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无彩数码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根据数码设计原理,数码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研究按设计方法可分为无彩和有彩两种类型。对无彩数码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无彩灰度的计算机色彩设计原理以及对应的数码全息组织库的建立方法。以单层结构提花织物为基础,在设计方法上将织物结构设计与织物色彩设计有效分离,在CAD系统中根据不同亮度值将数码图像灰度与组织库中的组织进行配对替换,实现织物结构的自动设计,该设计原理和方法满足无彩提花织物人工智能设计的技术要求,同时也是彩色提花织物组织自动生成原理和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赳  屠永坚 《纺织学报》2008,29(4):54-57
随着数码提花织物分层设计模式的提出,可以通过数个单层结构的组合来设计具有丰富混合色彩效果的提花织物。通过设计实践,对有彩数码提花织物结构设计环节中的主要技术因素,即全息组织和组合织物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不同的组织结构设计、组合方法与织物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以设计实现彩色数码提花织物的彩色影光效果为目标,提出合理的织物结构设计和组合的方法,为彩色数码提花织物创新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周赳  唐澜倩 《纺织学报》2013,34(2):69-72
为了在灰度仿真提花织物设计中保留数码图像的色彩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多组纬的灰度仿真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结合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模式和全显色组合结构设计方法,通过分色然后组合的方法,可以将彩色效果的数码图像直接用于灰度仿真提花织物的设计,该方法采用多组灰度效果的丝线来还原数码图像的灰度效果,实现了提花织物对数码图像灰度效果的仿真设计。另外,由于获得的灰度仿真提花织物的分层结构保留了分色信息,若将灰度丝线换成有色丝线,则可以设计各种彩色效果的数码提花织物。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织物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为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周赳  陆爽怿 《纺织学报》2020,41(2):58-63
针对传统平面设计模式下提花织物表面织纹和色彩效果的表现效果受限的问题,借鉴数据分层、组合显色的数码图像设计原理,提出一种创新的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模式,将提花织物理解成由若干个织物结构层组成,同时,通过织物结构层的独立设计和组合应用来实现提花织物复杂组合结构的设计。通过对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模式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构建起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模式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基本框架,以及基于分层组合设计模式的数码提花织物创新产品体系,并利用设计实践来论证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仿真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赳  吴文正 《纺织学报》2007,28(8):46-49
针对提花织物对数码图像的色彩与图案的仿真设计技术展开分析,提出一种创新的仿真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采用全显色组合结构设计方法设计织物结构,通过2次CMYK分色补偿提花织物灰度表现的不足,并提出可调节的纱线色彩选择方法,使设计的提花织物能对数码图像的色彩与图案进行仿真。该方法可满足数码图案设计仿真织物的需要,所设计的织物具有良好的交织平衡技术特征,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周赳  蒋烨瑾 《纺织学报》2010,31(10):24-28
黑白仿真提花织物仿真效果的设计关键在于组织结构的设计,针对单层结构无彩数码提花织物并列纱线滑移而相互遮盖的问题,结合传统黑白像景织物结构设计与全显色结构设计方法,基于组织结构的组合设计原理,提出了黑白仿真提花织物单层结构和配合结构相结合的组合结构设计原理及方法,并进行了黑白仿真提花织物对数码图像的高度仿真设计实践。结果表明,这种复合结构的设计使电子提花织物能够准确地表现黑白影光的灰度,实现黑白仿真数码提花织物对数码图像的高度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7.
数码提花织物的组合全显色结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赳  吴文正 《纺织学报》2007,28(6):59-62
由于分层组合设计模式下提花织物的结构特征和结构设计方法是数码提花织物产品创新设计的关键,为此介绍一种提花织物特有的组合织物结构设计方法。其设计原理是先在基本组织上设置全显色技术点,再进行全息组织设计,这样通过组合2个不同组织库中的组织,设计所得的组合织物结构具有不遮盖全显色的特点。该方法可用于设计各种组织循环的全息组织和建立相应的组织库,设计的数码提花织物结构稳定,可以表现细腻的彩色影光效果,另外,织物中并列排列的纱线数为偶数。  相似文献   

8.
