用;随着复合相变材料替代率的增大,相变储能砂浆的力学性能下降;当复合相变材料替代率为70%时,相变储能砂浆的抗压强度为12.7 MPa,满足规范中对建筑围护结构砂浆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相变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相变储能石膏板导热系数2种测试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变储能石膏板导热系数的测试多采用单一的非稳态测试方法,为更好表征相变储能石膏板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稳态测试方法(防护热板法)和非稳态测试方法研究了相同配合比相变储能石膏板的导热系数.分析比较发现:随着相变材料掺量的增大,石膏基相变储能构件的导热系数降低;2种测试方法均能反映相变储能石膏板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初始温度在相变温度区间时,试件的导热系数值最大;非稳态测试得到的导热系数值较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储能技术、相变材料的分类,论述了相变储能技术在太阳能利用、建筑节能、电力调峰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