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语言文化、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中出现的"双子"符号与"双子"现象进行了分析、归类,对"双子"符号在设计领域的运用做了阐释。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些基础概念并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双子"符号,充分发挥"双子"效应,使设计作品更多的与人产生共通与交融。  相似文献   

2.
在崭新的"图像时代"里,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媒介已从"语言文字"转型为"图像","可视的意识形态"已从可能发展成为当代思想的典型状态。"后生代"艺术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通过诗意的方式叙述了自我与时代,在那些图式里往往充满了个体间的差异性又不乏文化上的共性。  相似文献   

3.
黄杨 《网友世界》2012,(15):46-48
陈师曾在20世纪初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时期提出的"事物状态说",强调艺术的"符号方法",以表现本体性的"事物状态"为目的,具有美学维度。陈师曾的"事物状态说"与古德曼的"审美征候说"都是一种"符号学方法",但是"审美征候说"是单一的"符号学方法",主要支持的是抽象画,而不是具象画,更不支持专门描绘"物体"的写实画,而陈师曾的"事物状态说"则是符号学方法与现象学美学方法以及心理学方法的交叠,不仅支持抽象画,还支持半抽象半具象的具象画。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事物状态说"不仅强调"符号方法",还强调"事物状态",以"双重结构"来定义艺术,而"审美征候说"只强调"符号方法",仅以符号的不同来区分艺术与非艺术。  相似文献   

4.
冯霞  周雄俊等 《电脑》2000,(11):72-73
在一般的文本编辑中,一些常用符号(如 1、2、3、《、》、[、]、{ 、}等)可通过PC键盘来输入,其它特殊符号的输入就需要另寻它途了。以Word97为例,特殊符号的输入通常就是以“插入”菜单栏中的“符号”命令来实现的。若执行此命令就会弹出“符号”对话框(图1)。 在该对话框中,“符号”选项的“子集”下拉菜单中提供了三十一种符号选项,真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了!可是“面面俱到”往往会带来一些麻烦。由于调用该命令的程序较大,若运行了其它较大的程序,调用它需花更长的时间,甚至会导致死机;而且要从繁杂的“符号…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通过对"阴阳"思想审美意涵的回顾和反思,以至于如何成为影响整个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学思想的动因。同时,对艺术设计美学主体、理想、境界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如何运用"阴阳"思想来影响设计艺术要素,探讨设计艺术美学功能实现的诸种方式,来体现"哲学—美学—设计美学—现代艺术设计"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6.
现今的产品设计已经突破了单纯的靠外型或功能吸引消费者的时代,转而进入了一个"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联动的年代。优秀的产品往往给人以"多重感受"的惊喜。文章以人的"五感"作为切入点,从"五感"交织性、相互影响性为视角,简述了视觉思维、产品信息在头脑的构建过程以及"全身遍布的大脑"(感觉的联动性)。进而分析了联动"五感"的产品设计原则的形成原因、起作用过程、以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而设计,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设计应不仅仅满足于通过视觉语言、符号来向大众传递、传播,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应该是更多思想的碰撞融合,多角度思考使设计更加凸显层次。比如说有"感"觉的设计,这里所指的"感"觉不仅仅是设计师的情感、思想,同时包括大众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能够调动人们触觉、听觉、嗅觉等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中医作为一门传统学科,较普通的学科来说,中医中具有"学"与"术"的分化程度,然而,这种分化程度并不是很高。因此可以从中医学术过程中发展的进程,并加之与中西医之间相比较关系和中医自身文化的发展各个方面表现。中医的发展应遵循中医自身的特征,遵照中医内部之间相互的伐善规律体现。  相似文献   

