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作者以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工程知识构建创新知识链,以学习兴趣、系统思维和创新实践构建创新驱动链,通过知识链对接驱动链接,构建了"双链对接"的三层能力培养模型,并在不同层次上,采用不同的对接过程和学习方法,以虚拟仿真技术建立实践内容体系,利用云计算模式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实践证明,本文所构建的路...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本文从教育实践出发,阐述了在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应用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和一系列成效,为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3.
邓晨曦  肖衍  龙娟 《福建电脑》2009,25(4):31-32
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该方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巩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科研创新素质、工程意识的培养及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分析了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面临的现状基础上,重在突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与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突出计算机工程师基本能力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潜能三个方面对高师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进行阐述。从而形成以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导向的高师计算机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工程图学课程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乃至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都会产生深远 的影响,然而目前高校工程图学课程课时普遍缩短,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层面的培养, 而忽略了能力的养成与内化过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图学意识培养的理论架构,并以此为指导 对图学知识与技能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结合教学模式与实践创新环节的改革,构建新型教学体 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图学意识、内化学生的图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6.
针对应用型高校应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问题,探讨课外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介绍开放式课外创新平台如何为本科生提供交流和共享的Web管理系统,探索通过知识和信息分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投身创新和创业活动。实践证明,该课外实践创新平台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卓越计划人才的重要特质之一是具备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特质的培养是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完成的。文章针对C++程序设计双语教学中的困难和不足,探讨以工程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方案,提出采用重组知识体系、设计分层次案例、强化工程实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过程考核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能力、工程化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8.
针对软件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平台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化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搭建不同层次的多维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子商务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实际问题,以情境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构建知识和情境相融合的实践教学理论模型,设计基于电子商务项目的创新实训教育模式,形成满足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多元化校企实训合作网络,建立电子商务创新实训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理解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就要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它是积极营造民主教学氛围,既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重视教师引领作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围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皮具设计专业所进行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在专业调研、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适应皮具工作岗位的能力型专业课程体系。其创新点是打破传统的以知识系统化为特点的学科型课程体系以及理论与实践训练相分离的传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能力型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课程实践"概念的内涵和"课程实践"对高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的作用之基础上,对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尝试应用强化"课程实践"的多重能力教学模式进行了介绍:即了解教学对象,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强化"课程实践"的多重能力教学模式,同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更多的教师关注"课程实践"环节,尝试通过强化"课程实践"环节提升高职学生的多重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高校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是一门知识衔接性大、课程实践性强的重要专业课程,其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教学的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设计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经过实践表明,这些方法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学科教学的一种兴趣与爱好。  相似文献   

14.
《信息安全概论》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从课程内容编排、教学方法应用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JSP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把JSP技术课堂设计成为5个教学环节:励志教育、温故引新、情境教学、推行问题、教学检测这5部分能够兴趣化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生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16.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一门逻辑性较强、概念较多、结构相对复杂的课程,对于大学本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学的。开发了一种立体化教学模式下VB程序设计课程互动教学平台,平台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掌握VB知识为目标,丰富了课程内容的相关视频、教学课件、课后习题、程序示例代码和课程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7.
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成为社会的准职业人才,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根本任务。将北大青鸟程序设计语言《JavaScript》课程应用于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其教材的设计引发我对中职计算机课改的深思。北大青鸟程序设计语言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课程内容全部围绕完整的项目逐步进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也完成了实用性的项目开发,其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学生也更能适应当前市场对技能型软件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新的技术领域,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校相关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它在整个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现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1)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讲授抽象的网络知识。2)教学内容与实践应不相符。3)网络教学缺乏实践操作。4)网络知识培训无法深入。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9.
当前,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始终存在着课程标准不明确、课程设置失衡、知识和职业技能脱节、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教育部在2019年也明确提出课程建设质量需要全面提高,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全国本科教育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  相似文献   

20.
艺术与设计的结合,使艺术设计活动的技术和非感性的知识比例增加,艺术设计突破了单纯艺术教育层面的感悟、体验、印证的教育模式,产生了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室、教师工作室、校办企业、校外实习基地以及校企合作办学等模式践行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教学,其根本策略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创设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课程实践、创作实践、项目实践、行业实践,乃至社会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