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铝粉煤灰熟料经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溶出、二次脱硅后的溶液经碳分及种分后得到拟薄水铝石产品,并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分析其比表面积以及孔结构。结果表明,碳分法和种分法制备拟薄水铝石的等温吸附线均属Ⅳ类,晶粒之间的孔隙以中孔为主,等温吸附曲线滞后环类似于H4型,是狭缝孔。碳分产品的BET比表面积略大于种分产品,然而其BJH吸附累积总孔孔容与BJH吸附平均孔径略低于种分产品,两种产品的物化指标均优于普通拟薄水铝石样品。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醇铝水解法制备高纯拟薄水铝石的工艺条件,对影响产品性能的反应温度、反应配比、老化温度等实验因素进行了不同条件的对比实验,得出了对样品指标的影响。实验室成功制备出指标达到Na为10 ug/g,孔容0.5 mL/g,比表面250 m2/g的高纯拟薄水铝石,完成了项目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铝粉煤灰预脱硅同步降低碱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高铝粉煤灰预脱硅同步降低碱含量的规律及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在温度90℃、氧化钠浓度120g/L、反应时间2.5h、液固比3∶1的最佳条件下,脱硅灰中化学碱氧化钠含量为2.8%,铝硅比由1.30提高到2.12,氧化硅溶出率39.4%,氧化铝溶出率0.6%,实现了高铝粉煤灰预脱硅后碱含量最低且预脱硅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以高铝粉煤灰为原料进行预脱硅,在预脱硅过程中控制氢氧化钠循环母液中碳碱浓度和氧化铝浓度,研究两种杂质成分对预脱硅过程液相成分、液相黏度和脱硅粉煤灰铝硅比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母液中碳碱浓度的提升,液相中的氧化硅含量稍有下降,脱硅灰的铝硅比呈小幅下降趋势,循环母液中的碳碱浓度的提升会增大液相的黏度,对过滤过程不利,应将碳碱浓度控制在10g/L以下。循环母液中的氧化铝会与脱硅液中的氧化硅反应生成羟基方钠石等沸石类前驱体,从而降低脱硅液中的氧化硅浓度和脱硅灰的铝硅比,增加脱硅灰中化合碱含量,生产中循环母液中氧化铝浓度不应超过3g/L。  相似文献   

5.
关于用偏铝酸钠——二氧化碳法制备拟薄水铝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Preface 拟薄水铝石(又称假一水软铝石),作为一种基本的催化材料,正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一种外表呈胶态,结构不完整的氧化铝水合物。人们之所以称其为假一水软铝石,主要是因为拟薄水铝石的X-射线衍射图谱表现为很宽的带,可以同一水软铝石的衍射峰叠合在一起。拟薄水铝石的性能则与其结晶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粉煤灰资源的分布及综合利用粉煤灰生产氧化铝传统生产工艺的技术背景,着重描述综合利用高铝粉煤灰生产氧化铝的新工艺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法其核心技术预脱硅工艺和预脱硅工艺指标及工艺装备,并对脱硅工艺装备适用情况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拟薄水铝石的偏铝酸钠——二氧化碳法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Foreword 拟薄水铝石,又称假一水软铝石,作为一种基本催化材料,而受到关注。它是一种胶态的结构不完整的氧化铝水合物,之所以称为结构不完整,是因为从X-射线衍射图谱看,拟薄水铝石表现为很宽的带,同一水软铝石衍射峰叠合在一起,这就是称之为假一水软铝石的原因。它的性能就与其结晶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难题,提出了高铝粉煤灰预脱硅烧结法提取氧化铝新工艺。新工艺取消了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工序,改为全种子分解工艺。通过合成技术优化,采用高苛性比合成技术,种分母液与预脱硅后的硅酸钠溶液可制备出合格的洗涤用4A沸石。生产过程中,通过补充少量水玻璃用于调节氢氧化铝和4A沸石两种产品的产出比例,可以较好地保障生产系统物料平衡。新工艺取消了石灰炉、氧化铝焙烧炉、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和深度脱硅工序,工艺能耗降低,废渣排放量减少,碳排放量降低。此技术生产流程相对简单、技术可行、经济性好、竞争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晶型和不同水热温度下氢氧化铝的酸溶性,及温度、时间、酸度、液固比等工艺条件对诺水铝石酸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效果最好的是拟薄水铝石,其次是三水铝石和诺水铝石;制备高纯铝盐时,不能先对氢氧化铝进行水热处理;β′-Al(OH)3溶解的最佳温度120℃、转速15 r/min、盐酸浓度36%~38%、时间2 h,液固比3.25。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一种利用Turbisean Lab浓缩体系分散稳定性分析仪测试拟薄水铝石悬浮液动态稳定性的新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拟薄水铝石分散在水中的悬浮液的稳定性,着重考察了温度、PH值、电解质、添加荆及添加剂加入量对拟薄水铝石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该方法把静置拟薄水铝石悬浮液分成上层清液区、中间区和底部浓缩区,发现各个区域的拟薄水铝石颗粒浓度的分布、颗粗迁移速率随着各种条件而改变。通过研究各种每件下拟薄水铝石悬浮泣的稳定性变化,从而有助于拟薄水铝石悬浮液输退设备的技术改造,有利于陶瓷涂层工艺及配方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从高铝粉煤灰的矿相特性入手,研究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温度、时间、液固比等对高铝粉煤灰钙矿相转化行为的影响及其反应机理,并提出了高铝粉煤灰制备铝硅合金新工艺。结果表明,高铝粉煤灰中Al2O3和SiO2含量之和达到70%以上,Ca元素主要以CaSO4形式存在,还有一部分以2CaO·Al2O3·SiO2形式存在。粉煤灰中钙矿相转化为碳酸钙后对后续酸浸除杂过程中氧化铝损失影响不大,但能够大幅度提高除钙率。高铝粉煤灰钙矿相转化最佳条件为:转化剂Na2CO3添加量为2倍理论值、转化温度60℃、反应时间1.5h、液固比4,在此条件下除钙率能够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Russian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 The extraction of valuable elements from high-alumina fly ash was carried out using two methods, the carbochlorination method and the carbothermic method....  相似文献   