9.
从工程化的实践角度,对高等学校的软件人才素养教育展开研究。结合传统软件工程学科的培养方案,充分考虑软件生命周期过程的阶段性和软件自身的基本特点,以提高软件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驾驭能力为目标,提出"软件分析与设计的统一"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软件工程实施方案。在具体的展开过程中,达成方案优化和人才素养深化的演化效用,实现"两统一"的有效融合,即"A&D"+"T&P"融合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0.
二次分“档”链接排序算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种新的二次分‘档’链接排序算法”一文首先以随机无符号整数为基础,证明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新的排序算法具有O(n)时间复杂度,然后在没有给出证明的情况下,将算法的适用范围推方到任意数据。对这种新的排序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了原文中的几点错误,并就随机无符号整数序列和随机无符号实数序列两种情况,分别给出了二次分“档”过程的理论分析,证明这种新的排序算法不适用于随机无符号实数序列。  相似文献   

11.
艺术家的问题在现代主义者那里被主张为"艺术精英";而在后现代主义者那里则被理解为"人人都是艺术家";实际上后现代历史情境下,海德格尔近似极端的关于只有作品而没有艺术家的观点其实与中国古人的看法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它们让所谓的"艺术精英"走下了圣坛,从而最终"回到事实本身",即存在"人人都是艺术家"。  相似文献   

12.
"言、象、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艺术中"意"是人的内心活动和客观物象相互作用形成新概念的过程,讲究"意境"、"意在笔先",在书法艺术中更是"纵横有可象",笔法作为一种对"原理的"模仿和观念的模仿,达到"势"的相通和"意境"的传递。本文通过对"言"、"象"、"意"理论应用环境及含义的逐一分析,例举现代优秀设计范例的创作过程实证:"象"所表之"意"来自艺术家对客观信息或客观物象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3.
艺术学依靠哲学为基础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品来源于生活,展现生活,发现生活。《教皇英诺森十世》再次展现当时的"神"的概念,而画家却极力表现现实,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进而真实表现、再现人物,已达到对艺术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坚持,体现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先锋艺术家赵半狄与他的一系列以熊猫为主要元素的艺术作品,关注当下社会现象和新兴阶层,刻画表现了最新的事物。用"熊猫"这以有着中国特色的符号,解读着他对当代社会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在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格调是一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格调"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格调是可以真正展示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审美观念、思想品格和文学修养的。而艺术作品的格调也有雅俗之分。格调不仅取决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同时也取决于创作者所能达到的艺术境界。格调,不是设计师的知识和阅历能简单量化与体现的。更多的是对生活与生命的一种体悟,一种理解,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意大利艺术家乔治亚·莫兰迪作品中色彩与空间结构特征为讨论对象,通过艺术形式的分析与观念的阐释,探讨莫兰迪的创作方法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7.
Prolific fractal artist Michael Sussna has a vari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academic background, however, as an artist, he is entirely self-taught. He grew up with a mother who painted and he had an extensive collection of art books long before he had an interest in creating art. "Combining that pursuit with my long-standing love for science fiction and the fantastic, my comfort with mathematics and computing, and my deep appreciation for the abstract, the dive into fractal art creation was a natural step for me," he said. Although he's been incredibly prolific over the years, the end is nowhere in sight.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当代艺术正在淡化专业与非专业的身份区别,使得原本只属于少数人的艺术活动变得大众起来,并具有娱乐性。随着科技与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维会更多的转移到精神上的考虑,能够接触到的艺术越来越多,当今的网络如同一个"艺术的博物馆",这激起了大众的一颗艺术之心,于是"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为了"泛艺术化"的最大推动力。文章将对当代艺术的"泛艺术化"现象的趋势做一个浅析。  相似文献   

19.
艺术家的形象设计,不仅关乎自身的喜好,更是理性设计的结果,和社会环境以及自己的艺术策略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当代中国艺术创作的影响在于:一、让中国艺术家学会直接的引用当下生活中的种种符号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内容;二、开拓了传统艺术的创作方式,使当代工业语言:复制、印刷、平涂等成为绘画的重要表达方式;三、改变了传统艺术家对身份的界定,使学院艺术家、商业艺术家、业余艺术家等共同走向市场,经受市场的检验和洗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