数码提花织物创新设计的实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赳  吴文正 《纺织学报》2007,28(7):33-37
提花织物在经纬交织织物中是技术要求较高的品种,具体表现在设计技术和生产技术上,随着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数码提花织物创新设计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以数码纺织研究的发展背景和阶段成果为依托,结合传统提花织物设计和生产中的基本特征,详细分析了数码提花织物在设计理念、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上的创新特点。提出数码提花织物创新设计的实质在于利用数码设计技术来创新织物结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的创新本质,表明结构创新不仅是数码提花织物创新设计的最有效手段,也是衡量该领域创新设计实质内容的最好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9.
周赳  胡丁亭 《纺织学报》2013,34(4):41-44
基于分层组合设计模式,设计的叠花效果提花织物突破了传统织物只能显示单层纹样的局限。对叠花图案的设计方式和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分层组合设计原理,采用不同的图案叠加方法,提出相应的叠花效果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另外,应用全显色组合结构设计方法,使叠花效果数码提花织物表面呈现出多层纹样重叠不覆盖的特殊效果。由于全显色组合结构满足结构上的平衡交织和全显色,可以用于大批量生产,而且织物结构特点不会随着图案的变换而变化,基于分层组合模式的叠花效果数码提花织物设计方法适用于各种题材的数码图像,具有良好的设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叠花闪色数码提花织物具有花纹透叠和闪色效果并存的特征。为了解决在织物表面同时表现三纬复杂织纹图案透叠效果和丰富闪色效果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分层组合设计模式下,结合全显色组合结构设计方法,提出了三纬叠花闪色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分析了三纬叠花闪色的色彩原理和结构原理,并将成果应用于三纬叠花闪色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开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开发的产品能呈现出花纹透叠和闪色并存的表面效果;通过设计实验来对比分析在3个不同角度(45°、90°和135°)下观测织物时的效果差异,结果显示:45°是织物织纹和闪色效果最佳的观测角度,135°次之,90°较差。文章提出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为三纬叠花闪色数码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为提花织物的数字化创新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花纹闪色数码提花织物设计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赳  吴文正 《纺织学报》2007,28(9):53-56
在研究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组合全显色织物结构的设计应用,创新设计出一种具有花纹效果的闪色提花织物。通过对传统闪色织物的原理分析,采用分层组合的设计方法和全显色织物结构,利用数码图像的反转设计来实现具有花纹效果的闪色提花织物的设计,并举例说明其设计原理和方法。与传统闪色织物的对比色纱线的异向排列不同,花纹闪色提花织物采用2组或4组呈对比色效应的纱线同向排列,由于全显色织物结构使呈对比色效应的纱线同时具备影光变化和相互不覆盖的特点,只要赋予纱线合适的光泽,织物就具备同时表现花纹效果和闪色效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数码多色经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色经提花织物是欧洲传统提花织锦中结构最为复杂的品种之一,数码设计与生产技术的应用为多色经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创造了条件。文章通过分析多色经提花织物的产品特点,结合数码技术应用的技术特征,提出了合理的多色经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采用规范经纬色彩设计和建立组织库的方法来提高该类产品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3.
提花织物是交织织物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品种其结构设计是设计环节中的关键点,而一一对应原则是结构设计中最具特色的设计原理之一,该原则是传统设计模式下完成提花织物结构设计的基础,也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条件下创新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数码设计技术的应用,对提花织物结构设计一一对应原则的实质内容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实例说明各种结构类型的提花织物应用一一对应原则的方法,并提出数码设计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创新设计方法都是以此为基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周赳  白琳琳 《纺织学报》2018,39(1):32-38
为丰富纬二重提花织物的结构形式及色彩表现形式,对传统纬二重提花织物进行分析,并结合数码提花设计技术,提出了2种纬二重结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将影光组织与全遮盖结构有效结合,可实现纬二重提花织物单面影光变化、双面影光变化的织物效果。单面纬二重渐变全遮盖结构先设置全遮盖技术点,再进行相应组织库的设计;双面纬二重提花织物无需对正反面图案透叠处理,结构设计时不需要设置全遮盖技术点,可直接对基本组织进行影光变化设计,再从中筛选出符合全遮盖结构的组织进行组合。最后,通过设计实例验证了2种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