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原始社会"结绳"而来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远古的智慧-"结文化",作为一种行为和一种结果的"结"字本身代表着创新,即物质的新生与文化的新生。中华文明5000年来积淀的传统精神"和合"观、"天人合一"都是"结"文化的突出表现,"结文化"对当今世界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中国本土,以艺术设计为载体,结合东、西方文化精华,于中国是契机,于世界是必然。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中的儒家思想更是其中的瑰宝。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与精华,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行为准则和心理定位。中国的建筑体系自成一体,其中的传统民居更是种类繁多。文章试从中国传统儒学入手,研究其对中国传统民居的影响及体现,分析中国传统民居中映射的哲学文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背景下日益严峻的文化趋同倾向,当代中国建筑迫切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创新,此过程中,回顾历史是一种必然选择。近代中国拥有种类多样的建筑遗存,其中对后期中国建筑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酌古参今、兼容中外"的近代民族形式建筑。文章主要就该类型建筑背后的文化认知、思想创新等问题加以讨论,总结其时代特性。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只是地球上的旅游者,来去匆匆,但城市是要永远存在下去的。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这是建筑大师贝聿铭对城市与建筑的阐释,建筑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历经时代变迁,承载着城市的文化与记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废旧建筑的改造设计也逐渐成为了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废旧建筑的设计再利用不仅是对节能环保、绿色设计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中国现代设计在运用传统元素时出现的简单玩味、过于生硬等问题,进行自我观点的陈述,并展示了设计理念逐步提取的过程。欲以传统戏剧"情境"模式对现代展示设计的启示为例,印证从传统文化中提取设计思想的意义和将其自然灵活运用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中国设计正试图在全球化语境中确立身份,想要孕育出从容穿行于时空缩影与文化精华的设计理念,使得设计拥有其内在的爆发力,便知传统元素为中国设计师带来的不只是留于表面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6.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分析了合理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万科·第五园的建筑设计特点,归纳总结了"新制宜主义"建筑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在类型上丰富多彩,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在使用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纵观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又无不体现着一种"天人合一"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8.
一个城市的传统建筑是其历史变迁的缩影,是城市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展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许多城市的古老建筑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普代,传统建筑中有许多正逐渐被“淘汰”,淡出了城市景观。作者怀着一颗挚爱传统文化的心,围绕北京传统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探讨了如何达到和谐共建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建议对该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雷美霞 《网友世界》2014,(21):104-10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才管理思想包含着许多精华,对现阶段的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我们在借鉴的时候,应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发挥它对企业管理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机建筑作为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极富有创新意识,其"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突破了复古的建筑思想,力图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使其成为二战后建筑设计的先锋。徽派建筑作为中国明清建筑文化的代表,体现了"天人合一"观念,在现代化背景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生态建筑的典范。文章以有机建筑与徽派建筑的对比为突破点,系统的探究两种建筑内部思想与外部形式的异同,论述生态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与表达。  相似文献   

11.
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而如何将中国文化中的精华与中国现有国情相互结合,创造出符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城市景观设计就尤其重要了。  相似文献   

12.
红木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木家具的现代创新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具体的红木家具制品,更为重要的是红木文化艺术的精髓和实质。本文对红木家具具有的文化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指出继承红木家具文化贵在"良材"、"工巧"、"意韵"方面的创新,引发我们对设计中文化性、创新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四阶段法”交通需求分析集聚特征显著、系统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以及城市交通系统很难进行实体仿真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综合公交统筹和TransCAD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模型。该模型基于“四阶段法”基本步骤,在第一阶段中,考虑了不同人口类别的出行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给出了一种基于人口分类和出行目的的发生吸引模型;在交通分布中,引入K-因子和综合行程费用修正重力分布模型;在交通方式划分和分配中,结合合理系统结构边界和出行时间价值,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进行精细配流。实验表明:通过对城市人口进行分类,考虑城市交通系统结构和各交通方式的出行广义费用可大大提高客流分析的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是现代人类积聚活动的中心,它始终代表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美的空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回忆,自古以来,人类就对美的东西情有独钟,城市空间是人的生命空间,是城市的精华和本质,是具有蓬勃个性的生长空间。如何将富有美感的装饰艺术融合到城市空间,使其表现方式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城市生活,创造出具有中国景观特色的当代城市空间,是当前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鼎的形制体系和装饰风格出发,用工艺史学的研究方法,与产生于商周时代的中国众经之首《周易》八卦进行深入的考证和类比,阐述了中华传统设计文化的审美本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日益以一种文化的形式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生活方式,文化的内涵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要素,尤其在全球文化一体化危机中,人们更青睐于设计作品表达的精神内涵,通过造型形象所传达的内在文化性、思想性,以及浓厚的深远意境和文化品味。于是,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上。《周易》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认识世界的首部经书,考察我国古代的艺术思维观念必然对今天的设计文化内涵的形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德国表现主义对我国油画的发展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在"西学东渐"、在借鉴、引进西方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表现方式、主题等实践过程中,更要意识到中、德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的差异性,油画家要达到"中西融合",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还要努力发扬本民族的特色文化精神,发展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油画艺术表现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空间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集中体现了城市的风貌、文化内涵和气质特色。城市环境设施作为人们在公共空间中活动的道具是城市环境营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环境设施不仅是将人、自然、社会三者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同时也成为我们体现城市物质和精神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艺术设计的迅猛发展,现代视觉设计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计白当黑"这种表现艺术的空灵精神在现代视觉设计中体现出了重要的设计启示和研究价值。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抛砖引玉,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计白当黑"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发展潜力及新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