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碳包覆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热解法,以芳烃重油和二茂铁为前驱体制备碳包覆铁纳米颗粒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对所得产物的收率、形态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20℃条件下,增大二茂铁含量、降低反应体系压力以及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形成粒径均一,核壳分界明显,碳层石墨化程度高的包覆颗粒,包覆金属以单质Fe为主,含有少量Fe3C.  相似文献   

2.
赵木  宋怀河 《炭素》2010,(2):24-26,41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硝酸铁为催化剂大量制备碳包覆铁纳米金属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方法,分析和表征了产物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产物为纳米级的准球形碳一铁核壳结构,由同心碳纳米石墨壳层包覆纳米铁组成。产物外径30~100nm,碳层间距为0.34mm,与石墨层间距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3.
直流碳弧法合成碳包铁纳米粒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直流碳弧法制备碳包铁纳米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对粒子的成分、形貌等进行表征;在氮气气氛中对粒子进行退火处理,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制备的粒子中含有α—Fe相和石墨相,没有铁的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尺寸大小在5~50nm范围。铁粒子在碳层的保护下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碳包覆纳米金属颗粒的形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碳包覆纳米金属颗粒的合成方法,形成机理、性能,及其在抗氧化、电磁、放射、催化剂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金属离子的柠檬酸盐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和水热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碳包覆的铁酸镍锂(C-Li Ni0.5Fe2O4)晶体。采用DSC-TG、XRD、SEM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研究。结构表明,样品粒径均匀,无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金属离子的柠檬酸盐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和水热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碳包覆的铁酸镍锂( C-LiNi0.5 Fe2 O4)晶体。采用DSC-TG、 XRD、 SEM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研究。结构表明,样品粒径均匀,无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7.
郑朝晖  李凤岐  安玉良  袁霞  张罡 《辽宁化工》2010,39(12):1219-1221
以硝酸镍和硝酸钇为金属源,玉米淀粉为基质,在氢气保护下进行控温炭化制备出准球形的碳包覆Ni/Y2O3纳米颗粒。采用SEM、XRD、TG和Raman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测试,分析表明碳包覆Ni/Y2O3纳米颗粒粒径分布比较窄,碳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为核-壳层结构,壳层由尺寸为:4~5 nm的石墨晶粒组成,核为具有面心结构的Ni和体心结构的Y2O3组成。  相似文献   

8.
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沉积装置在底径Ф65mm高5mm的Mo球面衬底上成功制备出纳米金刚石薄膜,文章研究了在稳定电弧状态下碳氢比对金刚石膜形貌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及Raman光谱对样品的晶粒尺寸及质量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在稳定电弧状态下,通过提高碳氢比可以在Mo球面衬底上的表面高速沉积出高质量的纳米金刚石薄膜, 晶粒尺寸大约为4~80nm,平均粒径27.4nm.  相似文献   

9.
陈磊山 《精细化工》2013,30(5):481-484
以Fe质量分数分别为0.3%、1.6%、3.3%和5.2%的氯化钠担载铁为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法催化裂解乙炔400℃下进行反应,系统探讨了碳包覆金属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w(Fe)=0.3%的催化剂制备的样品粒径在20~50 nm,平均直径约为30 nm;w(Fe)=1.6%的催化剂制备的样品粒径在35~60 nm,平均直径约为49 nm;而w(Fe)=3.3%和5.2%的催化剂制备的样品粒径差别不大,在40~100 nm,平均粒径约为65 nm。所制备的碳包覆金属纳米颗粒具有清晰的同心石墨壳层结构,并存在一定的结构缺陷。  相似文献   

10.
爆炸法合成碳包裹铁和钴纳米颗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味酸/二茂铁和苦味酸/乙酸钴为爆炸物,通过热引发方式使其在不锈钢耐高压容器中发生爆炸反应来制备碳包裹铁和碳包裹钴纳米颗粒.采用TEM,HRTEM和XRD等分析方法对包裹型颗粒的形貌、尺寸、微观结构及中心颗粒的物相结构进行表征.苦味酸/二茂铁的爆炸所得碳包裹铁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非常窄(5~20nm),被包裹的中心铁颗粒多为圆球形单质铁,呈体心立方结构.苦味酸/乙酸钴爆炸产生的碳包裹钴纳米颗粒的粒径在10~60 nm范围内,被包裹的中心钴颗粒星圆球形或圆锥形,为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单质钴.  相似文献   