13.
Russian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 With China’s bauxite resources depleting year by year, high-alumina fly ash has been regarded as a potential secondary aluminum resource, with alumina...  相似文献   

14.
碱石灰烧结法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生料配比[N/R]为0.95,[C/S]为2.0,烧结温度1250℃,烧结时间30min;熟料溶出温度80℃,时间30min,调整液αK为1.60±0.05,氧化铝浓度10g/L,碳酸钠浓度12g/L;采用三段脱硅,精液硅量指数>600,精液分解温度90℃,种子加量20g/L。证明用粉煤灰碱-石灰烧结法生产氧化铝技术上可行,同时,提出了碱石灰烧结法生产粗氢铝后再重溶及低浓度处理粉煤灰联合生产水玻璃的工业应用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从高铝粉煤灰中提取的空心微珠为填料制备了高铝微珠/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及其冲蚀磨损特性.从冲蚀磨损机理、耐磨性能以及冲击性能方面分析,确定聚酰胺650是环氧树脂比较理想的固化剂.硅烷偶联剂改善了空心微珠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相容性,有效地提高了环氧树脂的耐冲蚀磨损性能.当空心微珠的加入量较少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及耐冲蚀磨损性能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当空心微珠质量分数达到3%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耐冲蚀磨损性能也有明显的提高,而在空心微珠质量分数为4%时复合材料的耐冲蚀磨损性能最佳,从而最终确定高铝粉煤灰空心微珠合适的填充量为3%~4%.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负载铈吸附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一种新颖的铈负载粉煤灰吸附剂.研究了在各种制备条件下制得的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8~10,接触时间为16h,焙烧温度为400℃,铈离子浓度为0.2g/L,改性酸浓度为6mol/L时制得的稀土粉煤灰吸附剂,在处理氟离子水溶液时,该吸附剂除氟能力达到了90%以上.并且对比了原状粉煤灰、酸改性粉煤灰和稀土粉煤灰去除氟离子的吸附效率和最佳pH值.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发电所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年产量及堆存量巨大.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如何合理有效地处理粉煤灰.酸法是从粉煤灰中提取有价金属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由于Fe3+、Al3+化学性质相似,相互分离较为困难,因此成为限制资源化处理高铁粉煤灰的主要因素.以P204为萃取剂、260号溶剂油为稀释剂,对高铁粉煤...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氢氧化钠、硫酸和稀土镧对粉煤灰进行改性,然后用对比法研究了粉煤灰改性前后对稀土氨氮废水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碱改性粉煤灰对稀土氨氮废水的吸附效果最佳。在室温下,pH为11.7,投加量5g,吸附达到平衡时,碱改性粉煤灰的吸附效率可以达到81.56%。碱改性粉煤灰吸附稀土氨氮废水的吸附过程符合Elovich吸附方程,属于良性吸附,吸附容量达到1.72mg/g。  相似文献   

19.
AA6061-fly ash particle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using cold pressing followed by hot extrusion. Composites containing 2, 6 and 10 wt.% fly ash particles were fabricated. Matrix alloy samples without fly ash content were also prepared for comparison. Optical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rometr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adopted for characterizing the composites.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fly ash particles was observed in composites. Hardness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2 wt.% fly ash composite were found to be better compared to the monolithic alloy after age-hardening. However, further increase of fly ash content resulted in poor age-hardening due to the depletion of Mg from the alloy matrix and transfer to the fly ash interface, which was confirmed by EDX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