11.
陈杰  朱宏 《化工之友》2007,(13):34-36
利用正癸酸包覆磁性纳米颗粒,在一步法和两步法中得到的产物平均粒径分别为14.3nm和17.4nm。产物在水相中稳定分散。采用激光粒度仪、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考察了产物的粒度分布、包覆量和联接基团。比较了两种方法得到的产物的差别,建立了包覆模型。  相似文献   

12.
磁性铁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性能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磁性纳米颗粒存在很多的特殊性能,因而被广泛地用于磁流体、磁记录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介绍了赤铁矿(α-Fe2O3)、磁铁矿(Fe3O4)和磁赤铁矿(γ-Fe2O3)等3种铁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常规物理性能,着重介绍了它们的超顺磁性、技术饱和磁化强度、矫顽力和临界温度等磁性能;详细叙述了它们在磁性液体、磁记录材料、生物医药、催化剂、微波吸收材料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最后对铁氧化物应用和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核-壳结构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氢氧化钙碳化过程中向体系中滴加硅酸钠溶液的方法来制备核-壳结构的纳米CaCO3/SiO2复合粒子。将超细碳酸钙的制备和表面包覆改性工艺融为一体,在碳化反应的末期加入硅酸盐水溶液,通过控制碳化末期的反应及硅酸盐水解反应的进程,有效地防止了碳酸钙粒子的团聚,同时在超细碳酸钙粒子表面成膜包覆二氧化硅薄层,获得核-壳结构的CaCO3/SiO2复合颗粒。用耐酸性测试、吸油值、TEM、IR等方法对复合粒子的包覆效果、粒径大小、形貌、化学组成等做了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14.
载银复合纳米颗粒,作为复合半导体纳米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凭借其优异的性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载银复合纳米粒子主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载银复合纳米粒子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制的二氧化硅包覆型纳米零价铁在常温中性条件下还原降解了2,4,6-TCP,简要探讨了包覆型纳米零价铁的投加量和2,4,6-TCP初始浓度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并对其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简要说明.降解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obs=0.011 13 h-1.  相似文献   

16.
采用真空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制备了粒径为50~200 nm的纳米铝粉,将纳米铝粉和镍粉用聚氨脂粘合剂101甲、乙胶粘结得到铝包镍的复合粉,该复合粉具备优异的放热性能,适宜作为热喷涂打底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爆炸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粒径分布在20 nm~40 nm的中空碳纳米颗粒.更为重要的是,发现中空碳纳米颗粒可在无金属催化剂作用下自组装形成.在此过程中,控制炸药和碳源的比例对于碳颗粒的结构和尺寸有重要影响.当炸药与碳源的摩尔比例合适时,产物中中空碳纳米颗粒的含量达到95%以上,且粒径分布均匀,约为10 nm.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气相蒸发法,在氢气与氮气混合气氛中蒸发块体Ti金属制备TiN单晶纳米颗粒,以此纳米颗粒为添加粒子,利用电刷镀方法制备出(Ni-P)-TiN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对纳米颗粒及其复合镀层进行了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及微观组织分析,并测试了镀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N纳米颗粒具有立方晶体结构,(Ni-P)-TiN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硬度较普通Ni-P合金镀层提高近3倍,耐磨性能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方便实用的制备较大纳米颗粒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试样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对复合镀层的影响.通过TEM对该法制得的试样进行观察,可以得到清晰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像.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的钛酸锶钡纳米颗粒的生长机理是由无定形物向晶体转变的过程.运用复合电镀工艺制备TEM试样为较大的纳米材料的TEM表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原理、自身性能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意义。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制备新型的核-壳型纳米复合粒子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